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民粹主義強人爲何都對以色列情有獨鍾?

拉赫曼:一些國家的民族主義強人領袖對穆斯林的敵意遠遠超過對猶太人的敵意,這往往轉化爲對以色列的支援。
2019年4月8日

中國對外戰略溝通中文化心理思維的負面效應

尹繼武:文化心理的特點會影響到中國外交中的戰略溝通的問題診斷、手段與方法的選擇,以及最後的溝通效果。
2019年3月18日

尋覓諍友:致敬四十年來中美夥伴關係中的「建設性批判者們」

王鵬:美國諍友的「逆耳忠言」,往往比簡單的「說好話」、「誇中國」更有歷史積極意義,更有利於兩國人民。
2019年3月13日

中國智庫觀察:全球治理溝通平臺急需「中國聲音」

苗綠:在全球安全問題熱度提升、北約價值體系受挫,同時對中國崛起誤解較多的國際背景下,中國智庫走出去發聲尤爲重要。
2019年2月25日

從「戰略機遇期」到「戰略競合期」

陳功:中國即將處於與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的「戰略競合期」,一個有合作、有競爭,但以競爭爲主的發展時期。
2019年2月21日

「一帶一路」五年評估:包天民訪談

薛力: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包天民表示「一帶一路」的總體方案很好,但存在著接受國能力不足等問題。
2019年2月2日

「一帶一路」五年評估全球訪談:克里•布朗

薛力:布朗受訪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爲將來的歐亞合作建立了框架與基礎,但現在得出明確的結論爲時尚早。
2019年1月20日

中美較量:貿易戰還是冷戰?

阿什:貿易只是美中霸權戰爭的一條前線,雙方有可能達成短期協議,但在很多領域都將面臨長期競爭甚至衝突。
2018年12月7日

G20、中美「休戰」與緊縮的國際體系

孫興傑:地緣政治壓倒了經濟,在G20峯會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日漸消失的昨日世界,但明日世界如何,還不得而知。
2018年12月3日

「一帶一路」五年評估全球訪談:菲利普•斯蒂芬斯

薛力:斯蒂芬斯受訪表示,其他國家是否相信中國,和對中國真實意圖的憂慮,是「一帶一路」面臨的主要問題。
2018年11月27日

「脫鉤」與東北亞自主秩序的可能性

孫興傑:川普貿易戰是在利用和檢驗美國的結構性優勢,但美國的挑戰也使東北亞有可能轉向構建自主性的地區秩序。
2018年9月21日

美國秩序:終結還是方興未艾?

劉裘蒂:「美國秩序終結論」者和「美國方興未艾論」者之間的辯論,反映了美國人對國家前景的持續焦慮和警惕。
2018年9月7日

拉法蘭:世界陷入領導力角逐,尋求共贏纔是正途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接受FT中文網的專訪,分析中國、美國、歐洲之間複雜的博弈,以及產生分歧背後的深刻原因。
2018年8月22日

全球政治正在遭遇「川普困境」

朱鋒:美國迴歸「帝國外交」,中美關係歷史性新里程已經開始,這不是簡單地選擇鬥爭還是妥協就能回答的問題。
2018年8月20日

「一帶一路」五年評估全球訪談之一:鄭永年

薛力:我們在全球選擇一些國家,對其研究或比較熟悉「一帶一路」的重要人士進行訪談,首篇是鄭永年教授訪談。
2018年7月20日

「印太」的想像: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張鋒:本文分析各國的「印太」觀,提出它們是否有「印太」戰略的問題,解析美澳日印四邊安全對話機制的利害。
2018年6月21日

「1+3」的未來世界

賀軍:中國無力也沒有必要單獨與美國的反全球化分庭抗禮,中國能尋求和日本、德國抱團取暖,形成「1+3」格局。
2018年5月24日

對手判別中國的「五個尺度」

丁學良:憑藉幾條深層次主線,我們才能冷靜解讀爲何美國政界終於宣示中國已成其兩大主要「戰略競爭者」之一。
2018年5月18日

他們對準中國並非一時衝動

丁學良:外部世界對中國的反擊並非出於一時的衝動,儘管在衆人眼裏,川普的具體操作常常顯得是心血來潮。
2018年4月24日

外部世界反擊中國:此伏彼起(一)

丁學良:外部世界反擊中國在海外的「擴張和勢力影響」,這並不只是中國威脅論的翻版,我們應理解其深層脈絡。
2018年3月30日

馬克宏的光環蓋過了默克爾

斯蒂芬斯:巴黎在外交舞臺上活力四射,與柏林的無精打采形成鮮明對比。曾幾何時,充當歐洲代言人的是默克爾。
2018年1月23日

中共十九大將彰顯習近平的最高權力

十九大後的五年裏,習近平無疑將繼續執掌中國的最高權力。問題是他接下來還想繼續掌權多久以及會對國際關係造成何種影響?
2017年9月30日

洞朗對峙解決,中印不應論輸贏

張鋒:洞朗對峙的結果對中國而言並非完美,但不是最壞選擇。假如中印在洞朗發生衝突,結果很可能是「雙輸」。
2017年9月2日
|‹上一頁‹‹34567891011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