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展望2025

展望2025:中國經濟成長目標和挑戰

滕泰、高佳穎:新時期如何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最好的方式是發通用消費券。這不是錢從哪兒來的問題,而是錢到哪兒去的問題。

時值歲末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提出了九大重點任務,其中排在九大任務之首的就是「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應,全方位擴大內需。」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看到當前的中國經濟成長目標和挑戰?如何開啓「政府培育消費,消費啟用市場,市場引領企業,企業擴大投資和就業」的良性經濟循環?

2025的經濟成長目標

雖然靜態的看,我們的整體經濟還處於典型的通貨緊縮階段,部分行業還處於週期性的衰退階段,但是邊際上向好的變化已經出現。

24年9月份以來,我們有力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事實上已經轉向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支援下,樓市有所回穩,股市持續上漲,再考慮到12月份出口,尤其是對美國的出口搶在川普上臺前,可能超預期的成長,我預測四季度我們中國的GDP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全年大機率能夠實現4.9%左右的經濟成長的結果。

有人說經濟學家太注重 GDP。想一想從2024年一季度的5.3%,到二季度的4.75,再到三季度4.6%,在這樣一個經濟增速下滑的這樣一個階段我們經歷了什麼?股市持續下跌到2600多點,投資者付出了巨大的損失;房地產價格持續下降,投資負成長,土地財政減少,很多老百姓買了樓,但是交不了樓;企業盈利大幅的下滑;通貨緊縮,企業銷售困難,盈利下降;年輕人找工作也比以前更困難,所以GDP不是一個數字,每一個百分點的GDP後面都是百萬、千萬的就業機會,都是企業的盈利機會,是政府的稅收,是股市樓市等居民資產的巨大變化。

那麼,展望2025年,我們怎麼看剛剛經濟結束的經濟工作會議,尤其是2025年的經濟成長目標怎麼定?有的外資銀行說用到4.3%,可能是4.5%,那肯定不行,必須仍然定到5%左右,因爲我們的經濟成長目標,它不是個經濟預測,雖然它有考覈的作用,但也不僅僅是個考覈指標,它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導向作用,哪怕是2025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一定要定在5%左右,纔有利2025年經濟的健康平穩運行。

爲了實現或者達到較好的經濟目標,關鍵是擴大內需,尤其要克服兩大挑戰。

宏觀消費壓抑的挑戰

第一個重要挑戰叫做宏觀消費壓抑。什麼叫做宏觀的消費壓抑?就是中國的居民的消費支出在GDP的佔比只有38%,加上17%的政府和集團的消費,我們的消費在GDP的佔比也只有54%和百55%,而其他發達國家包括同等發展水準的國家,他們的消費在GDP的佔比都在70~80%這樣一個水準,歐洲的高福利國家也在65%左右。由於消費佔比太低,就會影響經濟的良性健康循環,帶來一些列問題。

消費不是浪費,消費是一切人類所有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它既是經濟循環的起點,也是經濟循環的終點。如果一個國家消費不通暢,就像一個人很多食物消化不了,堵塞在胃腸裏面,一定會生病。

如果跟美國比的話,中國的人均消費支出只有美國的1/8,我們的人口是它的三倍,想一想我們的消費水準跟他們的差距還有多大?

中國人每年生產這個世界上35%的製造業的工業產品,但是我們消費了多少呢?不足15%,這樣長期的消費和製造消費和投資的不平衡,必然會造成中國經濟循環不暢,造成企業銷售困難,供給過剩,也成爲海外其他國家攻擊或者制約我們的經濟發展的軟肋。

面對未來,如果要實現經濟成長目標,必須改變消費宏觀的消費壓抑現象。

那麼,造成中國宏觀消費壓抑現象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居民收入的佔比太低。根據去年年底我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用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結果我們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比重不到44%,在全球也幾乎是最低的,因爲發達國家這個佔比一般是70%左右,高一點的超達到82%,低一點的也百分之接近65%。

