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很難再現「嬰兒潮」

中國政府可以透過法令實現很多目標,但很難讓人多生孩子。墮胎太多、性生活太少、精子太少——中國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對政府希望推動的「全面二孩」計劃沒有助益。很多夫婦不願生二孩,有的甚至一孩都不想生。
2015年11月26日

反恐最缺的武器是輿論武器

廈門大學教授鄒振東:ISIS有著中世紀的傳統,卻有著最現代的傳播意識,並在製造各種帶有美學特徵的符號。不用輿論的武器切斷其粉絲供應鏈,再多的砲彈都不夠用。
2015年11月26日

各國政府應鼓勵人們改變飲食結構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貝利:我們的研究發現,一旦知道飲食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聯後,中國受訪者比其他國家受訪者更願意減少喫肉。這個例子對其他國家也有啓示。
2015年11月24日

調查:涉華商業談判中「耍詐」機率高

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人在與中國人進行商業談判時採用不道德策略的機率,要比與美國人進行商業談判時更大,而中國人在與中國人進行商業談判時採用不道德策略的機率,也要比與美國人進行商業談判時更大。
2015年11月20日

《機器人的崛起》的悲觀預言

FT管理專欄作家希爾:福特新作堪稱《世界是平的》的反面烏托邦版本,作者認爲,人類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勞動者將承受無盡壓力,結果是不平等加劇,經濟停滯。
2015年11月20日

2015年FT/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獎揭曉

2015年FT/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獎(2015 Financial Times and McKinsey Business Book of the Year)的獲獎作品是《機器人的崛起:大規模失業的威脅與科技》(The Rise of the Robots: 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Mass Unemployment),這本書對工作自動化的未來做出了令人不安和常常令人消沉的分析。
2015年11月19日

文明的衝突是恐怖之源嗎?

美國史丹佛大學曹起曈:簡單將恐怖主義歸咎於伊斯蘭教造成的文明衝突,可能會掩蓋真正的問題:爲何願意以生命爲代價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絡繹不絕?
2015年11月18日

巴黎血案,阿拉伯世界怎麼想?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軼君:「我們向巴黎致哀,但我們也是受害者,不要只看見你們的苦難。」——這大概是阿拉伯世界對巴黎恐怖襲擊的主流看法。
2015年11月17日

劉益謙1.7億美元買入莫迪利亞尼作品

在週一的紐約佳士得(Christie's)拍賣會上,上海一家美術館的創辦人兼億萬富豪以1.704億美元的價格買入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Amadeo Modigliani)的一幅裸女圖。
2015年11月10日

阿爾巴尼亞總理:藝術與政治的雙重人生

FT中文網撰稿人王英菡:用藝術的方式解決爭端,是埃迪‧拉馬踏入政壇後推崇的信條。他試圖用藝術打破政治帶給大衆的刻板印象。他以畫家視角規劃城市,目之所及,處處充滿生機。
2015年11月10日

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英語能力超越中國

一份考察世界各國掌握英語這門國際商務語言熟練程度的排名榜顯示,中國的名次已落後於包括巴西在內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
2015年11月2日

何韻詩的「十八種香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鐵志:歌手何韻詩公開出櫃、公民抗命、從主流歌星到獨立音樂人。她在香港工廈的巡迴演出,也給香港帶來更多可能性。
2015年10月28日

也談英國的保守主義

政治學者寒竹、李世默:張力奮先生在近日發表的文章中建議中國應當借鑑英國保守主義思想,這種建議對急速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確有積極意義。但我們認爲,張先生理解的英國保守主義並非本來意義上的保守主義,他文中的一些見解甚至與保守主義精神相左。
2015年10月26日

蘋果和富士康攜手推進可再生能源

蘋果(Apple)和其最大供應商富士康(Foxconn)共同承諾要建造太陽能發電站,發電能力超過600兆瓦。此舉將讓生產iPhone的中國工廠朝著完全靠乾淨能源運轉邁出一大步。
2015年10月22日

