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歷史

「大英帝國2.0」不合時宜

拉赫曼:如果英國要將自己再次打造成貿易大國,以「大英帝國」作爲名片不合時宜。對帝國歷史的無知會導致過度自信。
2017年3月29日

朱嘉明:中國貨幣史和「白銀糾纏」(下)

朱嘉明: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上的各種紙幣呈現的是貨幣擴張和財富貶值,令人不免懷念那個「白銀糾纏」的年代。
2017年3月18日

朱嘉明:中國貨幣史和「白銀糾纏」(上)

朱嘉明:離開白銀貨幣,中國貨幣史就無法書寫;而沒有對中國貨幣經濟史的整體把握,白銀貨幣也絕無說清楚的可能。
2017年3月18日

三十而立:1960年的我是如何投身中國研究的

孔傑榮:讓我成爲中國法律專家的機會到底是如何出現的?爲什麼我抓住了這個其他法學教授紛紛迴避的機會呢?
2017年3月3日

焦慮的聯盟

許知遠:他們來自兩個不同世界,一個是古老的容克家族,以貴族頭銜爲榮,一個是猶太銀行家,受歧視卻富有。
2016年12月2日

鞋匠鬧革命

何帆:19世紀羣衆聚會時,若有人發表演說,不用問,準是一位鞋匠。鞋匠愛鬧革命,成了當時人們的普遍感受。
2016年11月7日

來自2066年的歷史答卷:普丁給俄羅斯帶來災難

諾特:穩定的假象掩蓋了普丁對國家機構和社會的深度腐蝕,這位新沙皇開創的「後真相政治」害慘了全世界。
2016年11月7日

言論自由,才能還原歷史真實

張千帆:洪振快努力還原真實的歷史故事,但一審判決選擇扼殺他的言論。封殺歷史研究自由空間,恰好爲虛無主義提供避難所。
2016年7月1日

廣州十三行啓示錄(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清代中國出現過一羣世界一流的大商人,集中在廣州外貿領域。從觀念到財富,他們都處於世界頂尖商人階層。他們是如何盛極而衰的呢?
2016年6月3日

歷史走向終結還是迴歸起點?

牛津大學歷史學家弗蘭科潘:作爲連接東西方的橋樑, 「絲綢之路」曾是世界運轉的軸心,絲路諸國也向來擁有和西方社會截然不同的治理哲學與制度。如今,隨著絲路地區的復興開始推動世界的轉型,人類歷史的進程似乎又回到了文明的十字路口。
2016年4月13日

中國難忘「百年屈辱」

FT駐上海記者沃德米爾:中國對西方的一些怨恨並非毫無理由,上海歷史上的「英國在華及在日最高法院」就是原因之一。英國法官曾在這裏做出一些最令中國人感到屈辱的判決。
2015年10月15日

歷史就是猜測和偏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一個學者的視野越開闊,他的觀點就會越謙卑。當一對偉大的歷史學家把自己的研究稱作「猜測」的時候,我們又能從中讀出自己的哪些偏見呢?
2015年8月10日

李四光傳:一個標準文革語文標本(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這本書呈現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革命邏輯。她們自覺地把親人當作一個政治符號敘述,人的存在僅是爲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和毛澤東思想的偉大。
2015年7月16日

大門口和大門裏的野蠻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歷史學家認爲蠻族入侵是羅馬帝國衰落的根源。但蠻族其實是,已滲透到帝國內部、長期生活在羅馬,卻始終不能被認同和接受的「外來務工人員」。
2015年6月8日

驅逐現代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容閎的命運似乎恰好說明,具有現代意識與才能的個體是多麼容易在中國的變革中被排擠出局。直到今日,我們似乎仍未走出這種循環。
2015年6月4日

羅馬帝國的崛起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上升時遇到的失敗和成功都是祝福。而當羅馬由盛至衰時,它所做過的成功嘗試,最後也會釀成失敗的苦果。
2015年6月8日

浪蕩的革命者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越來越感到,驅動歷史的是情感力量、而非思想。促使人們做出作出選擇和行動的,是那種內心無法壓抑的火焰,或僅僅是對現實生活的厭惡。
2015年5月14日

經斯大林毛澤東理解現代中國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最近依據蘇俄檔案撰寫的新版毛澤東傳記爲了解現代中國的焦點問題提供了絕佳視窗。毛在大躍進時實施城鄉隔離的戶口制、黨內高層清洗等,都學了斯大林的政策和手法。
2015年5月11日

毛澤東角煮與維新的味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這一代人生活在巨大的斷層中。日本是離我們最近、對我們影響最深、卻又完全陌生的國家。我們甚至不清楚塑造了現代日本的經驗是什麼。
2015年4月17日

姬十三的慕課表:100個故事中的一戰歷史

果殼網CEO姬十三: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紀念戰爭的方式。中國有抗戰題材電視劇,美國的搖滾樂隊寫了許多反戰歌曲,德國人拍了幾部嚴肅的經典電影,而英國人做了一系列MOOC課程。
2015年4月17日

那些被神化的英軍勝利

FT國際經濟編輯貝蒂:英國人應該銘記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和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因爲擊敗了法國人,更是因爲其富有英國特色的取勝方式:制敵於泥沼之中。
2015年4月14日

中國歷史課本中的歷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顯而易見的是,他們一直在無休止地讚美苦難,幾十年如一日地褒獎苦難承受者。「多難興邦」論作爲「享受苦難」的革命修辭,發揮著輿論核彈的作用。
2015年3月12日

我們祖先的大腳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演化的奇妙之處是看似迷路卻柳暗花明,歷史不需要總設計師,造物之巧,猶如精妙的鐘錶,但造出這隻鐘錶的,是一個「盲眼鐘錶匠」。
2015年2月10日

反思二戰

雖然默克爾堅稱她無意向日本提建議,並表示對戰爭記憶的處理過程「必須由社會決定」,但德對過往的明確態度,與日本無法和其鄰國完全和解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2024年11月25日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