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大數據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區塊鏈與數位貨幣
大數據
互聯網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市值管理評論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大數據
關注
從清代旅蒙商號的「萬金帳」看數據的產權屬性特徵
鄭志剛:大盛魁萬金帳作為較早的數據究竟歸屬誰?屬於財東、掌柜或「稱己掌柜」?探究上述問題對理解互聯網平台數據產權屬性帶來積極的啟發。
3天前
公共研究雲有利於激發創新
桑希爾:公共研究雲可能是激發創新的一個好辦法,擴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獲取管道,可以帶來更多競爭者。
2020年11月25日
再論《個人訊息保護法》的六大關係
許可:在權利不足以制約權力之時,個人訊息保護機構亟待發揮獨立第三方的「權力制衡」功能,監督其他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2020年10月26日
科技巨頭們還能風光多久?
福魯哈爾:新冠疫情期間,為抗疫做出貢獻的科技巨頭們似乎勢不可擋,規模變得更大。這正是為什麼它們最終將受到遏制。
2020年7月16日
歐盟承認實施GDPR有難度
官方報告透露,生效已兩年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被證明難以實施,而且給中小企業和那些開發新技術的企業帶來特别沉重的負擔。
2020年6月24日
人臉識別的雷池之界
許可:在數位化社會,人臉訊息一旦被搜集就可能被永遠保存。隨著時間流逝和訊息控制者更迭,這些人臉訊息被泄露、濫用的風險不可避免。
2020年6月23日
防控疫情不只需要大數據
邰蒂:「自上而下」的大數據工具與「自下而上」的文化分析相結合時效果最佳,防控疫情需要將醫學、社會科學和數據科學結合在一起。
2020年5月28日
我們該把健康數據交給谷歌嗎?
谷歌有意徹底改變醫療保健行業,海量數據使這家搜索巨擘處於獨特的有利地位,但它將需要說服患者交出一些最敏感的個人訊息。
2020年5月25日
中國的「健康碼」如何影響人們出行?
蘇琳:疫情下中國的接觸追蹤系統被外界視為通過數據大規模地規範人們,但從用戶反饋來看,這套系統並非萬能。
2020年5月6日
數據規則:構建數位經濟之制度基石
蔡雄山: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被納入《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是一個劃時代的決定。
2020年4月22日
該怎麼看拐點?數據科學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應用
來源:除了確診率、疑似病患人數、死亡率等疫情指標,還有很多訊息能帶來幫助。我們也要冷靜思考拐點過後的工作。
2020年3月6日
科技巨頭不應尋求扮演政府角色
沙克:大型科技公司應對自己治理的領域負責,而不是扮演政府。它們應依據法治和民主原則確立使用條款和標準,並允許獨立審查。
2020年2月27日
從聯想最新財報看「楊元慶悖論」
黃河:在全球市場持續不被看好的情況下,PC巨頭們依然會獲得增長,因為未來PC將是不可或缺的新式生產力工具。
2020年2月26日
如何保護我們的個人數據?
福魯哈爾:對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圈地」正在從搜索、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擴張到經濟的其他各個領域,個人數據保護刻不容緩。
2019年11月25日
科技巨頭之變:從烏托邦到反烏托邦
福魯哈爾:矽谷公司已經從滿懷激情的創新者變為了監控資本家,但目前正在出現的三個變化將影響這些巨頭以及我們所有人。
2019年11月6日
麥肯錫將開店銷售內衣和化妝品
這家門店位於明尼阿波利斯郊區的一個購物中心,旨在測試相關技術的有效性,以幫助零售商在亞馬遜時代保持實體商店的相關性。
2019年9月27日
Facebook50億美元的教訓
許可:從2018年起,「科技抵制」潮流逐漸取代了對數位經濟的樂觀主義和烏托邦想象,Facebook的重罰不過是其中浪花一朵。
2019年8月6日
GDPR推行一周年 亟需改革
希沃:GDPR生效一年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該法規存在缺陷並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正在對企業、消費者和創新造成損害。
2019年7月4日
從傳統產權到數據產權
許成鋼:以人工智慧為標誌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已悄然而至,它帶來一個全世界問題:當隱私成為一種數據,當數據成為一種資產,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如何使用它?
2019年7月3日
從大數據看中國都市圈人口遷移
沈建光:中國城鎮化道路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集聚效應,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向周圍輻射構成都市圈悄然形成。這與發達國家的城市化之路不謀而合。
2019年5月22日
小心AI帶來的戰略決策困境
希爾:一篇發人深省的新論文提醒管理者注意人工智慧的局限和風險。如果他們將太多決策委託給機器,他們將失去創新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2019年5月21日
數據時代需要新型機構
滕尼森:我們希望把數據用於各種用途,但又擔心個人數據被不當使用,因此社會需要為這個數據時代創建新的機構。
2019年5月5日
科技巨擘應為數據買單
福魯哈爾:若美國規定按50%支付數字分紅,到2022年,四大類數據收集者將向每個使用互聯網的美國人支付308美元。
2019年4月22日
訓練算法需要每個人的努力
桑希爾:我們應該轉向那些從設計入手保護隱私的服務,刪除那些依賴過度監控的應用程序。
2019年2月13日
不要盲目相信數據
桑希爾:離開具體背景,數據往往具有誤導性。對於從數據中可以合理得出哪些推論,我們必須非常謹慎。
2019年1月3日
芝麻信用評分有用嗎?
芝麻信用分並沒有被用於幫助消費者獲取信貸,批評人士也越來越質疑芝麻信用能否被用來準確評估個人行為。
2018年12月21日
人人網易主,你的「青春數據」怎麼辦?
人人網易主之後,多牛未來對人人網數據的深度挖掘是否超出了原有的「目的限制」?是否需要重新獲得用戶同意?
2018年11月27日
矽谷不再是鐵板一塊
多起被公開的醜聞,已經粉碎了人們認為科技將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信念,矽谷的企業也在忙著彼此劃清界限。
2018年11月23日
研究:90%安卓app數據被傳回谷歌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谷歌Play Store提供下載的app可能將數據傳給了多個第三方。但谷歌對此提出異議。
2018年10月24日
數據給經濟學家帶來新工具
哈福德:三項新發展意味著,經濟學家們終於能夠對人們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事務進行細緻、實時和大規模的觀察。
2018年10月10日
房產估價師會被機器取代嗎?
桑希爾:大數據先驅者承諾給房產估價帶來一場革命,藉助海量數據集提供更快更準確的估值,據此為交易各方提供更大信心。
2018年10月5日
熱門文章
1.
美國通脹壓力已在醞釀之中
2.
人事更替:朝鮮勞動黨八大的新意、亂象與隱患
3.
拜登推出1.9兆美元刺激計劃
4.
「阻斷法」:中國政府開始設計對美「優勢抵消戰略」
5.
美國企業界能與特朗普割席多久?
6.
英國人如何看待死亡與葬禮?
7.
小米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後股價大跌
8.
推特封特朗普號事件中的公權、私權與言論自由
9.
螞蟻集團IPO擱淺令國際投資機構進退維谷
10.
美國制定新規以阻止引進中國技術
1
2
3
4
5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