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媒體

Lex專欄:新聞集團的「家天下」

對於小默多克的任用,人們存在兩種看法。批評者會說這是任人唯親,是對上市公司的嘲諷,而贊同者會問,誰說小默多克就一定比其他人幹得差呢?
2011年3月31日

Lex專欄:默多克的博弈遊戲

BSkyB的投資者認爲,已經是BSkyB最大股東的新聞集團正試圖低估剩餘股份的價值,而新聞集團的股東則對之前昂貴的收購仍然耿耿於懷。
2011年3月4日

新聞人物:《赫芬頓郵報》創辦人赫芬頓

美國在線最近以3.15億美元收購網上報紙《赫芬頓郵報》。該報創辦人赫芬頓將出任美國在線以及《郵報》的主編。她能勝任這個角色嗎?
2011年2月22日

媒體利用法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媒體通常對「小名人」十分傲慢,不管是採訪的迫切程度還是給出的版位規格都會降低。但兩者的關係經營其實學問最大。
2010年12月8日

旺旺收購臺灣最大有線電視營運商

交易價值24億美元,將成爲亞洲自2006年以來最大的私人股本交易
2010年10月28日

中國記者爲何頻頻遭襲?

對記者施暴在中國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最近幾宗記者與所報導企業之間發生的衝突,讓公衆對媒體和政府權力令人困惑的角色展開了一場憤怒的辯論。
2010年8月9日

「新聞自由」只是用來牟利的幌子

讀者johnnyyu:新聞、媒體也是企業,它們不是非贏利組織,而是以贏利爲目的的商業企業。「新聞自由」不過是新聞界使自己不受限制地牟利而製造出來的一個圖騰,僅此而已。
2010年7月2日

默多克必須走精英路線

FT專欄作家加普:更大的標題,更短的報導,更多綜合新聞,更少專業資訊——這是默多克一貫的模式。但是,如果他想讓讀者爲《泰晤士報》在線新聞付費,就必須提高專業性。
2010年6月8日

CNN預計今年營業利潤大幅成長

儘管國際廣告收入堅挺,但其在美國的收視率滑至多年來最低水準
2010年5月27日

劉長樂:中國廣電業有「越來越多的灰色地帶」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稱,中國電視行業正在緩慢推進內生式轉型
2010年3月16日

不義之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只有在當下的中國纔有這麼多人對谷歌的口號感到困惑。無論在中國古代,還是當下西方,人們對「不義之財」都是十分謹惕的。
2010年1月18日

評選最好是一種推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許多人和事是在邊界線上。你投一票,就拉進來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關注;你放棄,就等於推了一把,參與了將其邊緣化的過程。
2010年1月4日

中國《財經》雜誌發生重大人事變動

總經理吳傳暉及經營團隊中大部分成員已辭職
2009年10月14日

「中國傳媒業須藉助資本市場」

中國首家傳媒基金董事長黎瑞剛首次接受採訪,稱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與其他產業相匹敵的成長
2009年9月23日

美國媒體廣告收入上半年下降100億美元

廣告公司尋求其它業務模式的壓力增大
2009年9月2日

要不要信任媒體?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中國的媒體受衆是好的接受者(甚至是太好了),卻不是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不妨與媒體報導保持一定距離,不動輒喜怒。真實世界遠比媒體上呈現的多樣、複雜。
2009年8月31日

美國《讀者文摘》瀕臨破產

《讀者文摘》雜誌廣告收入去年下降了18.4%,今年上半年再度下滑7.2%
2009年8月18日

英國一少年撰寫研究報告 驚動傳媒高階主管

在報告中,摩根士丹利實習生羅布森描述了當代英國年輕人的媒體閱讀習慣
2009年7月13日

新華社即將開通英語電視服務

旨在向西方受衆傳播中國對世界的看法
2009年6月29日

加藤嘉一看媒體與受衆情緒

FT中文網《第三眼》專欄作者加藤嘉一認爲,中國民族情緒的提升是正常現象,但是必須允許言論多元化,媒體在其間的作用十分關鍵。
2009年6月19日

中國嚴審海外媒體內容

天安門事件20週年前夕,中國封堵海外報紙、衛星電視以及網路相關內容
2009年6月3日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醞釀引入私人股本投資者

計劃剝離數項業務,在未來兩年內將其上市
2009年5月27日

媒體爲何老是報導金融壞訊息

FT專欄作家強森:媒體報導爲何悲觀?除了報導壞訊息是媒體責任外,還有一種個人因素:在網上免費內容和經濟衰退打擊下,記者對自己的生計感到惶恐。
2009年4月21日
|‹上一頁‹‹3233343536373839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