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2024年度報告

以經濟手段,顯戰略功效:如何評估「一帶一路」的效率?

成朝庭:從經濟角度看,「一帶一路 」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低效率,但有效促進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對外影響力,因而具備較高的戰略效率。

引言

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已經無可挽回地進入了長期戰略競爭狀態。競爭的結果,將決定21世紀的世界格局和人類命運。那麼,誰將在競爭中勝出?這取決於很多因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效率。經濟和戰略效率更高的國家,更有可能贏得競爭。

「一帶一路」是中國數十年來最爲重大的對外戰略之一,自2013年問世以來,在世界各地大規模展開。因此,「一帶一路」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中國的戰略能力,而效率則是戰略能力中極其重要的維度。本文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一帶一路」在經濟和戰略方面的效率表現如何?以期有助於評估中美戰略競爭的前景。

效率的定義和重要性

要理解「效率」,就必須明白它與「效力」(Effectiveness)的區別。「效力」是指一個組織設定正確目標並持續實施的能力,而「效率」則是指相對於成本而言的效益最大化。如果說國家大戰略的效力是根據目標實現率來評估的,那麼其效率則是根據實施方法的理性程度來評估的(Tanev 2012,26)。換言之,「效力」是指做正確的事,而「效率」則是指正確地做事。

效率在戰略競爭中至關重要,對此戰略家和學者們有衆多精彩的論述。英國著名的軍事戰略理論家利德爾•哈特(Liddell Hart)指出,大戰略(Grand Strategy)不僅僅是調動國家所有可用能力去爭取勝利,還必須確保由此產生的資源支出物有所值(Brands 2014,2)。日裔美籍戰略學者吉原恆淑也認爲,要取得長期競爭成功,對成本的敏感性至關重要(Yoshihara 2023,72)。冷戰時期的美國著名戰略家安德魯•馬歇爾(Andrew Marshall)在1972年蘭德公司報告《與蘇聯的長期戰略競爭:戰略分析框架》中指出,由於蘇聯在美蘇戰略軍備競爭中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那麼美國爲了贏得這場競爭,就必須在效率上下功夫(Marshall 1972,viii)。

而美國另一位重要的大戰略學者布蘭茲(Hal Brands)則指出,理論上一個富國採取低效的戰略也能壓倒較弱的對手,但最好的戰略是用有針對性的投資來抬高對手成本,分散其資源,削弱其跟上競爭步伐的能力;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美國對蘇聯採取了更富進攻性的成本強加戰略(cost-imposing strategy),就是因爲認識到蘇聯經濟極其低效而僵化,如果美國對高科技進行有針對性的投資(如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就可以有效利用對手弱點(Brands 2018)。實際情況是,蘇聯最終因財政崩潰而非軍事戰敗解體,這表明美國的成本強加戰略在對蘇冷戰中奏效了。

對於今天的中美戰略競爭,美國戰略學者、曾任職於拜登政府國安會的杜如松認爲,由於中國規模過於龐大,因此美國不能與中國進行對稱競爭,而是要採用比中國成本更低的非對稱戰略(Doshi 2021,298-99)。

「一帶一路」的經濟效率

中國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教授指出,必須從中國的整體經濟和金融形勢來看待「一帶一路」;雖然某些項目必須優先考慮外交、戰略或政治目標,但「一帶一路」作爲一個整體,必須產生經濟和金融回報;否則,中國的國家資源將難以爲繼;因此,認真進行經濟和金融評估對推進「一帶一路」至關重要,而且由於大多數項目都位於風險較高的欠發達國家,對此更應特別注意(時殷弘 2023)。

