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全球化

歐巴馬面對複雜民意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斯托克斯: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在伊斯蘭國和俄羅斯雙重挑戰下,美國人的孤立主義情緒現在稍有緩和,對參與全球經濟也持歡迎態度。
2015年1月23日

2015:中國與全球化展望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企業國際化、人才國際化和家庭的國際化流動,將使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也使世界經濟更多的得益於來自中國的成長動力。
2015年1月8日

分析:中國企業更看重投資者質量

與以往看重投資者數量和確保發行成功不同,如今中國企業在尋求融資時,則越來越看重投資者的質量,而非數量。
2014年12月11日

國家力量捲土重來

哥倫比亞大學馬佐韋爾:金融危機讓那些把市場理想化的理論名譽掃地,促使人們把恢復國家力量做爲努力目標,但這很容易被假託國家主權之名的威權政治家所利用。
2014年12月1日

「中國因素導致國際貿易成長放緩」

IMF和世行最新研究顯示,國產化程度越來越高意味著中國開啓「內向全球化」趨勢
2014年11月19日

中國銀行業全球化步伐爲何太慢?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中國銀行業「走出去」不力,不是簡單的技術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經營理念不行、創新能力不足,最根本的還是市場化程度不夠。
2014年11月5日

美式慈善正流行

FT專欄作家邰蒂:全球化正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孕育出一批超級精英,鑑於這批精英的生活方式日益相似,美國式的慈善理念也在隨之傳播。
2014年11月5日

警惕「出差後遺症」

心理治療師沙拉蓋:儘管旅途歸來令人欣喜,但出差的疲憊可能令人沒法快速適應家庭生活;呆在家裏的另一半也會覺得自己的節奏被打亂,壓抑的情緒會爆發出來。
2014年10月17日

民族主義爲何在全球復燃?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全球化讓人感到迷失,人們可能因此在更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事物上尋求慰藉和意義,如共同的語言或共同的歷史。
2014年9月28日

發達國家民衆反全球化情緒滋長

調查顯示逾半數發達國家民衆認爲全球貿易和外國投資會導致國內就業崗位流失
2014年9月17日

經濟互惠不足以阻止戰爭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有人說西方對俄製裁是全球化倒退的開始,但若無解決國家利益紛爭的政治架構,全球化的經濟框架也註定會支離破碎。
2014年9月17日

經濟繁榮離不開全球化

FT專欄作家普倫德:金融危機讓世界退回到狹隘主義。當前世界經濟所面臨的主要威脅是地緣政治摩擦不斷加劇,但更大的危險是各國對經濟相互依存的信心開始減弱。
2014年8月28日

FT社評:恐慌比埃博拉病毒更可怕

國際社會應和獅子山、賴比瑞亞和幾內亞人民站在一起,幫助他們的政府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遏制埃博拉病毒的傳播。現在,我們不能退縮逃避。
2014年8月28日

FT社評:西方應維護本身的制度誠信

一場反抗西方制定的全球規則的運動已全面鋪開,其中包括金磚銀行的建立。西方只有保護好公平交易、健全機構和法治的名聲,才能維持住自己制定規則的權力。
2014年8月5日

別了,全球化3.0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金融危機本質是貿易和金融債務的失衡。全球從近代到現在經歷過三次重大失衡,中國必須爲即將到來的全球化4.0時代未雨綢繆。
2014年7月15日

誰終結了西方工人的美好時代?

FT專欄作家加普:鄧小平帶領中國走上改革道路後,大量勞動力融入全球經濟,使歐美的低技能勞動者受到競爭,薪酬議價能力從此一蹶不振。
2014年6月12日

塑造世界格局的三大事件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今年是一戰爆發100週年、諾曼底登陸70週年、蘇聯解體和天安門事件25週年。過去的100年,人類既經歷了極端的合作,也經歷了極端的衝突。面對似曾相識的選擇,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應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塑造未來100年的歷史。
2014年6月12日

網路加劇西方社會分化

FT專欄作家邰蒂:網路令跨國業務發生改變,它雖然創造了新機遇,卻也有可能產生新型的贏家和輸家,由此引發人們對不平等問題的關注。
2014年5月27日

全球化的紅利與風險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全球化帶來極大繁榮的同時,也帶來與舊秩序消亡相伴的風險和動盪。人們擔憂,全球實力的重新洗牌會否開啓一個強權即公理的新時代。
2014年3月31日

成長和全球化已非萬靈藥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各國政府通常依賴經濟成長解決政治難題,但新形式的政治衝突對這一傳統藥方已產生「抗藥性」。三種「超級病菌」正引發關注,中東衝突蔓延,中日對抗加劇和西方世界不平等的惡化。
2014年2月4日

英語全球化,是好是壞?

FT中文網撰稿人王爾山:一方面,朋友抱怨土耳其旅遊網站沒有使用英語;另一方面,波蘭詩人抱怨波蘭語等小語種詩歌不容易被出版社看中。
2014年1月8日

歐洲的真正威脅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歐洲要維持繁榮和自由的政治秩序,就應該接受變革的需要。在適應全球化方面,德國比大多數歐洲國家做得都好。真正威脅歐洲的是歐洲本身。
2013年12月19日

舌尖上的全球化

FT專欄作家庫柏:食物一直在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異域」,也越來越美味。對大多數西方人而言,如今食物已成爲一種日常快樂的源泉。
2013年12月17日

西方對未來失去信心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儘管非法移民仍然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歐美,但西方卻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信心。一項全球民意調查這樣詢問:「你們國家的孩子是否將比父母生活得更好?」肯定答案的比例分別是:美國33%、英國17%、法國9%、中國82%、印度59%。西方的悲觀與發展中世界的樂觀,形成鮮明對比。
2013年12月11日
|‹上一頁‹‹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