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2011:文物回家年

一些西方美術館和博物館正陸續把昔日經由掠奪得到的重要文物歸還原出土地,對收藏界來說,2011年可能是個「古董回家年」。
2011年12月31日

玩轉好萊塢

奮進經紀公司的伊曼紐爾認爲,在多家有線電影片道並存、受衆分散的世界裏,內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而擁有創造內容的藝人則是王道。
2011年12月29日

1.2萬英鎊的手袋值不值?

FT專欄作家庫柏:我最近訪問路易威登巴黎旗艦店時發現,大約一半顧客是中國人。奢侈品行業究竟是如何「欺騙」顧客乖乖掏錢購買天價商品的?
2011年12月27日

巴菲特將爲中國春節獻唱

因其投資智慧而在中國廣受推崇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將表演吉他自彈自唱,以慶祝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曆新年,並將在中國國家電視臺特別錄製的網路節目中播出。
2012年1月6日

中國文化軟實力

英國創意產業專家霍金斯:中國文化上的問題在於,一個堅持意見整齊劃一的政府,怎樣才能推動鮮活的文化?而「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變革,又需要怎樣的文化才能促成?
2011年12月30日

假如碰到123歲的希特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雕塑《123歲的希特勒》,是藝術家金鋒人物系列主題的延伸。我承認自己被希特勒那裝滿憂慮的眼神擊中了,他還在爲世界的命運而操心。
2011年12月29日

中國的革命恐懼

旅美學者薛湧:中國的許多「文化人」並非像韓寒那樣想入非非地要扮演哈維爾,而是越來越認識到民主是一場漫長、深刻的社會革命。 「公正」理念的確立,要從地方草根社會的脈絡中去尋求。
2011年12月27日

1587:帝國的黃昏

中國內地撰稿人陳飛翔: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將大明帝國必然衰敗的機理剖析在世人面前,今天讀來,也有某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
2011年12月26日

中國的軟實力軟肋

FT專欄作家皮林:過去一百年,美國與很多國家打過仗,但許多人仍視美國爲一個善良大國;過去幾十年,中國沒打過幾仗,但外界卻總是帶著懷疑審視中國。爲什麼?
2011年12月23日

中美家庭觀之新對比

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劉劍梅:與許多中國人的印象不同,美國人的家庭觀念相當重。但我發現,雖然中國儒家傳統重視家庭,但傳統家庭價值觀在中國卻搖搖欲墜。
2011年12月9日

蓮舫開微博之後

日本亞太政經調研中心理事長蔡成平:日本華裔政治家蓮舫11月底開通新浪微博後,中日「愛國青年」都像找到了可供發泄各自民族主義情緒的靶子。
2011年12月8日

傷痕與再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將近兩百尊蔣介石雕像,一樣的面孔與表情,彼此對視,激起的不是景仰,也不是憤恨,而是荒誕。
2011年12月8日

儒家進入中國政治思想中心

中國學者秋風:2011年,一個更爲明顯的趨勢,是儒家快速進入中國大陸思想和政治中心。中國思想界充當西方常識傳播者的時代已經結束。
2011年12月2日

中國市場,性感還是冷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中國對於全球所有職業體育項目都是一個最性感的市場概念。只是實際操作起來,這可能會是一個冰山美人。
2011年11月30日

中國禁止電視劇插播廣告

中國已禁止全國各電視臺在播出電視劇和電影時在中間插播廣告,這是中國共產黨加強控制國內日趨商業化的媒體行業的最新舉動。
2011年11月29日

城市創新不是靠運氣

FT建築與設計評論員希思科特:城市註定是創新的場所、創意的孵化器,因爲來自不同地方和社會階層的人在這裏互相碰撞,爲創意和發明創造了空間。
2011年11月29日

十年出版:希望離現實仍舊遙遠

中國作家西門媚:十年前中國剛剛入世的時候,我們對出版和媒體的改變都曾抱有很大期望,但到今天,舊體制和商業的迅猛結合並未帶來活躍自由的文化生態,我們仍在等待。
2011年11月24日

複製的領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他把一個專制者的行事風格帶到了臺灣,慈湖的行館纔是權力的中心。我在一個炎熱的下午到此。昔日的禁地,早已擠滿了熙熙攘攘的遊客。
2011年11月18日

一隻被公權力蹂躪的羔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國進民退,官重民輕。中國社會已經不加掩飾地倒退到階級社會,由官吏系統所滋生的公家人階層高高在上,壟斷所有發展機會。
2011年11月17日

抄襲是發明之母

FT專欄作家凱拉韋:抄襲是好事,如果沒有抄襲,人類作爲一個物種早已經滅絕了。比起我自己腹中那點可憐的存貨,抄襲能讓我接觸到無限豐富和多樣的想法。
2011年11月16日

真人秀:中國vs印度

FT記者馬卡尼:中國的真人秀變得有點兒過於現實,像是一種禁慾者狂歡的消費文化。印度更容易接受赤裸裸的物質主義,而印度的真人秀則讓普通人更爲逃避現實。
2011年11月15日

朱自清的溫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像很多中國的城市,溫州生長得太快,一切記憶都被迅速地剷平。一樣醜陋而喧囂的高樓,只不過這裏更富有,也更無序。
2011年11月10日

中國央視在華盛頓設立美國廣播中心

中國國有電視臺正積極投入海外擴張,以擴大中國的影響力。該機構在華盛頓設立一個新總部,擬從美國首都的心臟地帶播放英語節目。
2011年11月8日

《中式英語》登上百老匯

黃哲倫的喜劇《中式英語》最近在百老匯上演,劇中一名英國顧問給美國商人丹尼爾提供在華經商建議,從而展開由語言和誤解造成的問題。
2011年11月7日

「棒子國」記者與「微博女王」

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成賢(南韓):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上發了一條西方記者的話,卻發現自己「紅」了。而幫助我「走紅」的人,是中國明星姚晨。
2011年11月4日

別來倫敦奧運

FT專欄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倫敦2012奧運會期間,除非你有100米決賽的門票,否則還是遠離倫敦的好。人民的奧運已變爲官僚的奧運
2011年11月3日

南京的激素與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名爲「激素」的當代藝術展,在綿綿細雨中優雅地開幕,被記者冠以「新異作品」兩幅,最能說明這個展覽的內涵。
2011年11月3日

修個虛擬墳墓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I-Tomb網站號稱是全球第一個虛擬公墓。只要每年付費50美元,任何人都可以爲一位去世的人建造一座在線「墳墓」。
2011年11月1日

臺灣兩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夏日午後的基隆港破敗、沉悶,我漫無目的地閒蕩。我走過海濱情人大道,商鋪大多關了門,而招牌像是經年未經洗刷。
2011年10月20日

中文流行歐美課堂

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新角色,是推動中文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1年10月18日

中歐精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昔日的中歐因爲身份的困惑,因爲反抗的需求,因爲始終瀰漫的不安全感,造就了一種充分的自省意識,總要追問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2011年10月13日
|‹上一頁‹‹50515253545556575859››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