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爲什麼經濟發展中「小」並不美

皮林:小農和微型企業家並不是非洲脫貧之路,他們的大量存在本身就代表著貧困。非洲需要建立大和複雜的企業和工業網路。
2023年11月14日

若川普勝選,將改變世界

沃爾夫:世界在很多方面仍是由美國創造的那個世界。但這還會持續多久?之後又會怎樣?下一屆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可能會回答這些問題。
2023年11月14日

轉型發展的「中國模式」(下)

陶然:是否存在中國模式?首先要把「模式」當成一個中性詞。研究轉型最重要的是「問對研究問題」,而不是根據現有主流理論來提出研究問題。
2023年11月13日

小包裹給美國造成大麻煩

福魯哈爾:爲方便美國人購買外國小件商品而設立的「小額豁免」程式被毒販以及希望走私違禁品和假冒商品的人鑽了空子。
2023年11月13日

投資阿里成功的孫正義爲什麼投資WeWork卻失敗了?

鄭志剛:對於以「當期收益無法覆蓋成本」的「燒錢」模式搶佔賽道、創造需求的新經濟企業,WeWork失敗的教訓爲這些公司治理制度設計帶來哪些啓發?
2023年11月10日

尋找城市公交困境的源頭(下)

聶日明:城市公交可以視爲先行指標,用於觀察那些高度處置城市公交行業面臨的問題至關重要。
2023年11月9日

美債熊市有何衝擊?

周子衡:美國債券熊市意味著什麼?債券市場暴跌對通常被視爲尋求穩定回報和收入、規避風險的債券投資者而言,損失頗具毀滅意味。
2023年11月8日

中國經濟成長的全球制約因素

佩蒂斯:如果中國未來十年繼續依賴投資、而不是消費來提高自身在全球GDP中的佔比,世界其他地區能輕易吸收中國經濟的擴張嗎?
2023年11月7日

分析:世界頂級銀行家爲何齊聚香港開會

對華爾街來說,中國肯定是目前最難賺錢的地方之一。有意思的是,全球金融界多名大人物將於本週出席香港金管局主辦的投資峯會。
2023年11月7日

FT社評:政府需要提高服務效率

在預算緊張和支出上升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更精簡、更有效率的公共部門。
2023年11月6日

注射器凸顯美國醫療產品供應鏈存在的問題

史兆威:新冠疫情讓人們注意到許多醫療產品供應鏈的脆弱性,但在過去6個月,美國最後5家大容量一次性注射器工廠中有3家關停。
2023年11月6日

尋找城市公交困境的源頭(上)

聶日明:城市公交在需求下滑後沒有及時轉型,在遭遇了疫情衝擊後,不僅放大了城市公交的困境,也使得財政補貼不漲反跌。
2023年11月5日

美國搞「有管理的貿易」,歐盟不宜硬碰硬

貝蒂:美國曾在汽車、半導體行業迫使日本接受一系列貿易限制,如今拜登政府在鋼鋁領域正在這麼做,貿易伙伴國應該如何應對?
2023年11月3日

判斷利率走向何其難

索馬亞•凱恩斯:經濟學家們有一些工具可以照亮前方的路徑,但它們不是太有幫助。難怪美聯準主席鮑爾說:「我們是在陰天靠星星導航」。
2023年11月3日

以哈戰爭的經濟後果

沃爾夫:過去4年世界經濟遭到連番衝擊,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又將產生什麼影響?答案取決於這場衝突將如何發展。
2023年11月2日

美元如何影響全球股市漲跌?

沈建光:美元和美國股市均表現強勁,美元的走強不一定對全球股市構成壓制,將中國股市低迷歸咎於美元升值更是過於片面的解釋。
2023年11月1日

歐洲爲何仍然是西方的「軟柿子」?

加內什:歐盟人口遠多於美國,在世界產出中的佔比足以媲美中國,然而在馬歇爾計劃推行70多年後的今天,歐洲的命運仍然不由自己決定。
2023年11月1日

晶科能源季績倍增,陽光背後烏雲隱現

在旺盛的需求和多晶矽成本暴跌下,抵消了太陽能組件價格下滑,晶科能源第三季度利潤得以倍增。
2023年11月1日

如何看待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劉功潤:在中國經濟外部環境趨緊,國際市場需求減弱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穩成長、調結構和促改革的任務依然艱鉅,未來亟需可持續的韌性成長。
2023年11月1日

華爲新機熱銷背後的隱憂

挑戰iPhone將讓華爲付出代價,這代價就是美國會加大制裁。這或許可以解釋,華爲爲何對近期的成就一反常態地保持低調。
2023年10月31日

「大者恆大」加劇糧食不安全問題

福魯哈爾:根據聯合國一份報告,企業集中度與哄擡價格和大宗商品波動之間存在相關性,這加劇了糧食不安全。
2023年10月31日

中國經濟或正步入新一輪景氣週期

樊磊:與地產泡沫結束之後經濟復甦的國際經驗相一致,中國可能已經進入一輪健康的產能擴張週期。
2023年10月30日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需要投入資金

沃爾夫:多邊開發銀行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它們亟需徹底改革,而我們必須學會如何使用它們。
2023年10月25日

微觀差下宏觀如何穩?

古堯:疫情後中國經濟延續步入中等收入階段後的轉型特徵:「宏觀穩、微觀差」。如何改變?需要完善分配體系和推進自由市場經濟發展。
2023年10月25日

以巴衝突歷史充斥著悲劇

塞格夫:對以巴衝突的管控從未像在內塔尼亞胡領導下這麼糟糕,正是他當初鼓勵哈馬斯接管加沙,希望藉此分裂巴勒斯坦領導層。
2023年10月25日

A股跌破3000點:去槓桿和國家隊救市的意外結果

夏春:A股要告別3000點保衛戰,政府正確的做法是完善上市、交易和退市制度後儘可能減少干預,讓A股儘快轉型成以「基本面」爲中心的市場。
2023年10月25日

出口管制在歐盟經濟安全措施中的作用

張冬方:歐盟目前的出口管制機制無論在執行力度上和還是執行方式上,和美國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2023年10月25日

中國電動汽車雖紅火,但無法抵消房地產對經濟的拖累

李若瑟:中國當前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電動汽車之類的新產業在創造就業和拉動經濟成長方面能否與曾經分量極重的房地產行業相比?
2023年10月24日

透過綠色轉型來重建美國工業說不通

卡斯:《降低通膨法》讓美國拋棄了自己的能源優勢,反而依賴生產率較低的太陽能和電池技術以及外國供應鏈,這從根本上與加強美國製造業牴觸。
2023年10月24日

美國政府債務的「穩態」及其經濟後果(上)

陳稻田:美國的高通膨、緊縮的貨幣政策和不斷攀升的國債利率,讓債務問題變得更加複雜。美債的規模會穩定下來嗎?在什麼條件下會穩定?
2023年10月23日

去風險之下,中德經濟還有多緊密?

張冬方:即使在德國國內和歐盟政策大方向發生轉變的情況下,仍然沒有跡象表明,德國企業願意割捨這塊肥沃的、滋養了自己多年的中國市場。
2023年10月23日
|‹上一頁‹‹1819202122232425262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