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法治

權利是爭取來的

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蔣豪:在公廁裏維護自己不吸二手菸權利的經歷,使我意識到,爲權利而鬥爭,權利才能永存。「死磕」、「較真」,纔是律師的職責所在。
2015年12月15日

浦案審判考驗憲法承諾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浦志強案是一個標準的憲法案例,何不將該案判成一個尊重言論自由、信守憲法承諾、彰顯政府誠信、提高司法權威的良好先例?
2015年12月15日

北京律協改選風波:民主規則的倒退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北京律協憲法專業委員會換屆選舉中發生了律師集體退場事件。原因是,改選辦法違背民主原則,把候選人變成律協領導的囊中之物。
2015年11月6日

透視中國領導人的「法治觀」

中外對話CEO希爾頓: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爲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時候,承諾要加強法治。但是,很多人誤讀了他所說的法治的內涵。
2015年11月25日

中國打贏「禁毒戰」需要程式正義

紐約大學殷馳,孔傑榮:中國強制戒毒制度因懲罰標準和程式規定的不明確,很可能實質上成爲勞教制度的延續,目前雖然對改革仍難以樂觀,但是時候對法治行勝於言了。
2015年7月29日

中國股市暴跌:不是危機卻是預警

清華大學李稻葵:中國股市暴跌向中國政策制定者敲響了警鐘,金融市場需要小心謹慎的監管,向缺乏經驗投資者提供過分慷慨的保證金貸款的行爲尤其危險。從中國股市暴跌中能夠學到的最根本教訓是上市股票必須具備高質量,而其關鍵則在於法治。
2015年7月24日

喫飯砸鍋論背後的主權歸屬危機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笑蜀:去年的黨大法大之爭未平,今年喫飯砸鍋論喧囂又起。但目前基於體制框架討論法治與黨權沒有意義,我們必須跳出體制框架。
2015年7月15日

中國政治脈絡的典型法律樣本

FT中文網撰稿人楊俊鋒:新國安法讓國安委正式從幕後走向前臺,開創了自鄧小平時代以來的重要政治先例,首次將黨政融合、黨政一體的現實政治結構法律化。
2015年7月13日

如何評估中國崛起的戰略影響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關於中國未來走向的預言五花八門。在可預見的未來,我不認爲中國會步蘇聯後塵,我也不認爲中國正在變得愈發強大並將統治世界。
2015年7月7日

外企需迎接中國環境執法新常態

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戴維斯:中國新《環境保護法》預示了中國更嚴厲的環境監管,它首次提出可在汙染案中拘留企業相關人員,參考葛蘭素史克案例,對跨國企業標準不會比本地寬鬆。
2015年7月2日

一位中國律師被捕引發的漣漪效應

自由之家資深研究員莎拉•庫克:中國律師浦志強今夏面臨審判,很可能因言獲罪。嚴懲一位始終在中國現有政治和法律框架下行事的律師,會發出令人不寒而慄的信號。
2015年6月17日

大憲章800年祭

FT中文網編輯李巖:英國於6月15日舉行《大憲章》800年慶典,英國女王出席,英國首相演講,紀念這部爲英國現代議會民主奠定基石的自由憲章。那麼,《大憲章》是如何出世的呢?
2015年6月16日

走向務實政治的翁山蘇姬

FT中文網撰稿人張倩燁:與中文讀者相對熟悉的香港臺灣等地一些明星民運人士或反對黨領袖不同,翁山蘇姬將自己定義爲政治家,未刻意爲自我形象增添悲情色彩,目標是參選總統以及更重要的民主和法治。
2015年6月10日

律師作家

何家弘在業餘時間還爲「普法」而撰寫法學小說和推理小說,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他創作的四部「犯罪懸疑小說」已經被翻譯成法文在法國出版。
2015年4月23日

調解員柏阿姨

上海老奶奶柏萬青在熒屏上維護著社會和諧。她說,訣竅是從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入手,綜合考慮法律和心理因素,化解家庭和鄰里矛盾。
2015年4月20日

中國記者高瑜被判7年有期徒刑

71歲的高瑜被控洩露國家機密罪,多家人權組織對判決結果和審判過程表示譴責
2015年4月17日

與何家弘共進午餐

何家弘教授在中國反腐和推進法治的論戰中處於核心位置,他第一個提出對全部貪腐官員進行所謂特赦的觀點。他不僅是人大法學教授,還是推理小說作家。
2015年4月7日

讓周案公審真正推進中國法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丁學良:中國對周永康案的公開審判,應該從三十五年前對江青集團案的審判中吸取經驗教訓,讓周永康這隻「籠中大老虎」爲國家社會的法治進步「物盡其用」。讓法律的儘量歸法律,政治的儘量歸政治。
2015年4月7日

周永康涉嫌三罪被提起公訴

曾大權在握的中共高官周永康,被以「受賄、濫用職權、故意洩露國家祕密」的罪名提起公訴。對他的審判可能會成爲當代中國歷史上最吸引眼球的審判。
2015年4月3日

立法資源不足的中國人大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支振鋒:《立法法》新修,對全國人大提出諸多新要求,僅從起草機構、會期和代表專職化程度看,確立人大的立法主導地位、改變行政立法的部門利益問題仍需時日。
2015年3月31日

爲何人們更相信「用貪官反貪官」?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反腐敗過程不透明,帶來太多想像空間。資訊不對稱讓「陰謀論」永遠有市場。謠言止於透明,程式正義和實體正義至少同等重要。
2015年3月25日

一位中國盲人律師的抗爭與求索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陳光誠在自傳《赤腳律師》中,講述了自己從自學法律、爲農民維權、被拘禁到重獲自由的非凡經歷,分享了他對當代中國的許多深刻觀察。
2015年3月31日

中國改變對社運人士的行爲方式

觀察機構報告顯示,中國越發傾向於對活動人採用法律手段,2014年相關案件中,刑事訴訟情況增加近一倍
2015年3月17日

USC:中國研究往事

1963年成立的「大學服務中心」(USC),是冷戰時期西方中國研究最早的大本營。當時「紅色中國」對外封鎖,許多西方學者只得落腳香港,內地湧入的難民成了他們研究中國的富礦。半世紀後,USC創辦主任、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寫下這段私人回憶。
2015年2月9日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