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級拍賣行正寄望於超級富豪來抵禦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並推動亞洲銷售。目前它們在香港開設新總部和展覽空間,並公佈了更加積極的銷售計劃。
擁有250年曆史的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將於9月份將其地區總部遷至香港新的恆基兆業(Henderson)摩天大樓,辦公空間共佔地5萬平方英尺。它希望在那裏舉辦全年無休的拍賣活動,增加在亞洲銷售的拍品數量。
競爭對手蘇富比(Sotheby』s)於7月份在香港商業區中心地帶揭幕了一個新的零售門店,並且已經搬入了新的香港辦公室。另一個世界頂級拍賣行寶龍(Bonhams)將於9月份啓用其在香港的新總部,而富藝斯(Phillips)則在去年拿下了一個新的場地。
儘管全球藝術市場放緩,中國奢侈品消費大幅下滑,國內成長前景受到打擊,但這些拍賣行仍舊採取了上述舉措。
根據研究機構ArtTactic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香港晚間藝術品銷售額(這指的是最重要的拍賣活動)同比下降了40%,達到自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中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勉強成長了4.7%,低於預期,並且一直面臨消費持續疲軟的問題,一些分析師警告稱這將影響藝術和奢侈品行業。
佳士得亞洲總裁龐智鋒(Francis Belin)持不同意見。他說:「(總體而言)中國的奢侈品銷售數字不是很好……但我認爲我們的總體數字並不反映宏觀經濟情況。」他補充說,該地區的客戶——80%來自中國大陸、臺灣或香港——主要集中在高階市場,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們免受任何經濟放緩的影響。
「要購買我們出售的拍品,你不僅需要有錢,還需要很有錢……這是一個非常小的範圍。」
今年上半年,亞洲人在該公司的奢侈拍品銷售額中佔了41%。
他堅持認爲,拍賣行出售的拍品越稀有,就越有可能表現出與負面宏觀經濟事件的「去相關」。
「在中國,消費疲軟……(但)稀有物品是一種相對於房地產、債券或股票來保值的方式嗎?我認爲是的。」
然而,亞洲買家對佳士得總拍賣銷售額的貢獻從2021年中期的39%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21%。該公司在2021年中期宣佈計劃遷址。
該公司最近在香港的21世紀藝術品銷售額低於他們的低估測值,而20世紀藝術品銷售額則與預期相符。
但龐智鋒表示,亞洲客戶在佳士得的消費通常只有約一半發生在香港,這意味著仍然存在未開發的需求,可以在這個城市創造更多的銷售。
他說:「我們一直看到,亞洲收藏家在海外更加活躍……比他們實際在香港更活躍。」
同樣在最近幾個月面臨全球拍賣銷售放緩和裁員問題的競爭對手蘇富比,則從上月開始進軍亞洲零售市場。它在香港中環一家購物中心開設的兩層「藝廊」(maison)將銷售價格從5000港元(合640美元)到5000萬港元不等的稀有書籍、繪畫和雕塑。
蘇富比亞洲區總經理洛嘉熙(Nathan Drahi)在開幕式上表示:「關於中國超高淨值人羣的前景,我們看到市場的頂端……中國收藏家仍然開出一些非常非常高的票價。」他補充說,該公司近期的紐約拍賣會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買家來自亞洲。「我們相信這個市場的長期前景。」
但是常駐香港的藝術顧問、藝術門畫廊(Pearl Lam Galleries)的全球總經理馬芝安(Meg Maggio)表示,儘管她看到了藝術和奢侈品行業的潛在實力,但擴張正值市場「變幻莫測」的時期,因爲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激烈」的競爭正在日益加劇。
她問道:「問題是,在香港會不會有太多的拍賣和拍賣行活動?它們是否會使市場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