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歷史

重構的歷史發現抑或反智的歷史虛無 ——評汪暉《歷史幽靈學與現代中國的上古史——古史/故事新辨》(下)

姚新勇:《歷史幽靈學》經由對歷史的抽象、事實或對象(現象)的隨意擷取與拼接、論證的遊移、概念的置換,來編制一種似是而非的歷史。
3天前

重構的歷史發現抑或反智的歷史虛無 ——評汪暉《歷史幽靈學與現代中國的上古史——古史/故事新辨》(上)

姚新勇:《歷史幽靈學》缺乏對歷史的基本尊重,對歷史的隨意肢解與拼接,隱含著反智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
2024年4月26日

從國家能力看中西大分流(四)

馬德斌:晚清到民國的財經變革,與租界和海關關係密切,逐漸演變成一場全國性金融革命,導致南京政府進行了一場重大的財政與金融變革。
2024年3月25日

亞洲之光——東方思想如何造就西方

從瑜伽到正念,克里斯托弗•哈丁在其豐富的歷史知識中審視了長期影響美國和歐洲文化的精神聯繫。
2024年1月30日

張帆:遼夏金元史在今天的意義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張帆受訪,談曾作爲宋朝配角出現的遼夏金元諸朝,其內在邏輯和在中國歷史脈絡中的意義。
2023年12月21日

亨利•基辛格:傳奇與爭議

在一些人看來,他是外交奇才,在另一些人看來,他是不道德的反社會者。他後來利用權力向公司收取高額費用。
2023年12月2日

徐瑾書單:大歷史中的小衆朝代

徐瑾:歷史對國人而言,有著宗教一般的意義。某種意義上,歷史永遠與當下血肉聯繫,我們透過選擇何種歷史與詮釋,選擇了我們的今天與未來。
2023年11月11日

瑪麗•比爾德:羅馬皇帝們的奇葩晚宴

崔瑩:在英國古典學家瑪麗•比爾德看來,羅馬帝國君主們的晚宴,不僅是異想天開的奇觀,也是讓人不寒而慄的罪案現場。
2023年10月20日

中國最早的紙幣如何導致大通膨?

徐瑾:通膨伴隨了人類的文明史,而紙幣的誕生,使得通膨上升到了火箭速度。中國宋朝就曾經有這樣的案例。那麼,金融創新如何才能真正造福大衆?
2023年10月8日

380年前,明朝爲何滅亡

徐瑾:帝國興衰有時,文明季候纔是大趨勢。如崇禎君臣應對得法,明朝也許不會亡於1644年;但當明朝選定了戰略區位,帝國的衰敗不過早晚。
2023年9月7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南韓正在塑造什麼樣的國民歷史觀?

曹辛:當前南韓國內以今天的視角評判過往的歷史和歷史人物,並不是尊重歷史,而是爲現實政治目的服務。
2023年9月4日

《看不見的線》:世界的隱形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或許是一條不會被標記出來的分界線,卻是一條具有現實影響的分界線。這樣的分界線還有很多。
2023年8月22日

電影《封神》:王的異化

徐瑾:《封神》電影超出預期,出彩在於用現代人思維重新改編原著;《封神》直面了王的異化,英雄必須完成反抗父親再成爲父親的重任。
2023年8月4日

以詩酒憶長安

鄭靜:在影片《長安三萬裏》近三個小時的敘事中,被完整呈現的唐詩並不多,但這並不妨礙觀衆將詩歌作爲重要線索,去理解歷史的盛衰榮辱與悲歡離合。
2023年7月13日

對話劉香成:鏡頭不光定格時代與人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劉香成持續捕捉著時代變遷的影像。他認爲,攝影不止於記錄此刻,也可以幫助人們看清來路與去處。
2023年6月21日

對話《晚清百態》策展人霍吉淑:追溯19世紀中國人的韌性與創造力

子川:霍吉淑表示,19世紀的中國曾面對內憂外患,但也有卓越的藝術誕生。她希望透過展出,讓人們瞭解那個時代中國的創傷,同時看到其非凡的韌性。
2023年5月19日

門泊舟:畸形展(freak show)的文化和哲學

王英良: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學者門泊舟受訪指出,「畸形」是一個文化建構,一旦「怪人/物」標籤被貼在其他人羣身上,就應引起我們的警惕。
2023年5月19日

當你談絲綢之路時,你談些什麼?

專訪復旦大學侯楊方教授:爲什麼大家一談到絲綢之路總覺得是大漠駝隊在黃沙上面爬?這種對絲綢之路的反常識的想像完全是因爲想像力的貧困。
2023年4月14日

《中國的隱祕世紀》:大英博物館將如何展示晚清中國?

何越:這是第一個以19世紀中國特定羣體爲主題的展覽,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私人用品串起了整個展覽,參觀者將體驗清朝文化的豐富視覺效果。
2023年4月14日

人類如何從貧窮走向富裕?——《富種起源》訪談

青年經濟學者吳樂昱接受採訪,談他的著作《富種起源》,談「馬爾薩斯陷阱」爲何是錯的,探討現代經濟成長的起源和人類未來的命運。
2023年3月30日

讀歷史能幫助普通人超越無力感嗎?專訪《歷史的溫度》叢書作者張瑋

袁漪琳:張瑋在對談中表示,個人在時代當中有時候確實會有無力感,但讀歷史在今天的意義,最粗淺來說,有一個安慰劑的作用,雖然這樣說不是很貼切。
2023年3月24日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奠定現代社會的基石

林楚方:最早的大學不在羅馬、巴黎、倫敦,爲什麼在名不見經傳的博洛尼亞?這就要回到原點,是自由的靈魂讓其成爲歐洲「大學之母」。
2023年3月23日

的裏雅斯特,歐洲的復興之子

長期以來,這座義大利城市一直被認爲是哈布斯堡王朝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化廢墟,如今它又成了一個旅遊文化勝地
2023年3月10日

寫作的她: 人類歷史上的最早署名作者和她的時代

吳可佳:作爲文明史上首位留名的寫作者,安海度亞娜於絕境中的人文表達,體現了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藝術創作特徵。與她有關的歷史,也爲審視人類文明的跌宕變遷提供了線索。
2023年3月8日
12345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