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末日博士看空中國經濟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基於近期對中國的「兩次訪問」,對中國經濟及其當前的成長模式給出了災難性的預測。他認爲,「中國大概會在2013年後遭遇一場硬著陸。」
2011年4月25日

時間似乎對中國有利

FT專欄作家拉赫曼:胡錦濤訪美之際,中國正展示出一種新的自信。美國領導人曾認爲,中國的經濟自由化將必然導致政治自由化,但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歷史似乎在往有利於中國模式的方向行進。
2011年1月20日

孤本的中國模式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中國模式前不見古人後沒有來者。從布坎南的研究成果反思過去三十年的中國模式,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態環境惡化和基層維穩壓力越來越大的根源。
2011年1月20日

中國模式的成色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蘇琦:「中國模式」之議風行一時,其核心義旨很明確:與不受限制的金融資本主義相比,政府管制和推動下的經濟成長更爲穩定和可持續,也更適合發展中國家。
2011年1月20日

中國下一站:機遇與選擇學術研討會

2011年1月8日,北京市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經濟觀察報》和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將在上海聯合舉辦「中國下一站:機遇與選擇」學術研討會,聚海內外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匯於上海,共同分析困境癥結、探討未來出路。
2011年1月5日

中國發展模式面臨的風險

FT專欄作家加普:中國希望從世界工廠轉變爲先進經濟體,並正利用它手中的市場權力,走「消化吸收他人」智慧財產的捷徑。但如果中國不致力於真正的創新,就有可能在轉變爲先進經濟體的途中拋錨。
2010年12月13日

對外投資的「中國模式」

人們通常認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對象多是力拓這樣的資源型企業。但數據分析卻顯示,資源型和製造業在中國對外投資總量中的比重並不高,且中國對外投資並不集中在自己擅長的領域。
2013年4月22日

中國能「和平」崛起嗎?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不管以什麼方法衡量,中國不久都將取代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一劃時代的轉變將意味著什麼?世界會形成一個制衡中國的聯盟嗎?
2010年11月22日

中國成長戰略所面臨的侷限

FT亞洲版主編皮林:這個世界無法吸納足夠多的出口,使中國無限期地獲益於自由貿易體系。這是中國成長戰略面臨的物理侷限,而非道德侷限。
2010年11月1日

中國不再是窮國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在一些重要方面,中國已成爲一個富國。而繼續堅稱自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已成爲中國在關鍵政治和經濟變革議題上的擋箭牌。
2010年11月30日

教育:中國經濟上行的硬傷

樂觀者和悲觀者都喜歡把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與今天的中國進行比較,但中國的現狀遠不如當時的日本,因爲教育狀況差得太遠。
2010年10月25日

小城鎮真有問題麼?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韓顏明:如果中國的城鎮化能夠真正實施,農民能徹底轉入城市,那麼,任何形式的城鎮化都將是對土地的節約利用。反倒是在目前半遮半掩的城市化中,進城務工的農民只有回鄉纔有保障。
2010年10月25日

中國成功避免硬著陸

FT社評:中國經濟第三季度增幅低於前兩個季度,這是好事,說明中國迄今成功避免了硬著陸。但中國決策者不應忘記,他們在推行結構改革方面收效甚微。
2010年10月22日

中國太大了?

FT亞洲版主編皮林:有時,中國規模巨大是一個明顯的問題。在人民幣匯率上是如此,在大宗商品上也是如此。誠然,龐大的規模可能妨礙中國的成長,卻也會帶來巨大的優勢。
2010年10月13日

非均衡成長模式令中國受益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如果沒有異常高的投資率,中國這樣規模的國家不可能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裏維持兩位數成長。
2010年10月12日

中國「包容性成長」爲民企帶來機會?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陳杰人:「包容性成長」從經濟學家的新概念,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正式表態認可,可見「包容性」在中國高層所引發的強烈共鳴,也可見中國高層對當前發展失衡的不滿和擔憂。
2010年10月8日

中國像個受困的巨人

布魯塞爾當代研究所研究員霍爾斯拉格:面對中國崛起,發達國家試圖給中國戴上緊箍咒,發展中國家則對中國以金錢和實力打入本國市場保持警覺。
2010年9月29日

中國模式的最大考驗

FT駐華首席記者傑夫•代爾:中國大型國企的利潤在2003年至2009年間以每年22%的速度成長。人們可能過度震撼於中國國有部門的實力,然而真正的考驗尚未到來。
2010年9月16日

中國進行改革的政策思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GDP主義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特定歷史時期曾發生過積極的作用。但時至今日,GDP主義指導下對社會的破壞必須得到扼制。
2010年4月13日

從中國特色到中國模式(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中國模式變成了「東北的亂燉」、「成都的火鍋」,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裏扔,它熱氣騰騰,讓人分不清虛實。它也變成了另一個龐氏效應,越多的人相信它,它就越顯得可信。
2010年11月30日

「國進民退」背後的中國國企公營化

讀者Johnnyyu:中國國企改革一路走來,其方向和路徑是非常模糊的,不進行長期的跟蹤,不對國外現代經濟發展進行跟蹤,並進行兩者的比較研究,是不可能得出脈絡清晰的結論的。
2010年1月19日

小政府無法一步到位實現

讀者jian piao:我不想爲「國進民退」作辯護,但市場化的改革是需要耐心的,我們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實現小政府,老百姓也還不能接受一切東西都市場化的概念。
2010年1月13日

中國民企無法成規模的關鍵是什麼?

林涵:中國民營企業在惡性競爭中不斷被邊緣化,源於國、民的權力二元結構。
2010年1月12日

中國模式還沒有定型

2010年1月11日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