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FT社評:讓員工成爲企業的道德指針

曾領導內部抗議的谷歌研究員惠特克辭職,反映一個日漸增強的趨勢,即科技公司員工試圖擔當所在企業的良心。
2019年7月25日

企業文化的「父愛」和「母愛」

周掌櫃:現階段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批判外企的「低效率」以及外企員工不「拼搏」,聽起來像是批評被母親慣壞了的孩子。而事實確實如此嗎?
2019年5月14日

Levi's品牌的韌性

加普:自公司同名創辦人1873年推出鉚釘牛仔褲以來,Levi Strauss經歷了許多本來可能令其倒閉的挫折。但它沒有,多虧了它的品牌。
2019年3月22日

福斯汽車CEO「失言」暴露企業文化問題

迪斯在管理會議上反覆說「Ebit macht frei」(息稅前利潤使你自由),讓人想起納粹標語「勞動使你自由」。
2019年3月22日

把握好「組織裕度」的分寸

希爾:自由度太少可能對創意萌發有不利影響,但自由度太多也不好。成功創新要求企業安排一定的「組織裕度」。
2019年2月3日

「有毒」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

福魯哈爾:Facebook、谷歌之類的平臺依賴於操縱行爲,以拉斯維加斯式的方法吸引用戶,這種模式造成無盡的附帶損害。
2018年11月6日

施耐德電氣CEO趙國華:分散化管理之道

趙國華2006年對公司進行重組,將領導團隊分散到世界各地,自己也從巴黎遷往香港。他用軍事紀律管理分散的團隊。
2018年10月18日

別再迷信電話會議

斯卡平克:電話會議往往不了了之。有人可能試著總結一下,但通常大家都巴不得趕快掛斷電話,會後也記不住什麼。
2018年10月15日

高盛與雷曼兄弟的區別:企業文化

希爾:爲了評估本組織企業文化的健康狀況,一家律所的高級合夥人向同事們提了一個簡單問題:「你爲什麼留下來?」
2018年8月2日

中國女性正在成立新型企業文化

民營企業的經濟影響力讓它們在改變父權文化方面發出強有力的聲音,成功女性的榜樣力量會影響更多的女性。
2018年7月17日

別指望創業者不吹牛

希爾:最近一篇調查報導披露了Vice Media大量過分的自我包裝行徑。許多企業時常弄虛作假,創業型企業尤甚。
2018年7月11日

文化衝突爲何會影響企業併購的成敗?

福魯哈爾:研究發現,參與交易的企業之間若文化契合度不佳,會導致交易後股價低於平均股價,投資者回報遠低於預期。
2018年7月10日

亞馬遜平淡無奇的成功祕訣

關於成功,有些公司靠機遇,有些公司靠努力,也有極少數的公司靠的是天才。亞馬遜是哪一類?
2018年2月8日

超人老闆,可能嗎?

希爾:投資者和管理顧問開始對董事「在過多公司掛職」發出警告。這種情況是偶然的,即使並無不妥。這反映出一種擔憂。
2018年2月8日

美國對沖基金爲何變得客氣了?

加普:美國對沖基金人士意識到,在美國管用的激烈言辭在歐洲未必適用,在歐洲更有效的方式往往是禮貌地與企業接觸。
2017年8月2日

亞馬遜做強靠的不是企業文化

加普:亞馬遜成功靠的是在正確的時間處於正確的位置,並認識到這一點。貝索斯知道科技的力量,並順勢爲之。
2017年5月4日

家族企業的「感情困境」

沙拉蓋:只有30%的家族企業能傳續到下一代手中。希望長遠發展的家族企業應理清家庭關係與企業經營的衝突。
2017年2月10日

2016年度「金廢話獎」創出新高度

凱拉韋:每年我都會從企業界選出胡說八道的冠軍。這一回,我決定把2016年的年度最佳廢話授予eBay。
2017年1月16日

不接地氣的銷售目標對企業有害無益

希爾:目標和獎勵是銷售激勵的重要元素。最近爆發的一系列醜聞表明,實現宏大目標的壓力也是導致災難的原因。
2016年10月14日

創業者需善用槓桿

賀嘉:創業者多做高槓杆率的事,才能夠更多釋放自己的時間,去思考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做資源和人力的整合,讓正確的事相繼發生。
2016年4月12日

透過玩遊戲甄選人才?

歐萊雅、安永、微軟和德意志銀行都和一款智慧型手機應用達成合作。這款應用承諾讓年輕人「只需透過玩手機遊戲就能快速走完招聘流程,贏得藍籌公司的職位」。
2016年3月31日

員工多開心,企業好賺錢

有人認爲,企業經營成功會讓員工感覺愉悅。但研究表明,情況恰恰相反,企業業績提高是員工工作時心情愉悅所帶來的結果。
2016年3月10日

別再標榜「改變世界」

FT專欄作家凱拉韋:很多公司在跟風立下「讓人類繁榮發展」、「讓世界更美好」等宏願。事實上,這種模糊的陳詞濫調根本無法起到提振士氣的作用。
2016年3月3日

別讓「健康計劃」累垮員工

FT記者奧康納:鼓勵員工多運動、喫健康食品和戒菸的健康計劃很流行,但研究表明這些「生活方式干預」是效果最差的,而且這類計劃還可能引起焦慮情緒。
2016年2月29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