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博物館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2023年度報告
創投新模式:立足當下 改變未來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博物館
關注
洪堡論壇:爭議與雄心
宋佩芬:作爲歐洲最昂貴、最雄心勃勃的文化項目之一,洪堡論壇眼下卻面對頗多質疑。我決定爲它探尋積極的一面。
2021年9月7日
吳國盛:中國科學史家肩負著沉重的社會責任
清華大學教授吳國盛接受採訪,談中國科學史研究現狀及功能,如何促進中國科技創新,如何發展中國科學博物館業。
2021年3月3日
「禿鷲」藏家:諾頓•西蒙和他的博物館
溫江濤:位於南加州的諾頓•西蒙博物館裏,每一件藏品都如同諾頓本人一樣,有著精心鑽研、博弈與果決出手的精彩。
2021年1月16日
專訪紐約五位美術館館長
吳可佳:大都會、布魯克林、惠特尼、古根海姆及摩根等五位館長,談疫情的影響,以及帶給他們慰藉的一件永久館藏。
2020年10月30日
當建築與藝術聯姻
在歐美,一些房產賣給藝術藏家後,成爲「住宅博物館」。還有一些建築本身就是爲展示藝術而造,但通常他們都不是好的投資。
2020年7月3日
大都會博物館:最大的風險是自滿
吳可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當代藝術部主席瓦格斯塔夫強調,對大都會這樣歷史悠久的機構,最大的風險是「一不留神就自滿」。
2020年5月8日
洛杉磯電影博物館:遲到了一百年
宋佩芬:90年前就有這個提議,今年12月終於實現。掌管奧斯卡的美國電影學會CEO和館長細訴博物館成立的奮鬥史。
2020年2月28日
對話布魯克林博物館館長安•帕斯特納克
吳可佳:被譽爲「當代藝術界的搖滾明星」的安認爲,博物館應有勇氣探究敏感話題,如:大規模監禁、種族問題等。
2020年2月14日
一位收藏中國古董的英國大藏家
張璐詩:威廉•巴勒爵士藏有1800件中國藏品,晚明、清朝器物五六百件,甚至還藏有40多件新石器時代的器物。
2021年10月28日
達芬奇作品的借展糾紛
宋佩芬:爲紀念達芬奇逝世500週年,今年的達芬奇回顧展是羅浮宮一大盛事。但在向義大利借展品時遇到阻力。
2019年2月22日
專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新館長霍倫
吳可佳:霍倫說,人們看球賽會提前瞭解球隊,但多數觀衆來大都會卻不做任何準備。大都會將幫觀衆「預習」。
2018年12月7日
國與國之間的「文物移民」
趙瀟:珍貴文物「移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可能物歸原國嗎?英國史學家霍爾布魯克細說源頭。
2018年7月18日
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的來龍去脈
趙瀟:大英博物館有2.5萬多件中國文物。我從藏品捐贈人斯隆爵爺開始,理清了中國藏品的幾次重大來源。
2018年5月31日
汪濤:青銅器藏家主要是中國人
吳可佳:汪濤博士指出,藏家越來越重視藝術品內涵和歷史傳承。青銅器量少價高,藏家多是對中國歷史有情結。
2018年5月18日
汪濤:青銅器後的另一個宋徽宗
吳可佳: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吉金鑑古」中國皇室青銅器展彙集中外博物館珍藏。策展人汪濤詳解全新策展視角。
2018年5月11日
讓非洲劫掠藝術品「回家」
達利:法國總統馬克宏承諾歸還當初從非洲劫掠的藝術品,由此帶來的輿論道德壓力將對其他地區產生影響。
2018年4月25日
阿布扎比羅浮宮:野心與視野
吳可佳:醞釀逾十年的阿布扎比羅浮宮已對外開放。這座強調普世性並聚焦全球的博物館會改變世界文化版圖嗎?
2018年1月5日
巴黎伊夫•聖羅蘭博物館開放
張璐詩:高級定製時裝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已不復存在,聖羅蘭博物館是對20世紀生活方式的一種呈現。
2021年10月28日
克拉克:博物館必須適應年輕觀衆
吳可佳:V&A策展人克拉克表示,年輕觀衆特別期待從新技術中看到佛教藝術的內容,因此必須適應他們的要求。
2017年9月15日
克拉克:觀衆對「編年布展」沒興趣
吳可佳:V&A策展人克拉克講述如何用全新布展理念,向西方普通觀衆展示東方佛教雕塑藝術,並解釋佛教文化。
2017年9月8日
單霽翔:文明古國要「喚醒」文物
方翔:出席博鰲論壇的故宮院長單霽翔強調用輕鬆幽默、互動實用的手段接近民衆,他要「喚醒」文物。
2017年3月29日
恐龍走了,藍鯨來了
一具恐龍骨架雄踞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100多年,讓參觀者感受到造物之神奇,現在它將被一具藍鯨骨架取代。
2017年2月1日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牽手上海科技館
吳可佳: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上海科技館擬探討共同策展或交換展覽。目前,倫敦「物種滅絕」展正在上海展出。
2016年11月11日
向公衆解釋館藏,很難!
吳可佳: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麥克•迪克森爵士希望能啓發年輕人將科學作爲事業方向。
2016年11月6日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4年11月16日
2.
川普新政,中美如何應對?
3.
中國努力與川普政府班子的潛在人選取得聯繫
4.
習近平告訴拜登中國願與川普合作
5.
中國半導體產業應該做什麼?
6.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已做好應對川普上臺的準備
7.
川普的勝選或使G20倡議陷入混亂
8.
川普對德國的敵意從何而來?
9.
拜登經濟學:一個「畢業」總結(下)
10.
演算法並不萬能,理髮師曉華爆紅有複雜機制
上一頁
‹‹
1
2
3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