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教育

商學院的精神健康「革命」

網課帶來孤獨感,就業壓力讓學生倍感焦慮。但新冠大流行也促使更多學生尋求幫助,精神健康的汙名有所弱化。商學院紛紛爲學生提供心理諮詢。
2020年12月9日

拜登政府的中國留學生政策展望

劉裘蒂:一般預期,拜登政府將對移民和簽證限制採取相對寬鬆的立場。這是否將促使更多的中國學生奔向美國?
2020年12月9日

國際教育的深圳模式

肖經棟:深圳在國際教育辦學上,不僅包容多種模式,還屢有創新,且具有極強的市場敏感度,有相當的前瞻性。
2020年12月8日

學術界「臨時工」值得更好待遇

奧康納:進入學術界就擁有「鐵飯碗」?其實在許多國家,大學是「二元制勞動力市場」的完美縮影。對籤短期合同的學者來說,工作充滿不確定。
2020年12月4日

商學院學生如何高效利用遠距學習

很多人決定今年攻讀管理學碩士,但線下課有限,如何高效透過網路上課、遠距建立人脈和求職,成爲商學院學生的新挑戰。專家對「新常態」提出建議。
2020年12月2日

FT書單:2020年最佳童書和青少年讀物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挑選出他們認爲的年度最佳。上榜圖書包括奇幻小說《最偉大的發明家》、討論兒童創傷的《狼之路》、驚險小說《堂兄妹》等。
2020年12月1日

奧地利如何培育未來人才?

經合組織稱,奧地利適應全球數位化的速度低於可比國家。大公司正與大學合作提高下一代的數位化技能,爲其從事尚不存在的全新工種做準備。
2020年11月27日

「求生」與「管控」——破解青春期迷思

徐海娜:如何理解青春期孩子對控制的敏感?他們希望父母「不存在」嗎?共情、不缺席的愛及適度的距離,才能更好幫助孩子成爲獨立個體。
2021年1月18日

尋找燈塔:疫情下的美國教育百態

馬寧:教育的大海里什麼是你的燈塔?什麼船最適合你的孩子?在別人的故事裏,我望見了自己,焦慮的潮汐漸漸退去。
2021年1月21日

美國新冠死亡人數創半年來新高

週三,美國新冠死亡人數超1800人,爲5月來最大單日增幅。紐約7天新冠檢測平均陽性率超過3%,達到規定的關校閾值,其公立學校週四起將再度關閉。
2020年11月19日

超過九成受訪「港漂」希望香港可引入內地辦學機構

香港迴歸23年卻未有一間內地中小學辦學機構在港辦學。我們最新「港漂」問卷調查,發現90.55%受訪者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來港辦學的中小學校。
2020年11月16日

誰讓「80後」家長內卷?

楊楊:中國年輕一代父母希望孩子具備數學思維的期望,在很短時間內變得迫切起來。更要緊的是,期望已經轉化爲購買力,火花思維們的爆發來勢洶洶。
2021年1月18日

亞洲商科學生更願意就近上學

雖然新冠疫情最初在亞洲爆發,但許多亞洲國家比歐美更好地控制住疫情。這使亞洲學生不願選擇歐洲和北美商學院。
2020年11月6日

哪所亞太商學院適合你?

英國《金融時報》商業教育排名團隊利用爲2020年MBA、EMBA和管理學碩士(MiM)排行榜收集的調查反饋,用6張圖表描述了亞太商學院的學習體驗。
2020年11月4日

Lex專欄:美國高校的困境

一流院校擁有足夠的實力抵禦這場疫情的衝擊。最終,這場疫情只會拉大一流院校與不知名院校之間的差距。
2020年10月27日

海南會成爲國際教育特區嗎?

肖經棟:海南的教育新政讓這裏成爲國際教育投資熱土。但引進境外大學容易,留住和發展卻很難。經濟欠發達的海南準備好了嗎?
2020年10月20日

竺可楨與國民黨四次「政治捆綁」記

葉勝舟:竺可楨的大學思想與國民黨既定的黨化教育方針相背離,價值衝突不可調和,註定他與國民黨漸行漸遠。
2020年10月16日

選擇大學視野不必侷限於英美

庫柏:除非你是能進世界排名前20大學的精英,否則不必再將英美作爲首選留學目的地;去歐洲大陸或者加拿大留學可能更好。
2020年10月13日

新冠危機下中國留學生的跨文化體驗:新一代在地化全球公民?

王濤:新冠疫情給世界造成諸多影響,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和民族主義的交融讓形勢變得更加複雜。該如何應對不斷演變的全球化及去全球化的種種挑戰?
2020年10月12日

英國高校把目光投向疫情後時代

從混合式學習到租用包機從中國接來學生,英國各大學正在想方設法應對疫情影響。但高校行業對長遠未來保持樂觀,因爲年輕人渴望上大學。
2020年10月9日

史丹佛大學如何助力發明人

史丹佛大學技術許可辦公室的指導可幫助發明人在申請專利的過程中避開陷阱,該校在矽谷中心的位置也有利於學生在這裏創業。
2020年10月9日

中美對峙,如何防止教育「脫鉤」?

劉裘蒂:教育交流曾是中美最緊密的關係之一,現在卻阻力重重。在政府關上一扇扇門後,非政府組織怎樣才能承擔起雙邊交流的推進?
2020年9月30日

拒絕牛津劍橋碩士錄取是錯誤選擇嗎?

我非常喜歡見習管理會計工作,可我擔心不去攻讀牛津劍橋的俄羅斯及東歐研究碩士課程是個錯誤。我是否在拋棄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讀者
2020年9月29日

沒大學學位也能念MBA

學員背景的多樣性是MBA課程教學的一個核心,而MBA申請人數的下降也促使一些院校擴大招生範圍。
2020年9月27日
|‹上一頁‹‹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