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貨幣政策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2023年度報告
創投新模式:立足當下 改變未來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貨幣政策
關注
慎思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時機
芝加哥大學教授克魯斯內爾:擺脫金融危機就像擺脫尷尬的社交聚會一樣:適宜地退出非常重要。各國央行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做到避免通縮、提供貨幣融通以恢復經濟成長,同時不引發嚴重通膨。
2009年8月18日
經濟回暖 政策兩難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國公佈7月經濟運行數據。喜憂參半的數字,突現了中國宏觀政策進退兩難的局面。市場關注的是,寬鬆的宏觀政策是否需要調整?
2009年8月13日
分析:中國要求銀行放緩貸款發放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央行已告大型國有銀行負責人,要求他們放緩新貸發放步伐
2009年8月10日
Lex專欄:上山容易下山難?
面對資產泡沫和低效貸款,中國正叫停信貸成長。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控制房地產貸款等,但更爲傳統的貨幣收緊眼下則太過激進。
2009年8月11日
短線觀點:英國央行意欲何爲?
英國央行宣佈再度回購500億英鎊長期英國國債。不論理由何在,其含義都不太美妙。
2009年8月7日
經濟學家須正視羣體狂熱
魯汶大學教授格勞威:宏觀經濟學家能估算個體理性行爲者的舉動,但無法推測羣體的狂熱。要讓宏觀經濟學貼近現實,經濟學家必須推測這種狂熱。
2009年7月24日
短線觀點:伯南克的治通膨藥方
儘管伯南克認爲通膨不會很快成爲一個大問題,但他已在嘗試開出應對通膨的良藥。這舒緩了美國債券市場情緒,儘管對股市沒什麼幫助。
2009年7月22日
Lex專欄:中國貨幣政策悄然收緊?
在未來至少半年內,中國央行可能會聽命推遲加息,或暫緩抑制貸款成長。在經濟明顯復甦之前,中國央行只會悄悄收緊銀根。
2009年7月17日
央行行長要敢講話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國家不是政客的財產。儘管央行行長始終應謹慎行事,但這並不代表他們須一味沉默。如今,他們有責任打破沉默。
2009年7月13日
經濟決策權應當重新劃分
英國央行前副行長約翰•吉弗: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建立的宏觀經濟政策架構,將貨幣、財政和監管職能分離。爲了讓世界經濟擺脫困境,我們必須爲宏觀經濟政策設計新的框架,並界定政府和央行的角色。
2009年5月25日
通縮憂慮緩解 貨幣政策立場難改
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市場主席李晶:4月份中國CPI和PPI繼續呈負成長,但隨著經濟出現復甦跡象,通縮憂慮似乎正在消退。在決策者認爲經濟確已走上覆蘇道路之前,不大可能改變貨幣政策立場。
2009年5月11日
爲何必須質疑央行政策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就貨幣政策來說,金融危機無疑是場災難。我們都以爲,透過推行通膨目標制,終於找到了聖盃。現在才知道,這只是一個幻覺。
2009年5月8日
Lex專欄:世界在尋找曙光
關於需要做些什麼才能讓經濟擺脫危機,世界或許正在走到一起。人們在許多領域即使沒有達成共識,立場也是大致相同的
2009年3月24日
法國央行行長:歐央行也在「定量寬鬆」
諾亞稱,爲了提振歐洲經濟,歐洲央行實際上已在實施類似於英國央行「定量寬鬆」的非常規貨幣政策。
2009年3月16日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4年11月16日
2.
川普新政,中美如何應對?
3.
習近平告訴拜登中國願與川普合作
4.
魯比奧:一個勤政能幹的參議員
5.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已做好應對川普上臺的準備
6.
中國半導體產業應該做什麼?
7.
川普的勝選或使G20倡議陷入混亂
8.
如何降低報復社會的惡行,從唯物史觀、自然法到功利主義和集體主義
9.
中國努力與川普政府班子的潛在人選取得聯繫
10.
「機器人革命」迫使中國勞動力作出改變
|‹
上一頁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