科技公司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科技企業向黨靠近

在「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曾經不願表露任何政治傾向的中國科技行業,對自己與中共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公開化了。
2017年10月11日

蘋果下架中國應用引發的不滿情緒加劇

繼北京一律所後,成都一家律所也向監管機構舉報蘋果不公正對待開發者。蘋果回應稱開發者可上報蘋果要求重新審查或提供協助。
2017年9月8日

Uber新掌門:希望18-36個月內IPO

霍斯勞沙希提出要在18至36個月內進行首次公開發行,並將努力遏制Uber在美國市場份額的損失,同時承諾轉變Uber的文化。
2017年8月31日

「紅板報」的大膽中國實驗

Flipboard中國團隊從總部獨立,並發布新產品「紅板報」致力做「好看」內容,這是矽谷科技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全新實驗,也是一場大膽賭局。
2017年7月28日

從肯德基到紅板報:「全球在地化」的演化

黃震: 「全球在地化」已經突破傳統的行銷領域,這不僅是全球化企業進入中國的挑戰,也將是中國崛起的全球化企業「走出去」的新課題。
2017年7月28日

中美科技產業模式日漸趨同

中美兩國的科技企業都在迅猛發展,各自的發展之路,又都伴隨著與政治以及創辦人個性相關的計劃外事件。
2017年7月7日

矽谷投資者因性騷擾被解職

被解職的科技投資公司500 Startups聯合創辦人麥克盧爾承認存在不當行爲,各方對矽谷性騷擾問題的擔憂再度浮出水面。
2017年7月3日

谷歌將加倍努力打擊極端主義

沃克:我們科技公司正與各界合作,共同對付網路恐怖主義。谷歌承諾再採取四項措施,剷除網上的極端主義內容。
2017年6月30日

品牌排名下滑 中國「四大」銀行被網路公司搶走風頭

在BrandZ 2017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上,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排名下滑,而涉足金融業務的網路公司卻拾級而上。
2017年6月29日

矽谷巨擘:大到難以拆?

福魯哈爾:美國科技巨擘們掌握了太多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併到處撒錢遊說。我們應考慮如何拆分它們的壟斷地位。
2017年6月26日

Uber人事動盪繼續 資深董事辭職

Uber最早投資人之一比爾•格利從董事會辭職,先前他曾促成UberCEO卡蘭尼克下臺。董事會人事動盪將加大Uber重建難度。
2017年6月22日

蘋果首席設計官心中的未來派設計

邰蒂:矽谷正在掀起一場奇特的反傳統思潮。人們越快速地湧入虛擬世界,矽谷巨擘們就會越強調對舊式、實體體驗的尊重。
2017年6月13日

Uber創辦人可能被迫引退

針對一份嚴厲批評這家叫車集團文化的報告,Uber董事會開會決定卡蘭尼克是否應當暫時休假或卸任CEO。
2017年6月12日

聯想宣佈重組並聚焦中國

這家中國個人電腦製造商在經歷兩年令人失望的業績後宣佈,將重組爲消費者和企業兩個部門,並專注於本土市場。
2017年5月17日

亞馬遜做強靠的不是企業文化

加普:亞馬遜成功靠的是在正確的時間處於正確的位置,並認識到這一點。貝索斯知道科技的力量,並順勢爲之。
2017年5月4日

華爲擬發佈高階筆記型電腦

這家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料在本月晚些時候推出一款高配置的筆記型電腦,在PC市場低迷之際尋求擴大這塊業務。
2017年5月3日

騰訊躋身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

昨日騰訊股價上漲1.6%,完成了超越富國銀行的最後衝刺,市值升至2790億美元。騰訊是前十中的唯一非美國公司。
2017年4月6日

伊隆•馬斯克的「大腦入侵」計劃

特斯拉創辦人近來大談一種人造顱內網路,可提供人腦與外部電腦的神經鏈接。對於這個創想他似乎「蓄謀已久」。
2017年4月5日

亞洲三大科技巨擘的合作之路

軟銀、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合作密切,現在它們正不約而同地給川普帶來夢寐以求的大禮:投資、就業和工廠。
2017年3月15日

科技公司挑戰傳統銀行

Facebook、亞馬遜和谷歌等擁有海量用戶的科技公司正在蠶食傳統銀行的部分業務,銀行應如何應對這種挑戰?
2017年2月20日

微軟小娜的「人性」

這款智慧語音助理有一個分佈全球的腳本編寫團隊,成員必須牢記:小娜需要個性,但目標不是讓她成爲一個人。
2017年2月9日

小米國際「面孔」宣佈離職

雨果•巴拉是這家中國公司從谷歌的安卓部門挖來的,他已決定迴歸矽谷,表示最近幾年的生活環境影響到了他的健康。
2017年1月24日

矽谷大佬該如何與川普總統共處?

布勞頓:矽谷曾與川普分歧頗深,但如今科技大佬們不僅要接受川普勝選的現實,還要嘗試與其共處,這很像是一場修行。
2016年12月20日

繞過投行,BAT大力發展內部交易團隊

中國科技集團正培育內部併購團隊,爲數十億美元的收購提供服務,這反映出一種觀念:投行越來越無法跟上快速變化的科技世界。
2016年12月14日
|‹上一頁‹‹678910111213141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