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文章檔案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愈發荒謬的德國能源政策

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努力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災難後,德國全國反核情緒高漲,默克爾藉此加緊推進德國的能源轉型。德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淘汰核電,將乾淨能源比例推高至35%,2050年達到80%。

穆迪下調日本信用評級

由於「安倍經濟學」不確定性增加,穆迪將日本投資信用評級下調至A1級

存款保險制度漸行漸近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曾剛:利率市場化加速,銀行體系潛在風險增大,即將推出的存款保險制度成爲中國金改重要內容之一。但目前方案相對摺中,對儲戶和銀行影響不一。

全球抗艾形勢出現重大轉折

數據顯示,去年開始接受抗艾滋病病毒藥物治療的人數首次超過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

三星小幅重組令投資者失望

投資者始終寄望三星會採取更激進舉措,但重要部門負責人均得以留任

香港抗議者與警方再次衝突

香港抗議升級,衝突致政府辦公樓關閉,有40人受傷,另有40人被捕,目前已恢復平靜

澳門博彩業營收創兩年新低

11月澳門博彩業營收跌至242.69億澳門元,環比下降了13%,觸兩年內最低水準

跨境資本流動恢復至2011年水準

但全球跨境資本流動依然只有2007年最高峯的三分之一左右,這表明全球化可能會在較低的水準企穩,不會回到金融危機前信貸繁榮期間達到的最高點。

FBI調查狂怒等影片洩露事件

索尼請FBI調查《安妮》、《狂怒》等影片在盜版網站提前洩露事件,上週該公司曾遭駭客入侵

11月中國製造業擴張繼續放緩

11月中國官方PMI指數爲50.3,滙豐PMI讀數則落在了50的榮枯線上,均爲數月內的最低讀數

解開中產社會之謎

讀者馮夢雲:用孔子的話講,政權是民無信不立。而要民信之矣,必先足食。把經濟搞上去,讓社會貧富差距平衡。用現代化講就是實現中產社會。

安倍緣何推遲消費稅法案?

FT中文網撰稿人文文:日本首相推遲消費稅法案,讓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成了最大受害者。但安倍晉三當下的要務是延長執政時間,因此黑田的政策方案淪爲棄子實不意外。

如何選擇中國經濟的未來?

FT中文網從今日起推出「2014中國年度報告」專題,本文爲該專題的首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俏認爲,以高投資率維持高成長的要素如今已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只有讓企業確實提高資本收益率,降低投資率纔不會傷及經濟。

好智庫是怎樣煉成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做智庫研究,不需太高的智商,但需多面手。智庫旨在影響決策,卻不能亦步亦趨地跟在政府後面,智庫戰略學不來,靠的還是團隊的基因。

中俄難獲原油定價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原油定價機制是美國、歐佩克、投資者和消費者共同制定形成的,是市場作出的選擇,任何一方想改變目前的格局,都十分困難。

中國巴西批評富國氣候援助「太吝嗇」

稱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承諾的援助資金,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期望值

活躍在中國的洋主播

周柳建成生於倫敦,在劍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他已在中國央視工作十多年,最初擔任黃金時段的英語新聞主播,現爲這家中國國營電視臺的重大新聞特約撰稿人。

恆天然的「中國教訓」

這家紐西蘭乳品商去年在中國因食品安全問題遇到波折,對此公司CEO總結,想在中國經受住意外風暴的考驗,關鍵在於準確理解官方對企業的預期,並據此調整業務。

FT 2014年歐洲商學院排行榜出爐

倫敦商學院位列榜首。該排名衡量的是歐洲商學院課程的質量和廣度。商學院必須參與包括MBA、EMBA、MiM以及高階主管教育在內的四項排名,才能獲得完整得分。

國家力量捲土重來

哥倫比亞大學馬佐韋爾:金融危機讓那些把市場理想化的理論名譽掃地,促使人們把恢復國家力量做爲努力目標,但這很容易被假託國家主權之名的威權政治家所利用。

臺灣地方選舉結果給兩岸關係蒙上陰影

國民黨遭遇慘敗,主因是臺灣年輕選民擔心生活成本上漲,就業崗位被轉移到大陸

中國阻止英議員赴港調查「一國兩制」

中國駐英使館公使倪堅告知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英國議員訪問團將被拒絕入境

PIMCO基金市場份額流失嚴重

美國今年贖回規模最大的十隻基金中,PIMCO旗下基金佔了一半

金融危機檔案前途未卜

隨著金融危機爆發接近10週年,研究人員和檔案專家們擔心,揭示危機緣由及其傳播方式的珍貴資訊可能會被銷燬或破壞。

中國煤轉化項目令排放目標增添變數

尚無人知曉中國最終會有多少煤轉化工廠建成投產,或者它們將產生多少排放

調查:基金行業性別歧視嚴重

FT基金管理專刊調查顯示,資產管理行業女性職員遭遇性騷擾比例嚴重

紐約街頭實測Apple Pay【英文原聲】

蘋果公司推出的手機支付平臺Apple Pay到底好不好用?會不會比傳統支付方式更便捷?紐約商家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又如何?兩位英國《金融時報》駐紐約記者組成了一個特別小隊,試圖透過親身體驗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