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外交的「棱鏡」

中國政府應當重新審視自己對「屈辱」歷史的描述,而西方也應努力瞭解中國藉以看待世界的歷史和政治「棱鏡」,以便更從容地應對中國的崛起。
2011年7月1日

中美之間的維穩競賽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白鶴鳴:中美「共治」已經成了一場維穩競賽,中國在飛速發展後能否保持原有政治框架不變,將成爲競賽焦點。
2011年6月21日

中西對壘之外的衝突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強國,常常聯手挑戰西方霸權,但新興國家之間的矛盾,往往比它們與西方之間的矛盾更深。
2011年6月20日

秦曉:中國崛起與全球「新均衡」

招商局集團前董事長秦曉:未來十年,冷戰後形成的美國獨霸態勢將演變爲一個具有中國因素的「新均衡」,其形成和穩定運行將取決於中美能否改善雙方正在建設的「合作伙伴」關係,並將之提升到全球治理層面。
2011年5月30日

中國應吸取俾斯麥的教訓

朗富德總裁廖文:爲避免重蹈第二帝國的覆轍,中國必須意識到、且要公開承認,自己已不再是個發展中國家,而是一個承擔著責任的全球強國。中國將需要對自己的行爲加以解釋,並將其它國家的利益納入其政策考慮。
2010年4月20日

誰是中國的榜樣?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當今的中國更像是1890年的美國,還是1980年的日本?關鍵仍然在於:中國經濟還能迅猛發展多久?
2010年3月18日

中美關係誰「軟」誰「硬」?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採取強硬外交手段必須建立在對國家最高利益的精確計算之上。如果北京的目標是要歐巴馬取消對臺軍售,取消會見達賴,那就算錯了。
2010年6月6日

21世紀的挑戰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面對21世紀的各項全球挑戰,與此同時,21世紀的多邊主義與這個世紀本身一樣,可能會比我們所習慣的情形更加多變甚至混亂。
2010年1月11日

全球力量格局向東傾斜的十年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過去500年間,西方一直佔據世界統治地位,但最近十年,這種局面開始改變。美國超級權力的幻象不止一次地破滅,而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
2009年12月31日

給歐巴馬上一堂歷史課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肯尼迪:統治就是選擇。當年羅馬帝國總能務實地決定,哪些仗該打,哪些地方應該知難而退。如今,美國該不該打、又能否打贏阿富汗戰爭?這個問題值得歐巴馬深思。
2009年12月29日

2009年全球五件大事

英國《金融時報》吉迪恩•拉赫曼:從伊朗大選到向阿富汗增兵,從G20亮相到哥本哈根峯會的失敗,在全球問題的錯綜複雜性和美國權力的限度方面,2009年爲我們上了長長的一課。
2009年12月28日

這本應是歐巴馬之年……

FT總編巴貝爾:2009年充滿了令人興奮和令人沮喪的大事,從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到發達經濟體金融體系的瀕臨崩潰;從歐盟任命歐盟主席和外交部長到不盡人意的哥本哈根氣候峯會……
2009年12月29日

美國撤出東亞就對中國有利嗎?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中國應一方面要求美國不要直接挑戰中國主權,另一方面要求其積極介入諸如北韓核武等問題的和平解決。
2009年11月2日

中美亞洲之爭

凱文•布朗:中國拒美國於亞洲一體化門外?
2009年10月30日

容易「翻船」的小國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從人均GDP到「人類發展」,小國曾領銜國際排名。但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警告的,開放的小國就像是大海上的划艇。一旦爆發國際經濟風暴,它們就可能傾覆。
2009年10月28日

石油外交的殘酷

FT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對於任何試圖瞭解國際政治潮流動向的人,我有一個建議:「跟蹤石油的走向」。
2009年9月11日
|‹上一頁‹‹345678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