中國爲 「一帶一路 」投入了大量資源,估計總規模在1兆美元以上(杜海濤,李翔,羅珊珊, 2023)。那麼,這些投資是否具有經濟合理性?不少學者和商界人士認爲,許多項目缺乏經濟合理性(Economy 2018)。英國著名的《經濟學人》雜誌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 「一帶一路 」的初期,中國在沒有進行適當風險評估的情況下,就魯莽地向窮國貸款(The Economist,2023)。美國政治學家貝農(Michael Bennon)和福山(Francis Fukuyama)則認爲,「一帶一路 」合同普遍缺乏透明的市場機制,難以確保財務上的可行性,貸款人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也嚴重不足(Bennon and Fukuyama 2023)。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於2023年3月發佈了一份關於中國作爲國際最後貸款人角色的論文。根據這篇論文,「一帶一路」的大量項目缺乏經濟可行性,未能產生預期利潤,在償還貸款方面遇到挑戰,最終迫使中國提供救助;僅在2016-2021五年間,中國的救援貸款就超過了 1850 億美元,幾乎全部貸給 「一帶一路 」債務國(Horn et al. 2023)。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特勒貝希(Christoph Trebesch)是該論文作者之一,他在2024年6月27日於德國柏林舉行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做了題爲《「一帶一路」的財務回報》報告,其結論是:在狹義的財務意義上,「一帶一路」不賺不虧(no gain, no loss);但從長期來看,將會出現更多無法償還債務的情況(defaults)(Trebesch 2024)。

這些聲音雖然刺耳,但不乏合理性。那麼,「一帶一路」經濟效率欠佳的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在於「一帶一路」的實施主體主要是國有企業。世界銀行在2019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有3116個 「一帶一路 」項目涉及中央國企,佔在建或規劃基礎設施項目的50%,佔合同金額的 70%(World Bank 2019,80-81)。除了大部分「一帶一路」項目由國有企業實施外,項目融資也大多來自國有銀行,包括政策銀行和商業銀行(World Bank 2019,80-81)。由此可見,中國的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而非民營企業,主導了大部分 「一帶一路」項目。與追逐利潤的民營企業不同,國有企業和銀行受政治意志影響大於經濟理性驅動,這不可避免對「一帶一路」的經濟效率有所拖累。

「一帶一路」的戰略效率

「一帶一路」的經濟效率並不十分理想,那麼其戰略效率如何呢?從戰略角度看,「一帶一路」主要是以經濟和文化爲手段,運用「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方式來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大目標。因此,評估「一帶一路」的戰略效率,關鍵是看中國花多大代價、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對外影響力。

「一帶一路」顯然有助於改善中國的能源和原材料安全。中國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貿易大國,能源、原材料和貨物主要依靠海運。但中國的海上航線大多要經過馬六甲海峽,戰時極易被強大的美國海軍封鎖,這就是所謂的「馬六甲困局」。因此,北京透過「一帶一路」在巴基斯坦和緬甸兩國投入巨資,意在分別打通西北和西南內陸地區到印度洋的出海口。目前,中巴經濟走廊和緬甸的項目都初具規模,從而有助於規避「馬六甲困局」。雖然學術界對「馬六甲困局」尚有爭議,但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在巴基斯坦和緬甸的項目建設,以及與中亞和俄羅斯的設施聯通,無疑促進了海外貿易路徑的多樣化,從而可以分散風險、力保戰略性原材料供給的安全。

作爲一個海陸並進的龐大計劃,「一帶一路」不可避免會產生巨大的地緣政治效應。其陸上部分連接歐亞大陸,這是地緣政治學上的「世界島」,是掌握世界陸權的必爭之地;而海上部分則跨越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經紅海到達地中海,這是地緣政治學上的「邊緣地帶」,對海上強國遏制歐亞陸權大國至關重要。中國作爲一個崛起中的世界大國,有自己合法的地緣政治利益,應當不畏人言,有所作爲。而「一帶一路」項目的大規模實施,有助於減輕甚至化解海上強國在中國東南方向施加的巨大戰略壓力,從而有力維護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

中國的對外影響力十餘年來大幅提升,這也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在全球敘事層面,「一帶一路」已經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根據比利時布魯蓋爾研究所在2024年11月發佈的一項最新報告,「一帶一路」對聯合國討論的影響和塑造,遠遠超過任何西方倡議,包括與「一帶一路」直接競爭的歐盟「全球門戶」項目(Global Gateway)(García-Herrero,Storella,and Weil 2024)。

