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文化

懷疑自己

盛洪:我們可以清醒冷靜地懷疑自己,避免在日常言談、問題辯論、學術研究、歷史認識、形勢判斷和行爲依據方面犯錯誤。
2020年7月16日

如何挽救倫敦的文化活動?

宋佩芬:調查表明,新冠病毒讓英國創意產業處於「崩潰的邊緣」。英國政府爲文化部門提供了2億英鎊公共資金,但這遠遠不夠。
2020年6月23日

迷惘時該讀什麼書?

羅伊:有意識的閱讀能否改變我們的精神狀態,或是構建應對逆境的韌性?我有一個小書架,我時常向它尋求靈感與反思、成長與慰藉。
2020年5月9日

「後浪」一定高過前浪嗎?

劉遠舉:如果說前幾代人享受了技術紅利的話,如今的年輕人得到的不過是一點殘湯剩羹。而這點點「技術利息」,恐怕還得限定在特定行業。
2020年5月5日

軟實力管理:如何增強國際話語權?

劉勁:由於軟實力需要實際行動,要做到知行合一纔有說服力,一個國家所能表達出來的軟實力從很大程度上和這個國家實際的文化發展是緊密相關的。
2020年4月22日

不同抗疫模式中的文化因素

許紀霖:爲何亞洲「四小龍」國家抗疫相對成功?爲何幾個天主教國家表現糟糕?一個國家的抗疫模式,不僅是技術性的,也受到政治體制和文化傳統的制約。
2020年4月13日

解讀中國式的幽默

劉裘蒂:去年10月,華美協進社在紐約舉行座談。在中美兩國演出的脫口秀演員探討中國觀衆的幽默。
2020年4月9日

《詩詞大會》爲何難帶來詩意?

鄭靜:推廣古詩詞已成爲中國的一股社會風尚,但背誦和競技難成詩意,「知來路,明去意」,知行合一,方顯詩意。
2020年3月4日

從「中文打字機」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張璐詩:很多西方人好奇電腦鍵盤如何能敲出中文字。哥大歷史學家墨磊寧出版《中文打字機》,細究文化差異後的潛臺詞。
2021年10月28日

2019年中國文化紀事

王曉漁:本文采擷的文化事件多來自中國大陸媒體和網站,匯成2019年中國文化微景觀,杯水風波,見微知著。
2020年1月16日

李子柒的意境和中國形象

張原峯:官方的中國敘述急於展現國家發展成就,急於呈現它與執政治理的關係,李子柒恰恰反襯了中國整體文化傳播和形象宣傳的尷尬。
2019年12月23日

德國德累斯頓綠穹珍寶館遭竊

盜賊破窗進入這座歷史悠久的珍寶館,盜走了3套共計近100件18世紀的珠寶,這些珠寶的文化價值無法估量。
2019年11月26日

墨西哥肥皂劇演員教給我的全球化

邰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在紐約見到了一位墨西哥演員,但我總覺得自己曾在塔吉克見過她,原來這都是全球化的功勞。
2019年11月12日

「活」、「人」:新文化運動中的傅斯年和《新潮》

葉勝舟:陳獨秀、胡適開啓和領導的新文化運動,核心關鍵字是「活」和「人」,要創造活的文學、人的文學。
2019年11月1日

格拉茨藝術節:反思歐洲右翼民粹主義「深淵」

張璐詩:從「脫歐」到「新冷戰」,奧地利小城格拉茨藝術節上出現的每一件作品,都離不開對社會政治的反思。
2021年10月28日

後現代主義的勝利迴歸

希思科特:從時尚到傢俱,近年我們經歷了一場「後現代主義」復興。這種風格被證明具有不可思議的粘性。它似乎不會很快淡出。
2019年9月20日

長安十二時辰之外的安史之亂

徐瑾:農民起義往往和經濟天災有關,但是安祿山叛變,並不是此類;經濟因素,其實並不是安史之亂爆發的因素。
2020年1月7日

探訪德國式科學家故居

沈凌:愛因斯坦出生地紀念碑、諾獎得主倫琴紀念館,極其平淡不起眼。但德國對科學家的尊重並不表現在紀念館的豪華上。
2019年7月31日

英國人說起美式短語:waiting tables和working two jobs

斯卡平克:最近英國人開始越來越多的使用這兩個去掉了原本介詞的美式短語,這種轉變起源何處?
2019年6月20日

《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60週年祭

哈福德:5月7日是C.P.斯諾《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發表60週年。這篇演講的有些話是荒謬的,但它還是點出一些重要的事情。
2019年5月7日

「個人的」何爲「政治的」?——第69屆柏林電影節深度解讀

呂恆君:本屆電影節所蘊含的多元涵義、所承受的不同理念的張力,它的堅持與抗議、妥協與彷徨,使它成爲時代性符號。
2019年3月5日

時尚教主「老佛爺」卡爾•拉格斐逝世

加入香奈兒30多年來,拉格斐將這個曾經奄奄一息的品牌重新打造爲時尚標杆。他的工作會有人接替,但他的存在無可替代。
2019年2月21日

大山:坦白我的一段「黑歷史」

大山:很多人仍搞不清楚「塗黑臉」扮黑人作爲一種行爲究竟錯在哪、爲何引發廣泛批評。不瞞大家說,我也有這樣的「黑歷史」。
2019年2月20日

2018年中國文化紀事

王曉漁:來自中國大陸媒體和網站的這些文化事件,彙集成2018年中國文化微景觀,可以見微知著。
2019年1月10日
|‹上一頁‹‹4567891011121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