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博物館

讓博物館傳播文明

羅斯:僅僅倫敦三家博物館吸引的遊客數量就超過了威尼斯,但與脫歐相關的不確定性損害了英國文化產業的前景。
2016年10月8日

大都會藝博館爲何出售中國瓷器?

馬繼東:儘管此次委託拍賣的瓷器,精品比例很少,但訊息一經傳出,仍然在中國古董收藏圈引發強烈震動。
2016年9月13日

古董裝:時裝品牌的新價值

各大時裝品牌意識到,表達底蘊,得透過古董裝講故事。他們從時裝藏家等處回購自家古董裝,籌建檔案館。
2016年9月9日

清華藝術博物館的藏品難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即將亮相的清華藝術博物館將面臨現當代藝術品匱乏以及平衡行政干預的挑戰。
2016年9月6日

中國博物館IP開發不容樂觀

馬繼東:中國正計劃選擇百家博物館試點IP研發與產業轉型。中國博物館IP運營產業大局初定,但春天遠未到來。
2016年8月23日

何慕文:我最想與趙孟頫徹夜長談

吳可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主任對出仕元朝的宋室後代趙孟頫最感興趣,他認爲中國元朝藝術更加個人化。
2016年6月24日

期待中國藏家多支援公共文化

吳可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何慕文強調,公共博物館藏品多元化使博物館對藝術的研究、教育和展覽更有意義。
2016年6月17日

世界文化遺產該怎麼分享?

宋佩芬:西方館藏出借到中國展出,最大的問題是保險費。英國的保險費由政府支付,英國博物館也享有自主權。
2016年6月17日

卡地亞助力中國博物館熱潮

卡地亞與中國政府簽署框架協議,就藝術與文化交流項目展開合作。此舉將助力中國博物館建設熱潮。卡地亞旗下的當代藝術基金會有豐富的藝術經營經驗。
2016年5月27日

臺灣寄望「博物館外交」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建築風格和國際化姿態與臺北故宮形成鮮明對比。這一設計意在展現臺灣在亞洲歷史中的位置,增強臺灣的國際參與度。
2016年4月14日

網路讓收藏家的權力更大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高級策展人皮力認爲,網路和媒體讓收藏家的權力變大,並對畫廊甚至美術館對藝術家的選擇產生影響。
2016年4月8日

希克是怎麼挑選1500件捐贈藏品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高級策展人皮力詳述中國當代藝術著名藏家希克先生所捐藏品和最近的M+希克藏品展。
2016年4月5日

中國當代藝術家挺進歐美市場的推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美國佩斯畫廊代理、合作的中國藝術家近30名。佩斯畫廊是如何挑選藝術家的?又是如何把藝術家和藝術品轉化成商業價值的呢?
2015年12月18日

中國私人博物館可持續性堪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可佳:歐美的私人博物館不由國家管理,但全部對大衆開放,管理理念是回饋社會,與中國的私人博物館概念不一樣。
2015年12月4日

中國藝術衍生品尚稚嫩

FT中文網撰稿人馬繼東:直至今日,絕大多數中國省級以上的博物館,藝術商店的標準配置還是玻璃櫃臺加木質貨架上做工粗糙、售價奇高的複製品。
2015年9月11日

中國公立博物館募資難

FT中文網實習生王玥珉:中國企業還沒有向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捐款的理念。有捐款意向的,要求的回報也往往太高,讓博物館難以承受。
2012年10月25日

亞洲第一家手袋博物館

它由南韓首爾奢侈包袋生產商Simone創辦,三百個包袋展品揭示了五百年來手袋及拿手袋姿勢的戲劇性變化。最古舊的藏品是1550年的編織錢包。
2012年8月17日

私人博物館來勢洶洶

上海近年來私人博物館激增。這些博物館的規模和範圍都發生了變化。它們不僅因爲建築新銳而成爲文化地標,比起公立博物館,它們還有諸多優勢。
2012年9月1日
上一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