亞洲是「一帶一路」的重點區域,尤其是東南亞和中亞。自2018年以來,澳洲洛伊研究所每年都發布《亞洲權力指數》報告。根據該報告,中國與亞洲國家的經濟關係遠強於美國(圖1),「一帶一路」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圖1:亞洲權力指數之經濟關係。作者自制。

來源:Lowy Institute 2024

新加坡尤素福•伊薩克研究所(Yusof Ishak Institute)自2019年起也每年發佈名爲《東南亞諮文》的調查報告。根據該報告,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影響力遠超美國,顯著多數受訪者認爲中國是在東南亞最具經濟影響力的國家(圖2);即便是在政治和戰略維度,也有更多(半數左右)的東南亞受訪者認爲,中國而非美國,纔是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圖3)。

圖2:在東南亞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經濟)。作者自制。

來源:ISEAS 2024

圖3:在東南亞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政治和戰略)。作者自制。

來源:ISEAS 2024

中亞的情況與東南亞有所不同。自 2013 年「一帶一路」問世以來,中國一直透過該項目對中亞各國投入巨資,這自然提高了該地區人們對中國的關注度,但卻不一定增強了中國的影響力。長期調查中亞地區社會、經濟和政治狀況的智庫「中亞晴雨表」(Central Asia Barometer,CAB)在2024年11月發佈了一份報告,揭示了四個中亞國家公衆從2017年到2023年的對華態度。在哈薩克,公衆對中國的看法一直很積極,但在2017年春季達到81.7%的高點後,在2021年秋季下降到50.1%;吉爾吉斯斯坦的情況與哈薩克類似,好感度在2018年春季達到接近75%的高點,但在2019年春季跌到50.3%的低點;在土庫曼,對中國持正面評價的人佔壓倒多數,但好感度一直在穩步下降,從2021年秋季的80.5%下降到2023年底的不到71.6%;在烏茲別克,一開始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評價的人數居多,但在2022年秋季急劇下降至35.2%,此後這一趨勢一直持續(Neafie et al. 2024)。

有研究顯示,中亞各國一方面被中國的經濟項目和教育機會所吸引,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持續的反華情緒,他們擔心對中國的債務依賴增加,也對中國的人口和文化擴張保持警惕(Vakulchuk and Overland 2019)。從長遠看,「一帶一路」爲增強中國影響力奠定了基礎;但如果缺乏透明度和良好治理,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對中亞投入越大,就越可能面臨公衆更多抵制。

與亞洲等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區域形成鮮明對比,「一帶一路」在西方國家斬獲較少,因而對增強中國影響力貢獻甚微。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幾位學者的一篇論文認爲,「一帶一路 」並未增強中國在所謂「先進工業化民主國家」的影響力(Atkins et al. 2023)。這篇論文分析了各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的數據,發現與「非民主」國家相比,「民主」國家加入「一帶一路」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中國也一直未能利用 「一帶一路 」的吸引力分化發達工業化「民主」國家,這些國家公衆整體上對這一倡議仍持懷疑態度(Atkins et al. 2023)。義大利是一個例子,該國是西方七國(G7)中唯一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的國家(2019年),但很快就失望了,於是在2023年底退出。

戰略效率之中美對比

與中國主要透過經濟手段擴大對外影響力不同,美國在冷戰結束後由於失去了蘇聯制衡,其對外政策使用軍事手段的門檻顯著降低,頻率大大增加。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長期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極大地消耗了美國的國力,削弱了其國際聲望。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Gates)爲此大聲疾呼,美國外交已經過度軍事化,亟需加強使用非軍事工具,並找到新的、更具成本效益、風險更小的方式,以在國際上行使美國的權力和領導力(Gates 2022)。美國學者布萊克威爾(Robert Blackwill)和哈里斯(Jennifer Harris)指出,由於美國偏重使用軍事手段,地緣經濟(Geo-economics)已經成了美國外交一項「失落的藝術」(Blackwill and Harris 2016,1)。