康熙走了:一個娛樂帝國的崩解年代

臺灣媒體人黃哲斌:當年收看「康熙」首播的高中生,如今可能已身爲父母,他們也是歷史的旁觀者,見證當康熙走了,臺灣的綜藝節目進入一個王朝末年。
2015年10月19日

中國應向英國借鑑「演化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力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今晚抵達倫敦,對英國作國事訪問。英方以「最紅的紅地毯」迎候習近平,雙邊關係進入「黃金時代」?在兩國簽署鉅額經貿合同之際,英國可以「出口」的還有一件特殊之物——「保守主義」理念與社會平穩演化之經驗。
2015年10月19日

帆船在中國:遊戲而非運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短短几年,帆船運動就以「中國速度」發展了起來,成爲富豪級人羣的又一張身份識別名片。但對普羅大衆而言,它仍然高不可及。
2013年9月25日

馬雲欲購《南華早報》:延續百年公信力是最大挑戰

香港媒體人艾理堂:無論將來南早會被售予何人,如何維繫公信力這一百年積累的無價財富,維護其以客觀中立贏得的品牌美譽,都將是新金主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2015年11月27日

新會的涼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在新會,我又看到馮平山,又是在準備寫一本傳記。十年來我感到歷史力量的轉移,沿海中國正在失去重要性,北方變得更強大、更富壓迫感。
2015年11月27日

小時候的遊戲和娛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渭北臺地的孩子,在拔草、幫大人幹活外,就是玩耍。現在想想,能耍的東西,也就那麼幾樣——乒乓球、泥巴、鐵環、彈弓、連環畫……
2015年11月26日

河豚、春帆樓與刺殺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中國知識人儘管早已習慣將明治維新來比照中國近代化運動,驚羨日本之成功,哀嘆中國之挫敗,卻又對對方的歷史仍保持著驚人的無知。
2015年11月13日

立冬後的造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從宣佈調查、審判到入獄服刑,官員一直得到特別照顧,級別與待遇成正比,與民衆犯罪分別明顯,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爲一句空話。
2015年11月13日

一羣在臺灣與日本被遺忘的人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張鐵志:紀錄片《灣生回家》在臺灣成爲話題,它聚焦一羣特別的移民臺灣者:日本殖民時期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灣生」。
2015年11月11日

暮色四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夜裏,沒什麼可去的地方。課本上的東西乾燥無味,革命,鬥爭,共產主義,少年懶得去想它。偶爾得到一本沒皮沒面的禁書,他的節日就來了。
2015年11月5日

現代倫敦繼承古希臘精髓

英國作家芒特:從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藝術成就和思想火花,到城邦民主和法治,相隔兩千多年的古代雅典與現代倫敦似乎共享一條有力跳動的血脈。
2015年11月2日

《漢密爾頓》引爆百老匯

FT中文網撰稿人徐徵:漢密爾頓,這位美國開國元勳,與華盛頓、傑斐遜相比,是位「被遺忘的國父」。但這部以他的故事創作的音樂劇卻紅爆了百老匯。
2015年10月30日

關掉討厭的WiFi

FT專欄作家邰蒂:對我這代人而言,一個所有人都在不斷自拍的世界,是一個自戀的世界;一個青少年希望永遠保持「在線」的時代,是一個只能產生膚淺對話的時代。
2015年10月30日

另一個中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與我期待的不同,L的談話碎片化、情緒化。或許這是受現實的影響:面對全方位湧來、越來越具壓迫感的中國影響,他們再沒有說理的空間。
2015年10月29日

霜降前的造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四歹徒破費20萬元,裝修了一間假審訊室,他們假扮檢察官,透過訊問敲詐官員獲利40萬元。此非高級編劇所爲,實乃活生生人間奇聞。
2015年10月22日

華人紙紮祭品成西方展覽主題

FT中文網撰稿人林喜兒:用紙紮祭品懷念逝去親人是全球華人的一種習俗,也成爲西方人眼中獨特的文化現象。德國以此爲主題舉辦「逝者的超市」展覽。
2015年10月21日
|‹上一頁‹‹2930313233343536373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