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事 - FT中文網
中國紀事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一個溫州女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覺得太冤枉了」,幾乎每隔十分鐘,她都要說一次。她的工廠運轉良好,她從未參與高利貸。她遭遇的危機,是對她人生信念的顛覆。
2011年11月3日

臺灣兩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夏日午後的基隆港破敗、沉悶,我漫無目的地閒蕩。我走過海濱情人大道,商鋪大多關了門,而招牌像是經年未經洗刷。
2011年10月20日

中歐精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昔日的中歐因爲身份的困惑,因爲反抗的需求,因爲始終瀰漫的不安全感,造就了一種充分的自省意識,總要追問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2011年10月13日

一場爭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餘傑筆下,昆德拉像是中國傳統中的「智者」,而哈維爾隸屬於「聖徒」的行列。前者強調「智慧」,後者更注重「心靈」。
2011年9月22日

昆德拉的誘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昆德拉的「輕逸」、他那些沉溺於情愛與性的主人公、他對政治的厭惡、還有他對於「遺忘」的解釋,似乎都契合了新的時代精神。
2011年9月15日

富春江與塞納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到了郁達夫的故居,看到了他寫了又寫的富春江,沿江走上五分鐘,就到了當年的新學堂舊址,它已改成了一所小學。趙家小姐的大廳在哪裏,趙小姐魂歸了何方?
2011年9月8日

旅途四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又到了《老殘遊記》的時刻?這是催生吳沃堯與李寶嘉的時代?「怪現狀」與「現形記」層出不窮,是與非、黑與白,都不那麼清晰。
2011年8月25日

富強之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們生活在一種透過集體來拯救個人的虛妄幻覺中,也讓我們把世界視作一個粗鄙的叢林。原本是一種手段的「國家富強」,變成了目的本身。
2011年8月18日

一個遊蕩者的世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和啓蒙時代的小冊子作家們一樣,透過展現不同民族的風俗來勸告自己的同胞:跳出這狹隘的自身吧,我們自以爲的獨特,其實一點兒也不獨特。
2011年8月11日

暴力的誘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今日中國仍在掙扎著學會暴力之外的變革語言,但暴力的誘惑卻無處不在。它最簡單、最直接,最能釋放恐懼與煩躁,但卻往往通向更大的悲劇。
2011年7月28日

內在的審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米克洛斯寫下這些文字的1970年代末,匈牙利模式大獲全勝。匈牙利政府和普通人達成默契——我給你更好的物質生活,你放棄對政權的挑戰。
2011年7月14日

時代的稻草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的確擔心自己成爲這個時代的稻草人。這個稻草人不是插在那個軍閥混戰、民族屈辱的田野,而是生活在一個國家空前繁榮、強大的時刻。
2011年7月7日

迷人的新語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過去幾年中,崔衛平是中國公共生活中的一個獨特聲音。她留著短髮,面目清秀,一些時候,還流露著少女式的快活和敏感。
2011年6月29日

米奇尼克在北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光線昏暗的書店裏,米奇尼克再度提到三十年前的鬥爭哲學,也勸聽衆,要對未來抱有想像力,但他很難想到這次對話激起的意外攻擊,這些爭吵象徵着中國的思想混亂。
2011年6月9日

十年之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十年以來,比我更年輕的一代,就處於這樣一個時代。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與資訊豐沛、思想卻匱乏的時代,個人聲音輕易淹沒在喧譁的衆聲中。
2011年6月2日

重新想像印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智力與創造領域,中國可悲地落敗於印度。在中國崛起的故事中,知識分子的角色弱勢,甚至全然缺席。印度的存在,像是提醒我們的狀況。
2011年5月26日

印度商報與小站一夜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站臺上,我碰到一個印度年輕人。我的江南,他的莫臥爾,我們都是衰落文明的孩子,而今又都在聲稱自己再度崛起。
2011年5月19日

葉名琛與皮革生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前往1859年葉名琛被英國人關押的地方,那裏的華人已經很少記得這段歷史了。華人廠主大都從事皮革生意,華人社區在衰落。
2011年5月12日

和平鄉的中國學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泰戈爾世界一家的理想經常顯得幼稚而脆弱,但那些美好、單純的信念,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大,它們總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生長。
2011年5月5日

到印度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泰戈爾一九二四年的中國之行,期盼已久,卻不盡如意。四年後,有兩位中國年輕人赴印拜訪他,其中一位,對他籌辦的國際大學深感興趣。
2011年4月28日

孟加拉的啓蒙運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泰戈爾仰慕甘地的非暴力精神,卻並沒有準備接受甘地的抗爭方式。甘地是一個堅定的信徒,泰戈爾則天然是懷疑者,警惕一切支配性的、未經反省的力量。
2011年4月21日

加爾各答的烏鴉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 我們都是受傷的文明的後代,都在爲自己在現代世界中的虛榮與自尊,苦苦掙扎,都急於打破同胞們自我矇蔽的幻象。
2011年4月15日

恰達耶夫與秦曉(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恰達耶夫所生活的俄羅斯,從現實政治、公共生活到宗教領域,壓抑無處不在。他用全盤否定式的偏激來對抗,他的力量也正來自於此。
2011年3月24日

開羅、臺北與北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自從突尼西亞的抗議發生以來,它就在中國社會激起了奇妙的反應,越來越的中國人意識到,他們的現實生活與此相關。
2011年3月18日
|‹上一頁‹‹678910111213141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