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前沿的創業者」系列(一):訪談藍箭航天創辦人、首席執行長張昌武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科技創新前沿的創業者」系列(一):訪談藍箭航天創辦人、首席執行長張昌武

「2020年11月24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平穩降落月球,開始執行月球表面採樣任務。12月3日,點火起飛,開始返航……」

短短數語背後,無數人淚盈滿眶。許多人年少時或許都曾經久久仰望星空,甚至把家裏新買的圓形魚缸戴在頭上,神往著地球之外:月亮、星星和宇宙。最終能夠成爲「航天人」的寥寥無幾,但是當火箭升空,很多人依然可以聽到自己年少時的心跳。

這心跳聲,把我的視線牽引到了北京亦莊。在2014年11月國務院發佈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航天之後,這裏慢慢聚集起一批民營的航天企業,許多創新企業正在從事著令人生嘆的高精尖領域:火箭!其中,成立於2015年的藍箭航天吸引了我的關注。

褪去科幻,顯露艱難

我和藍箭航天創辦人、首席執行長張昌武先生的訪談,並沒有預想中的那樣充滿許多科幻和夢想。昌武和我講了一個藍箭航天成立之初的故事:他和創辦團隊4個人,早晨4點起牀,搭乘6點的當天第一班飛機,8點多來到另一個城市,9點準時開始與一家企業的溝通談判。

然後,會議在9點15分就結束了……

許多創業者也許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懷疑、質疑,甚至還有些有意無意的譏諷。對於一家做火箭研發的民營企業、創業公司而言,這份懷疑顯然會放大多倍。

這也難怪,「商業航天發射」是純粹的「80後」,比起1926年第一枚液態火箭的發射成功、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月成功,「商業航天發射」在全球範圍來看,歷史不過36年。

1984年,美國總統里根推動國會透過了《商業太空發射法案》,第一次允許私人發射火箭。在之後的很長時間內,爲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發射服務的民營企業,主要是大名鼎鼎的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2010 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頒布了《美國法典》的第 51 編(國家和商業空間項目),正式將《聯邦空間法》編入法典,使空間法成爲了獨立的部門法。這一舉措使得私人航空航天企業的成立和運營得到了規範,同時也明確了政府與企業的權利與責任,使得私人航天發射活動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在保險理賠方面也得到了規範。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0年亞馬遜CEO貝索斯創立藍色起源(Blue Origin),2002年馬斯克創立SpaceX。隨著兩家公司不斷的火箭發射試驗,航天市場的新方向也開始萌芽和發展,包括衛星網路、天空旅行,甚至未來的移民火星等。在2015年,馬斯克首次提出「Starlink」(「星鏈」計劃),計劃發射1.2萬顆衛星(後來擴大到4.2萬顆),構建覆蓋全球的網路通信系統,爲全球提供上網和通訊爲主的數據服務。2019年,亞馬遜也推出「Project Kuiper」(「柯伊伯」項目),計劃發射3.2萬顆衛星構建全球網路。

在我國,商業航天的歷史只有6年。2014年之前,航天發射一直是「國家隊」的專屬領域。2014年11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營運商業遙感衛星」,標誌着我國的商業航天,在政策上獲得了支援。之後相繼推出的《關於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資訊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範有序發展的通知》等多項政策,不斷爲民營航天機構降低進入門檻,我國的商業火箭市場,開始慢慢起步發展。

成立於2015年6月的藍箭航天,面對政策層面的鼓勵,面對航天市場新機會的湧現,眼前,全都是沒有人曾經走過的路……

直面未知,跑通流程

2014年,張昌武和另兩位聯合創辦人在調研和分析的過程中,開始萌生出成立一家民營商業火箭公司的想法。隨著低軌星座建設的萌芽和熱潮,衆多科技巨擘相繼披露星座建設計劃。昌武認爲,地軌衛星的發射需求已經非常明確,但是運載火箭則較爲稀缺,特別是佔據衛星發射市場主流的中型以上的商業運載火箭更爲稀缺。「就像一個堰塞湖。」昌武提到。

藍箭航天創辦人、首席執行長張昌武(受訪者供圖)

另外兩位聯合創辦人,曾在德國、荷蘭、英國等多所高校,以及歐洲太空總署技術研究中心等任職近20年的吳樹範教授、原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航天系統工程高級工程師王建蒙,在技術方面爲藍箭航天奠定了基礎。而畢業於清華大學,先後任職於滙豐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等機構的 ,則更爲擅長於企業經營和投資管理。三位創辦人實現了能力的互補,在管理、技術、市場和財務等領域搭建起體系。

爲了率先打通全過程的路線,實現商業航天准入的突破,昌武決定研發一款固體火箭,以較爲成熟的技術路起步,讓藍箭走通設計研製、供應質保、生產總裝、發射准入等全流程,在民營商業火箭的行業准入、監管、實施等體制方面摸索第一手的經驗。2017年11月,「朱雀一號」正式進入工程研製階段;2018年8月,「朱雀一號」在西安總裝完畢。2018年10月27日下午4時,藍箭航天的「朱雀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中國航天史上的首枚民營運載火箭升空探索!

