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起訴高盛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全球經濟日益成長的風險:滯脹、難民和封鎖

入侵烏克蘭和中國新冠疫情的爆發,正在威脅預期的經濟復甦,特別是在歐洲。
2022年3月19日

紐約梅隆銀行:撤出俄羅斯將造成1億美元季度營收衝擊

這一收入衝擊只佔紐約梅隆銀行總體收入的一小部分,該行2021年報告營收159億美元。
2022年3月18日

重押俄羅斯的西方銀行面臨尷尬處境

如果西方銀行打算退出俄羅斯,高階主管擁有的選擇很有限:出售、逐步停業或將企業交給俄羅斯政府。
2022年3月18日

香港美資銀行拒絕交易俄鋁股票

俄鋁並不是國際制裁對象。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在港上市的俄鋁股票成交量猛增,但美資銀行拒絕參與涉及該股的交易。
2022年3月15日

青山就鎳持倉與銀團達成靜默協議

包括摩根大通和渣打在內的銀團同意不對青山的持倉進行平倉,或對已有持倉要求增加保證金。
2022年3月15日

美英央行會不顧經濟威脅而加息嗎?

英國央行將如何應對烏克蘭衝突?金價會創下歷史新高嗎?
2022年3月13日

從雷曼兄弟看俄羅斯制裁的潛在後果

詹金斯:制裁的潛在影響可能尚未得到充分認識。世界應吸取2008年的教訓,爲金融和經濟衝擊做好準備。
2022年3月14日

「四大」面臨著退出俄羅斯的艱難局面

德勤、安永、畢馬威和普華永道說他們將切斷聯繫,但這些公司在那裏有15000名員工,他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2022年3月13日

經濟學家警告,烏克蘭戰爭可能導致英國再次衰退

人們的生活水準和經濟成長預計將受到影響,通貨膨脹率預計將達到9%的峯值。
2022年3月11日

高盛和摩根大通退出俄羅斯市場

考慮到這些銀行在俄羅斯是受監管的實體,任何退出行動都不可能一夜完成。專家表示,逐步結束一個國家的銀行業務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2022年3月11日

儘管有烏克蘭戰爭,但央行收緊政策的威脅導致股市下跌

高盛根據戰爭和油價上漲的影響,下調了美國經濟成長預期。
2022年3月11日

全球最大小麥ETF溢價創下紀錄

俄羅斯與烏克蘭小麥出口量佔全球30%,兩國戰事令小麥價格飆升,WEAT小麥ETF溢價已達到監管極限。
2022年3月9日

專訪「牛市女王」凱西·伍德

一年前,她管理的資產超過600億美元。現在她面臨著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一場戰鬥。
2022年3月3日

「Spac之王」帕裏哈皮蒂亞在Spac交易中曾使用貸款

一家空頭支票公司發起人在標誌性Spac交易中使用了借來的2億美元,同時還標榜自己押上了自有資金。
2022年3月4日

蘇世民2021年在黑石集團獲得11億美元的收入

蓬勃發展的金融市場正在爲私募股權領域的高層人士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
2022年2月27日

強森告知倫敦金融城準備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嚴厲制裁

在工黨敦促這位英國首相繼續行動的情況下,強森向金融城高階主管們表示他希望下一波制裁能「真正產生影響」。
2022年2月24日

ESG:下一個不當銷售醜聞?

貝萊德前首席投資官範西表示,可持續投資往往不過是「行銷炒作」和「虛假承諾」。
2022年2月21日

美歐能源巨擘擬斥巨資回購股票

據分析,七家西方大型油氣公司準備在今年以接近創紀錄的水準回購股票,尋求透過提高回報來贏得投資者的信心。
2022年2月21日

高盛上調盈利目標,努力縮小估值差距

CEO所羅門表示,傳統業務市場份額成長,以及在另類資產管理和消費銀行等新領域的擴張,將足以保證該行更持久的盈利能力。
2022年2月18日

高盛:新的財務目標,不變的生存焦慮

大衛•所羅門爲重新贏得股東的青睞,制定了新的三年ROTE目標。
2022年2月18日

美國國債波動性達到2020年3月以來最高點

原因是投資者正在對俄烏邊境的緊張局勢進行權衡,而且有跡象顯示通膨持續高企,美聯準有可能迅速收緊貨幣政策。
2022年2月17日

爲應對全球市場動盪,投資者以現金避險

調查顯示,本月投資者平均現金持有量從1月份的5%躍升至5.3%,達到2020年5月新冠危機初期以來的最高水準。
2022年2月16日

美國對華爾街「大宗交易」的調查升溫

監管機構正在審查銀行和對沖基金交易員是否從大宗股票交易中不正當獲利。
2022年2月16日

前高盛銀行家將因1MDB醜聞接受審判

高盛前董事總經理黃宗華被指控密謀洗錢,從馬來西亞國家投資基金1MDB中挪用數十億美元。
2022年2月14日
美國證交所對高盛提起的訴訟稱,就在2007年次貸泡沫破裂之前,該銀行與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合作,行銷某些次級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當時高盛並未告訴買家,他們在購買由保爾森親自挑選的貸款的一部分權益,而保爾森本人對次貸市場的看法非常悲觀。換句話說,保爾森挑選這些貸款,是因爲它們有很高的違約可能性。買家也沒有被告知,保爾森策劃這宗交易的目的,就是做空他們正要做出的投資。這宗交易最終讓他賺得約10億美元利潤,而買家的投資虧了本。
|‹上一頁‹‹2223242526272829303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