第二個原因是社會保障覆蓋率不夠,老百姓對未來沒有安全感,社保、醫療、教育、住房等支出都壓抑著家庭不敢放開消費。所以要提高消費率,促進中國的消費繁榮,必須得加大的社保的改革,提高社保的覆蓋率。

第三就原因就是疫情以來,中國居民的家庭資產負債表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不管是疫情期間坐喫山空、消耗原有的儲蓄,還是股市下跌造成的財產性損失,還是房價下跌造成的財產性損失,都是造成過去這兩年消費不足的重要原因。

過度投資陷阱的挑戰

第二個嚴峻挑戰叫做「過度投資陷阱」。當一個國家走過了快速工業化階段、快速城鎮化階段,投資的邊際效益,尤其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邊際效益遞減後,由於原有的成長模式、利益機制、決策觀念的影響,仍然保持較高的投資率,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的浪費,擠佔了消費,擠佔了居民收入,造成經濟循環不起來,結構性的總需求不足,這就叫做過度投資陷阱。

投資率就是新增資本形成佔GDP的比重,叫做投資率。中國的投資率到最近幾年一直在43%左右,在全球是最高的,高於發達國家一倍以上。歐洲、美國、澳洲、日本這些國家的投資佔他們的GDP的比重是20~25%,我們是40~45%。印度的投資率也只有33%左右。

爲什麼我們已經建成了這麼強大的基礎設施,還需要保持這麼高的投資率?

從2014年到2017年,中國有14個省份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大於省的GDP,也就是一塊錢的投資還產生不了一塊錢的GDP。到2018年以後,各省、市、縣不再公佈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了,沒有辦法計算,但是我們相信有很多省市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還是大於它的GDP。如果一塊錢的投資還產生不了一塊錢的GDP,爲什麼要搞這麼多低效和無效投資?

類似的現象只在蘇聯出現過。在1960年代的時候,蘇聯的政府基金投資100盧布只能產生77盧布的GDP,到1970年代的時候,100盧布政府基金的投資只能產生55盧布的GDP,到1980年代的時候連50盧布的GDP都產生不了,他們還得擴大投資,直到這個經濟體崩潰,這就是過度投資陷阱的危害。

有的部門測算過,目前政府財政資金如果去擴大投資的話,它的宏觀乘數大概是1.06倍。如果把這個錢給老百姓發消費券,乘數是3~5倍。

爲什麼我們中國會有過度投資陷阱的挑戰?除了歷史慣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經濟觀念驅動。很多人認爲投資是形成財富或生產力,覺得消費就像「打水漂」了。所以決策觀念上很多人就是一直主張搞投資。

其次是利益驅動。從利益上來講的話,在每年50多兆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有20多兆是政府和國有企業主導的,每個環節都有利益驅動。

第三個還有體制上的原因。從中央部委層面,有很多投資推動、主管和審批部門,從地方政府的角度,推動經濟發展的傳統手段,一個是上基建項目,一個就是招商引資,全是圍繞投資展開的。

所以,如果陳舊經濟觀念不轉變,如果既有利益格局不打破,如果機制不轉變,不能強力扭轉歷史慣性,那麼中國經濟徘徊在過度投資陷阱邊緣的這種危險就始終不能消除。

真金白銀促消費,纔能有效擴大內需

中央經濟會議明確的部署了九大重點任務,排在第一的首位的就是「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總需求。」可見,對於提振消費的重要性,提高投資效益的重要性,決策部門不但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已經著手在推動轉變。