川普敏銳地意識到了美國的問題,對中國崛起挑戰美國霸權深感不安。他在其第一任期之初,曾打電話向前總統卡特請教:什麼纔是中國崛起的原因?美國如何才能破解?卡特告訴川普,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浪費了3兆美元,而中國沒有爲戰爭花一分錢;美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企圖把自身價值觀強加給其他國家,但中國卻把資源投入到高速鐵路等建設項目上,而不是軍費開支(Hurt 2019)。由此可見,中國透過「一帶一路」來擴大影響力,比起美國透過軍事手段來推行對外政策,性價比要高得多,因而具有更高的戰略效率。

「一帶一路」作爲一個大戰略,之所以採用經濟而非軍事手段,並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於中國獨特而悠久的戰略傳統。偉大的中國戰略家孫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在其不朽名著《孫子兵法》中指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西方最著名的軍事戰略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卻斷言,「戰爭就是極致暴力(War is an act of violence pushed to its utmost bounds)。」在臺灣著名戰略學者林中斌看來,「一帶一路」體現了中國「不戰而主歐亞非」的大戰略,即以快速提升的軍事能力爲支撐,憑藉經濟、外交和文化等非軍事手段來擴大對外影響力(Lin 2019)。林中斌所言不虛,北京以地緣經濟而非地緣政治的方式來推行「一帶一路」,在減小阻力的同時擴大了對外影響力,從而使得「一帶一路」具備較高的戰略效率。

結語

從經濟角度看,「一帶一路 」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低效率,但卻有效促進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對外影響力,因而具備較高的戰略效率。與「一帶一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中投入了巨量資源,但卻一無所獲。不過,「一帶一路 」對中國對外影響力的貢獻因地區而異,在東南亞最大,在西方國家最小,在中亞則居中。

總體而言,北京揚長避短,以地緣經濟而非地緣政治手段來實施「一帶一路」,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而華盛頓長期以來依仗地緣政治手段來推行其對外政策,忽視了經濟和文化手段,已經爲此付出沉重代價。但美國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其「印太戰略」爲此強化了經濟維度,推出了「印太經濟框架」。在美國壓力之下,中國自然不會在地緣政治領域無所作爲。因此,美中戰略競爭將在三個維度展開: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和意識形態。誰能更有效力、更高效率地(more effectively & more efficiently)綜合運用所掌握的戰略工具,誰就更可能在這場大博弈中贏得優勢。

參考文獻:

Atkins, Eleanor, M Taylor Fravel, Raymond Wang, Nick Ackert, and Sihao Huang. 2023. 「Two Paths: Why States Join or Avoid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lobal Studies Quarterly 3 (3). https://doi.org/10.1093/isagsq/ksad049.

Bennon, Michael, and Francis Fukuyama. 2023. 「China』s Road to Ruin: The Real Toll of Beijing』s Belt and Road.」 Foreign Affairs 102 (5): 143–52.

Blackwill, Robert D., and Jennifer M. Harris. 2016. War by Other Means: Geoeconomics and Statecraf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ands, Hal. 2014. What Good Is Grand Strategy? : Power and Purpose in American Statecraft from Harry S. Truman to George W. Bush.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Brands, Hal. 2018. 「The Lost Art of Long-Term Competitio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41 (4): 31–51. https://doi.org/10.1080/0163660X.2018.1556559.

Doshi, Rush. 2021. 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conomy, Elizabeth C. 2018. 「China』s New Revolution: The Reign of Xi Jinping.」 Foreign Affairs 97 (3): 60–74.

Gates, Robert M. 2022. 「The Overmilitarization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April 14, 2022.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20-06-02/robert-gates-overmilitarization-american-foreign-policy.

García-Herrero, Alicia, Théo Storella, and Pauline Weil. 2024. 「China』s Influence in the United Nations: Words and Deeds.」 Working Paper 19/2024. Bruegel. https://www.bruegel.org/sites/default/files/2024-11/WP%2019%202024_0.pdf.

Horn, Sebastian, Bradley C. Parks, Carmen M. Reinhart, and Christoph Trebesch. 2023. 「China as an International Lender of Last Resort.」 No. 2244. 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 https://www.ifw-kiel.de/fileadmin/Dateiverwaltung/IfW-Publications/-ifw/Kiel_Working_Paper/2023/KWP_2244_China_as_an_International_Lender_of_Last_Resort/KWP_2244.pdf.

