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青少年

將刑事責任最低年齡維持在10歲,英國其實很矛盾

張冬方:英國一方面儘量避免對低齡兒童刑事定罪,另一方面又拒絕提高刑事責任年齡。在對付低齡犯罪上,英國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2024年4月2日

天生惡種?孩子爲什麼會變得暴力

章揚清:不要姑息孩子的錯誤行爲。施虐和破壞的樂趣必須受到壓抑。同情,尊重他人,珍視生命等文明的品質,都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而是兒童早期家庭教育的結果。
2024年3月26日

「丟在法國的寒假作業」與學習壓力

徐海娜:我們目前的教育還是不重視構建孩子的內心動力,還是以給予持續的外在的壓力爲主。
2024年2月19日

「手機爭奪戰」到底反映出了什麼問題?

徐海娜:當我們不想要孩子把手機當成唯一娛樂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努力想辦法,去把閒暇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一切。
2023年12月13日

近80%的英國青少年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慧

英國通訊管理局的數字習慣報告還發現,YouTube已取代Facebook成爲英國訪問量最大的網站。
2023年11月28日

厭學,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章揚清:因爲「厭學」來諮詢室的中國孩子,遠遠多於他們世界各地的同齡人。厭學絕對是孩子應對中國父母的殺手鐧,父母無計可施,纔會敲開心理諮詢室的門。
2023年11月1日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怎麼辦?

徐海娜:人們喜歡和容易沉迷電子產品,已經成爲這個時代的特徵。有客觀原因,也有一個人的內在需求。我們不能總是批評指責,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因於孩子們。
2023年9月25日

預防兒童自殺,須關注情緒和社交

徐海娜:人們從教育的角度來談論「社交」的時候,總喜歡說,社交能力是未來需要的一種競爭力,卻較少從精神健康的角度來認識社交的重要性。
2023年7月10日

好的性教育,從出生就要開始?專訪性教育導師莫海琛

莫海琛認爲,在學齡前階段要教會孩子全身上下所有器官的科學正確的名稱,告訴他們「身體是自己的」,植入身體權的概念,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也尊重別人身體界限。
2023年6月1日

「躺平」是孩子的自我防衛機制,但家長能做的還有更多

專訪腦科學與學習策略專家王瑤:當孩子的學習困難,撞上一個被後疫情、網路、躺平、焦慮和「碎片化」定義的時代。
2023年3月7日

三年網課, 青少年到底失去了什麼?

溫志鵬:即使線上授課的模式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仍能看到學生們的讀寫水準出現顯著下降。
2022年12月28日

關於網路暴力,我們需要告訴孩子什麼

徐海娜:當我們的孩子知道行爲的邊界,就更容易區分「玩笑」和「欺凌」,也更容易約束自己不要越界。
2022年10月18日

「治療手機成癮」是僞命題嗎?

Nova Zheng:切勿過度診斷,也不鼓勵對青少年直接貼上「上癮」標籤,特別是在手機成癮這一診斷標準不明確的概念上。
2022年5月20日

英國最新抗疫策略讓一代青少年面臨風險

英國既不給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疫苗,也沒有采取戴口罩等緩解措施,就恢復了校園教學。這種策略在國際上實屬另類。
2021年9月6日

英國轉變未成年接種政策,將爲16-17歲羣體開打疫苗

衛生大臣宣佈,政府採納了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的建議,這個年齡段的羣體在返校前可以接種第一針BioNTech/輝瑞疫苗。
2021年8月6日

FT書單:2021夏季最佳童書和青少年讀物

這些充滿冒險與勇氣的讀物將爲孩子們帶來一個精彩的夏天。
2021年6月30日

大封鎖下必須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凱文迪什:大封鎖是對上百萬人進行的一場心理實驗。我們失去了社交的機會,被迫關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焦慮被放大了。這對青少年尤其有害。
2021年2月2日

當催淚瓦斯蔓延到TikTok

邰蒂:我女兒關注的TikTok紅人以往都是推送護膚心得,而最近他轉爲告訴粉絲如何應對催淚瓦斯。
2020年6月18日

如何爲青春期孩子佈置房間?

青少年的品味每週都會變化,因此應選擇經典設計。可以走極簡主義風格,同時打造充滿創造力與發明精神的空間。
2020年4月9日

TikTok面對保護青少年用戶的難題

TikTok正在將內容審覈工作下放給各個地方的當地團隊,先前,它曾被懷疑按照中國政府的指導原則審查用戶內容。
2019年12月30日

趁早把握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

斯卡平克:最新研究得出了一個常識性的結論:讓你的孩子在十幾歲之前,或至少在十幾歲期間開始學習語言。
2019年10月15日

研究顯示社群媒體損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社群媒體的使用程度與心理壓力的大小存在相關性,女孩受到的影響是男孩的兩倍多,這種傷害是透過網路欺凌以及導致睡眠不足和體育活動減少而間接造成的。
2019年8月22日

《少年時》創辦人楊鳴鏑:不爲孩子做「淺顯」的讀物

這位旅美出版人致力於透過一本「不矮化兒童」的讀物,培養能解決未來複雜難題的年輕一代。作爲「學霸」家庭的媽媽,她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是常常鼓勵他們「冒險」。
2019年6月12日

預防青少年自殺,要先解決兩個問題

徐海娜: 我想談兩方面感受,一個關於人生價值和意義,另一個關於如何有效與青少年溝通。父母子女一場是相扶相攜,不要「相愛相殺」。
2019年4月21日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