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蘋果與微信之間的「附加值博弈」

高利民、聶日明:iPhone和微信是中文TMT超熱話題,其新產品、新功能總能吸引無數目光。最近兩者起了摩擦。
2017年4月27日

山東疫苗案引發醫療體系信任危機

龐紅衛大肆倒賣近效疫苗的行爲,暴露出中國疫苗流通網路存在嚴重缺陷。該醜聞打擊了公衆信心,也使政府調整了政策。
2017年4月27日

國際資產管理機構爭相嘗試在華推出在岸基金

自今年1月富達國際成爲獲准在中國推出境內投資產品的首家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其他外資基金也紛紛在華成立獨資企業。
2017年4月27日

山水水泥:野蠻人入侵VS內部人控制?

鄭志剛:在山水水泥控制權糾紛背後可能並非「野蠻人入侵」,而是一個頗具典型性的「中國式內部人控制問題」。
2017年4月26日

知識付費時代真的來了?

劉曠:知識付費成爲風口,預示著知識價值正在迴歸,未來的競爭也會很殘酷,誰能把握內容的制高點誰就能贏得先機。
2017年4月26日

中國銀聯與國際對手展開全球較量

在獨佔本土支付市場多年後,中國銀聯正以新興市場爲切入點,在境外與Visa和萬事達等老牌支付提供商競爭。
2017年4月25日

網聯平臺致支付行業格局大洗牌?

蔡凱龍:網聯平臺的誕生是中國特色支付體系下的必然產物,必將深刻改變中國的支付行業格局。
2017年4月25日

委外投資:助力中小銀行突圍

李海濤:目前經濟整體流動性沒有收緊,但信用風險不斷爆發,「資產荒」問題仍然突出,這對銀行業資產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4月24日

樂視:被夢想腐蝕的競爭力

周掌櫃:很多人對於跌倒了能爬起來、越挫越勇的賈躍亭都是充滿期待的,但從最近的各種危機來看,究竟跌倒幾次爬起來的他最接近大成?
2017年4月24日

蘋果爲何會與微信「擦槍走火」

魏武揮:蘋果也許可以不在乎資本市場從資本邏輯上對它的認定,但蘋果未必能容忍業務邏輯上真的成爲了一家只有消費者沒有用戶的製造企業。
2017年4月21日

中國放出馬建供述影片回應郭文貴指控

郭文貴不久前指控多名中國安全官員貪腐,引起了軒然大波。目前,中國正尋求透過國際刑警組織通緝令讓郭文貴回國。
2017年4月21日

中國房價暴漲時代真的過去了?

黎巖:有自住需求,希望房子能起保值作用的,就買房;無自住需求,視房子爲有效投資品的,別入場。
2017年4月20日

王健林的新目標

除了中國首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希望戴上更多桂冠。在與FT總編輯萊昂內爾·巴伯的對談中,王健林暢談他在電影分發、青少年足球和打造中國好萊塢等方面的新目標。
2017年4月20日

王健林:萬達爲什麼放棄收購美國迪克•克拉克公司?

萬達董事長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談及此次交易告吹的原委,指出中美兩個國家的有關政策都發生了變化。
2017年4月20日

中國製造商仍謹慎看待經濟前景

中國製造業成長提速,但在廣交會上,參展商對國內和國際經濟前景仍持謹慎態度,並表示不大可能大舉增加人手。
2017年4月19日

本土品牌在中國汽車召回中佔比遠低於外國品牌

中國本土品牌汽車佔去年中國汽車召回總量的1%,這一微不足道的比例或表明,中國本土汽車產業低報了質量和安全問題。
2017年4月18日

浙江桐廬縣:民營快遞帝國的搖籃

隨著「三通一達」先後上市,四大快遞公司創辦人的故鄉浙江桐廬縣所經歷的鉅變,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
2017年4月18日

人工智慧發展面臨的法律挑戰

王新銳:監管部門和司法機關對透明性和舉證責任的要求,與機器學習結果的不確定性和演算法保密要求之間,存在著一種結構性的緊張關係。
2017年4月18日

中國買家進軍紐約布魯克林

15年前,我所在的布魯克林社區大多住著警察和消防隊員,現在則住著諮詢顧問和著名演員,或許很快,會見到更多來自中國內地的有錢人。
2017年4月18日

海航對外投資「逆風起飛」

當中國監管機構踩下「海外併購」剎車,不少企業只能嘆息全球雄心戛然而止。而海航的對境外資產的收購仍馬不停蹄。
2017年4月17日

中國西部重新上馬煤轉化項目

2008年出於供水和汙染方面的擔憂,中國許多煤轉化項目被擱置。如今這類項目正在乾旱的中國西部重新煥發生機。
2017年4月13日

中緬終於達成原油管道運輸協議

這條管道可使中國得以實現供油路線多元化,不再過多依賴咽喉要道馬六甲海峽和有爭議的南中國海的脆弱航線。
2017年4月12日

中國「壞銀行」崛起爲另類貸款機構

在大型國有銀行利潤率受壓之際,原本只負責處置不良貸款的這些資產管理公司已跨入國內最大的綜合性金融集團之列。
2017年4月10日

如何讓房地產迴歸居住屬性?

蘇培科:中國央行最新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備受爭議,在樓市瘋狂的背景下,該報告可能誤導大衆和決策。
2017年4月1日

內容付費在中國漸成風潮

隨著中國人爲優質內容付費的意願日益增強,靠知識賺錢的新媒體開始興起,科技寡頭也把內容變現列爲優先任務。
2017年3月31日

「樓市心理調查」系列之四:房價背後的金融推手

黎巖:金融已然是助推房價的最有力槓桿,數輪調控政策打擊目標瞄準購房需求,但打擊方式只有一個:透過准入門檻和信貸額度卡死金融通道。
2017年3月30日

博鰲之辯:中國樓市泡沫會破嗎?

原中國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認爲,十五年內一線城市均價不會下行。齊魯資管李迅雷則表示,2020年左右全國房價會普跌,之後該漲的還會漲回來。
2017年3月28日

「樓市心理調查」系列之三:房價暴漲背後的囚徒困境

黎巖:本輪房價暴漲潮不同於以往的最大區別是,原本應各自牽制的政府、開發商、購房人三方持有了相同的目標。
2017年3月27日

網路醫療促養老難題破解在即?

劉曠:法律法規結合網路使上門醫護行業朝著突破僵局的方向前進,這有可能讓中國人的養老難題得到有效緩解。
2017年3月27日

「樓市心理調查」系列之二:樓市調控者的「糾結」心理

黎巖:房價越調越高並非管理層的初衷,但在拉動經濟目標下,確實沒有其他車比房地產這輛車更好開。
2017年3月23日

「樓市心理調查」系列之一:搶著上車的購房者

黎巖:購房者瘋狂「搶著上車」,開發商齊捧地王,政府樓市調控越挫越勇,他們各自行爲背後存在怎樣的心理?
2017年3月21日
|‹上一頁‹‹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