如何進一步的從認識上推動這一重大轉變?首先要深刻理解提高投資效益的深刻內涵,必要的基本建設投資還是需要的,但是要避免低效和無效投資,才能提高投資效益。

要吸取之前擴大投資的教訓。2020年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擴大投資和促進生產來穩成長政策,是造成當前消費不足和投資過剩的主要的原因。面對疫情衝擊,美國、歐洲、日本、澳洲、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南韓等都發錢促消費,美國三年累計給發了差不多2.9兆美元,摺合20兆人民幣,造成其消費空前繁榮。然而,面對疫情的衝擊,我們採取的什麼方法?一是擴大投資,第二是恢復生產,三是恢復供應鏈,全部工作都在擴大供給。所以2020年、2021年中國生產和出口大幅的成長,滿足了海外的過剩的需求。此外2020年中國投資對GDP貢獻了81%,這也是造成了進一步的產能過剩以及消費不足的原因——2020年搞的投資項目,到了2023年、2024年就項目建成以後,就變成了新的供給增加,所以,擴大投資短期雖然創造需求,長期則會進一步增加供給。

新時期如何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來擴內需?最好的方式是發通用消費券。

發消費補貼、消費券,迄今爲止始終形成不了統一的認識。搞投資支出3兆、5兆,決策透過沒有問題;生產都嚴重過剩了,各地方政府每年都在給企業上萬億生產補貼也沒有問題;出口已經全球第一,但每年上萬億的出口補貼也沒問題;而消費嚴重不足,發1兆消費券,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爭議。爭議最多的問題是,錢從哪兒來?

其實,這不是錢從哪兒來的問題,而是錢到哪兒去的問題。每年把低效投資無效投資減少個3兆、5兆;再把上萬億的生產補貼全把它取消了;再把每年上萬億出口補貼取消了,每年籌集的3~5兆的資金去補貼消費者是完全可行的。

假想一下,如果中國突然宣佈了三年發放10兆的消費券,想一想各方面會有什麼反應?

消費者、家庭自然是歡欣鼓舞;

企業肯定高興,他的產品就賣出去了,原來很暢不暢銷的產品,現在暢銷了;

資本市場肯定暴漲,因爲信心有了;

海外肯定一片掌聲和羨慕,因爲發幾萬億的消費券,全球經濟資訊都會有所提振。

……

這麼一種利國利民、深得人心、海內外一致看好的事情,爲什麼不能做?爲什麼不做呢?

最後,發消費券擴大內需,一定不能限定產品和管道。

按照之前的決策習慣,我們總是把促消費的資金和資源讓政府之手來掌握,而不是交給家庭和市場。

如果安排了真金白銀的消費補貼,爲什麼要政策來指定買什麼?難道家庭不知道自己買什麼嗎?

政策決定補貼方向,這還是促生產的理念,還是計劃經濟的思路。這種模式首先是不公平,只覆蓋少數產品,只通過少數管道;其次是沒效率,在執行過程中,各省市招標過程中,還會有尋租等現象。

所以,促消費、擴大內需的最佳辦法,就是給家庭和消費者發通用消費券,只限定時間,過期作廢,不限定產品品類和消費管道,讓家庭和消費者自己說了算,讓市場來選擇。

發消費券的影響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打破「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第三種力量,一旦兆消費券開啓了「政府培育消費,消費啟用市場,市場引領企業,企業擴大投資和就業」的良性經濟循環,中國經濟的復甦繁榮就可以期待。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文編輯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超級智慧」需要時間才能產生超級回報

通用人工智慧可能具有變革性,但它也帶來風險,並需要投資者的耐心。

萬洲國際爲何將史密斯菲爾德重新上市?

中國經濟放緩、川普加徵關稅以及人們對鮮肉的青睞,促使萬洲國際剝離美國豬肉生產商。

「戰鬥到底」:尹錫悅的反抗加深了南韓的分裂

被彈劾的總統爲了避免被捕,已將自己藏身於私人安保部隊的防線後,警方正在策劃下一步行動。

尋找英國的「工蜂」股票

小盤股市場的無名英雄可以提供可觀的回報,但在哪裏可以找到他們呢?

懸而未決的市場

另外:穩定幣的意義是什麼?

私募信貸的重要新角色

資金流向的重大轉變可能有助於數據中心、能源和產業迴流所需的鉅額投資。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