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專欄 德國經濟

德國車企躺著數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張冬方:德國汽車製造商因其特殊的商業模式,在變化中的大環境下面臨著特殊的困境。

最近,幾大德國汽車製造商相繼下調各自的利潤預期,而最新的統計數據也確實反映了各車企確實沒有在杞人憂天。

德國聯邦統計局10月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德國汽車業(不包含汽車零組件供應行業)營收同比下滑4.7%。當然,去年同期,汽車業營收創下了新高,部分原因在於價格上漲。

儘管營收出現下滑,汽車業仍然是德國製造業中營收最多的行業,營收佔比高達25.2%。同時,數據也表明了出口於德國汽車業舉足輕重。2024年上半年,汽車業總營收中的約70%來自出口,爲過去15年以來的最高比例。這也在一定程度可以解釋,汽車大國、出口經濟體德國爲什麼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加徵關稅上持反對立場。中國是德國汽車業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國之一,中歐之間一旦出現貿易衝突,德國汽車業首當其衝。

前一段時間,審計與諮詢企業EY曾對全球16家大型跨國汽車企業集團的業績數據進行了分析後發現,全球汽車業大環境繼續不景氣,哀鴻一片。2024年上半年,16家車企息稅前利潤同比下滑8%,銷量同比減少2%,儘管營收同比增加3.7%。成長可以歸因爲日本車企在營收和利潤均發生了成長,而日本車企在數據上的成長則可歸因爲日元的疲軟。來自EY的專家稱,日本汽車業建立在日元貶值基礎之上的利潤成長,其實掩蓋了全球汽車業在利潤上的嚴峻形勢。

和日本車企相比,德國汽車製造商的處境沒有那麼樂觀,尤其在利潤上。2024年上半年,德國車企營收同比下滑0.4%,銷量下滑2.5%,而息稅前利潤同比下降高達18%。賓士利潤率由13.8%降至10.9%,BMW則由13.1%下滑至10.8%。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利潤下滑,賓士和BMW在16家車企利潤排名中分別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而南韓車企起亞居首位。

利潤率下滑形勢最嚴峻的當屬Stellantis和特斯拉,前者由13.8%降至7.8%,而後者則有10.5%下滑至5.9%。EY專家稱,汽車市場不景氣,形勢很嚴峻,原因顯然在於車企自電動化上投入過多,而與此同時,萎靡不振的需求導致了產銷量下滑,無法充分利用工廠產能。目前,只有在價格優惠政策之下,新車才能賣出去,這些會擠壓利潤空間。

說到工廠產能利用率,大衆近日宣佈不排除關閉在德工廠,其誘因之一就在於閒置的工廠產能。據Marklines和汽車媒體Automobilwoche,2023年,大衆集團在位於沃爾夫斯堡和德累斯頓的工廠產能利用率分別爲56%和30%,而在茨維考和埃姆登工廠的利用率分別爲69%和78%。按照觀察人士的估計,大衆集團工廠產能的平均利用率約70%。

這些車企的銷量下滑的速度也在加快。2024年第一季度,銷量同比下滑0.6%,2024年第二季度則下滑3.3%,尤其在中國市場。這些車企在歐洲和美國的銷量分別成長2.9%和0.8%,可在中國卻下降11.2%。德國車企在華銷量下滑6.9%。EY專家稱,購車者消費意願很低,而地緣政治緊張和戰爭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再加上電動汽車銷量低於預期,而圍繞在燃油車上永無止境的討論讓形勢更加不明朗,使得車企們在投資決策上處於兩難:要不要繼續在電動車新車開發上繼續大額投資,還是將重心放在目前需求更加旺盛的燃油車上?

如果只談全球汽車行業和經濟大環境,會得出大家都好不到哪去的結論,但其實,德國汽車製造商因其特殊的商業模式,在變化中的大環境下面臨著特殊的困境。

德國經濟研究所IW在一篇研究中稱,德國汽車業已經站在了黃金年代的終點,就像所有黃金時代終究都會結束一樣。研究指出,從21世紀初開始,汽車業的成長開始轉移到亞洲,尤其是中國。2023年,全球幾乎60%的汽車生產和50%的銷量都發生在亞洲。但是,和其他西歐汽車製造商不同,德國汽車業和作爲生產基地的德國仍能從這一發展趨勢中獲益。2000年到2017年,在德國的汽車生產成長顯著。

IW研究指出,德國汽車業之所以經歷了漫長的黃金期,在於它特殊的商業模式,而該商業模式基於兩個條件:產銷上的全球化和德國汽車業在高階車款型領域的統領地位。長期以來,德國汽車佔據了高階車款型領域的70%到80%。正是基於這一高階戰略,德國汽車製造商能夠在德國本土生產高價位的汽車,並向全球各地出口。而今,德國汽車業的商業模式正搖搖欲墜。自2018年起,在德國的汽車生產開始出現大幅下降。2023年,德國整個乘用車的生產水準倒退到1985年,而出口則倒退至1998年。

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按車型來看,在德國生產的汽車中,約30%爲緊湊型車以上的三類車型,即中型、中大型和豪華汽車,僅豪華汽車生產已經佔總汽車生產的5%,跑車生產則佔3.5%。在過去的40年間,德國生產的車型中幾乎沒有A級車的身影。而且,在德國生產的乘用車往往用於出口。2023年,在德國生產的乘用車中,有310萬輛用於出口,相當於總產量的76%,這些出口中,超過一半的乘用車出口至歐洲境內(歐盟27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英國),約40%出口至歐洲大陸以外,其中,近19%出口至亞洲,約15%出口至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地區。如果從價值上看,跨大陸出口的比重更高,因爲出口的主要是高階車款型。

然而,去全球化正在潛行,保護主義越發盛行,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加徵關稅讓中歐貿易衝突更加可能,這也直接威脅到德國汽車業的商業模式。因爲假如沒有自由貿易和自由市場,就好比是對德國汽車業的釜底抽薪。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責編:閆曼 man.yan@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z_dongfang@yahoo.com。

熱門文章

相關話題

希爾頓首席執行長:「自滿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疾病」

克里斯•納塞塔透過穩健的擴張和始終如一的服務扭轉了酒店集團的局面。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尼康尋求超越相機和晶片的多元化

這家日本公司的首席執行長表示,其晶片製造設備暫時逃脫了美國對華出口限制,但形勢仍不穩定。

前將軍普拉博沃執掌印尼政權

新總統尋求促進經濟成長,爲東南亞最大經濟體爭取更大的國際地位。

卡瑪拉•哈里斯是否正在失去黑人選民的支援?

唐納•川普已經在傳統的民主黨人口中取得了進展,這對選舉至關重要。

人工智慧需求激增,核能股屢創新高

亞馬遜和谷歌部署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交易是該行業振興的最新一步。

人工智慧團隊如何爲他們的聊天機器人注入個性

OpenAI、谷歌和Anthropic組建了專注於改善「模型行爲」的團隊。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