Hurt, Emma. 2019. 「President Trump Called Former President Jimmy Carter To Talk About China.」 NPR, April 15, 2019. https://www.npr.org/2019/04/15/713495558/president-trump-called-former-president-jimmy-carter-to-talk-about-china.

ISEAS. 2024.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Survey.」 https://www.iseas.edu.sg/category/centres/asean-studies-centre/state-of-southeast-asia-survey/.

Lin, Chong-Pin. 2019. 「Dominating Eurasiafrica without War: Beijing』s Grand Strategy behind Its Belt Road Initiative.」 Presented at the LSESU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9, February 23. https://www.facebook.com/chongpin.lin/posts/pfbid029EyjGSdTLEKUY7zNgDFxeWqupF7dg7zdyBBVbd2FWQLBLU535rDZbuEwrHMntzYnl.

Lowy Institute. 2024. 「Asia Power Index.」 https://power.lowyinstitute.org/data/.

Marshall, Andrew. 1972. 「Long-Term Competition with the Soviets: A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Analysis.」 R-862-PR.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Neafie, Jessica, Frank Maracchione, Rashid Gabdulhakov, Khiradmand Sheraliev, and Islam Supyaldiyarov. 2024. 「Beyond the Silk Road: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Central Asia』s Public Opinion of China.」 Central Asia Barometer. https://ca-barometer.org/en/publications/beyond-the-silk-road-navigating-the-complexities-of-central-asias-public-opinion-on-china.

Tanev, Todor. 2012.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Grand Strategy.」 Публични Политики. Bg 3 (1): 19–31.

The Economist. 2023. 「How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Changing.」 The Economist, October 17, 2023. https://www.economist.com/the-economist-explains/2023/10/17/how-chinas-belt-and-road-initiative-is-changing.

Trebesch, Christoph. 2024. 「The Financial Returns on China』s Belt and Road.」 Presented at the Kiel-Göttingen-CEPR Conference on China in the Global Economy, Berlin, Germany, June 27.

Vakulchuk, Roman, and Indra Overland. 2019.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rough the Lens of Central Asia.」 In Regional Connec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Prospects fo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edited by Fanny M. Cheung and Ying-yi Hong. Routledge Studies on Asia in the World. London: Routledge.

World Bank. 2019. Belt and Road Economics: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Transport Corridors. Washington: World Bank Group.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bitstream/handle/10986/31878/9781464813924.pdf.

Yoshihara, Toshi. 2023. 「Sun Zi and the Search for a Timeless Logic of Strategy.」 In The New Makers of Modern Strategy: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Digital Age, edited by Hal Brands, 67–90.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杜海濤, 李翔, 羅珊珊. 2023. 「共同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綜述.」 人民日報, October 16, 2023.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0/content_6909316.htm.

時殷弘. 2023. 時殷弘:論一帶一路與中國戰略.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679.html.

(作者是戰略和國際關係研究者,微信號ChaoticGenghis。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Lex專欄:投資者厭倦了「畫餅式」能源轉型公司

無論戰略多麼高瞻遠矚,股東的耐心都會被消磨殆盡。

在川普執政期間,加密貨幣監管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重新審視

期待已久的公共政策支援可以提升美國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和加密貨幣領域的領導地位。
14小時前

特斯拉努力避免取消馬斯克薪酬方案的高昂成本

如果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和首席執行長被迫放棄2018年的交易,他們可能會面臨超過1000億美元的會計和稅務費用。

企業該如何監督員工使用人工智慧

員工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速度快於企業發佈相關指引的速度。

宗教電影成爲好萊塢艱難之年的救命稻草

得益於宗教節目、動漫和老電影,小型電影發行商Fathom Events的收入成長45%。

梅洛尼加緊敲定預算,鞏固市場對義大利財政的信心

義大利議會本週將就2025年預算展開辯論。投資者對梅洛尼能夠控制國家財政持樂觀態度,並以反映這種信心的價格購買意政府債券。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