距離入軌最後15秒,第三級箭體飛行姿態出現異常,衛星沒能進入預定軌道。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劃過長空,402秒……

2020年11月,昌武和我聊到說,「在公司發展的歷程中,不會去允許自己覺得哪一階段是至暗時刻。在面臨挑戰的時刻,別人也可能無法給到什麼建議,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在內心保持篤定。」

後來,昌武告訴我說,他覺得2015年到2018年,公司和他個人最大的財富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這一過程現在來看不一定非常有效率,但是練就了功力。在試錯的過程中,藍箭航天跑通了運載火箭發射的整個過程,證明了公司的發射能力。「當然,也讓藍箭航天更加深入認識到了風險,給之後的研發起了極大的警示作用,需要從技術上去實現,確保萬無一失。」

謹慎選擇,持續精進

在「朱雀一號」升空前的1個月,2018年9月27日,浙江湖州。

「伴隨著轟隆隆的爆炸聲,一道15米長的藍色火焰從發動機尾部噴出,成功點火,山坳裏騰起蘑菇雲般的塵土。20秒鐘後,響聲停止,山坳對面的觀景臺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以上文字描繪的就是,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天鵲」(TQ-12)短噴管推力室,在其湖州自主建設的試車臺進行的短程點火試車並取得成功的場景。五個月之後的2019年5月17日,「天鵲」20秒試車成功,成爲繼美國SpaceX的猛禽發動機、藍色起源的BE-4發動機之後,世界第三臺完成全系統試車考覈的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

2020年5月13日,藍箭航天「朱雀二號」火箭控制系統與「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匹配驗證成功,順利完成第三次搖擺試車點火試驗。我國首款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天雀二號」,開始慢慢揭開她神祕的面紗。

其實,早在2016年,「朱雀二號」和「朱雀一號」是齊頭並進投入研發的。對於液氧甲烷技術路線的選擇,張昌武和藍箭航天經過了前期大量的研究和調研,然後持續不斷的投入,包括在2018年3月開始建設湖州的製造基地,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建成了火箭發動機熱試臺。

根據徐菁於2016年第10期《中國航天》發表的研究顯示,火箭發動機是運載火箭的關鍵部件,約佔總成本的30%左右。根據推進劑的不同,可以細分爲固體發動機和液體發動機。我國航天科技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就是固體發動機,其結構組成簡單、易實現大推力、可靠性高、貯存期較長。雖然固體發動機的運載能力相對於液體發動機較小,但其最大優勢在於快速、便捷。因爲燃料被提前固化在火箭內,從測試到發射僅僅需要一天甚至更多的時間。當然,目前固體原料依然屬於國家嚴格管控的產品,同時,火箭發射「國家隊」在固體火箭方面的技術和運營已經非常成熟,相比民營商業火箭公司存在體系化的優勢。

液體發動機又可以細分爲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兩種總動力類型。SpaceX的現役火箭「獵鷹」採用的是液氧煤油發動機,同時其正在研製的星球太空船的猛禽發送機則選擇液氧甲烷作爲動力,此外藍色起源的BE-4發動機也選擇了液氧甲烷。一般業界認爲,液氧甲烷作爲推進劑,首先比較環保並可重複使用,燃燒之後無殘留結焦和積碳問題;其次在於燃燒的穩定性和冷卻效能比煤油更好;再次,甲烷相對於航天煤油而言,採購更爲容易;最後,液氧甲烷的成本比液氧煤油要便宜,根據昌武和他團隊的研究,使用液氧甲烷可以使燃料的成本降低10倍左右。

理論的研究和推導得到論證之後,望向前方,全部都是工程和技術領域的未知道路。火箭的發動機技術在全世界都屬於高度壟斷和保密的狀態,都是各個企業緊緊握在自己手中的關鍵要素和看家本領。而且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美國的SpaceX和藍色起源完成全系統試車考覈。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液態甲烷發動機在流體設計和製造方面都非常困難,因爲沒有材料可以單獨承受高溫流體,因此只能透過發動機本身的優化設計,來解決高溫、高速燃燒和流體運行等工程問題。

由於火箭對於可靠性、穩定性的要求極高,所以大量的試驗是研製發動機的必要條件。根據文獻研究來看,火箭發動機的累計熱態試驗時間需要達到15000秒至20000秒,而且整個鏈條包括設計、工藝、製造裝配,到發動機組合件試驗、半系統試車、整機試車到最終的整機發動機試車的全部環節。

「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二級火箭發動機聯合試車(受訪者供圖)

2018年3月,藍箭航天位於湖州的智慧製造基地開始建設。遠離湖州市區20公里的一片羣山之中,基礎設施缺乏,藍箭航天的工程師和研發人員從一磚一瓦開始,經過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初步建成了一座國內領先的熱試臺。2018年9月首次試車,之後,「天鵲」80噸、10噸級兩型發動機完成全系統熱試車考覈,2020年7月「朱雀二號」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藍箭航天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掌握了百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關鍵技術,具備了發動機研製所需的保障能力,並且驗證了中國商業航天在發動機設計、研發、製造、生產、裝配、實驗的完整流程,填補了國內空白。

心裏有火,腳下尋路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藍箭航天團隊的努力。從公司剛剛開始起步的80平米辦公室、5名員工,到現在北京、西安、湖州三個研發、運營與製造中心,500多人的規模。昌武和我說,公司願景以及與其他商業火箭公司差異化的路線,使得公司吸引到了許多一流的人才。

在我國,航天產業的核心技術與核心人才全部集中在航天產業集團內,「國家隊」在零組件供應、實驗條件、測試平臺等研發資源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民營的航天企業在機制體制方面更爲靈活,同時中型液氧甲烷火箭這樣一個嶄新的命題,在其他公司並未涉及,但卻是藍箭航天集中精力需要攻克的難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航天院所的年輕的工程師們因爲技術路線的偏好而選擇加盟。此外,還有許多來自於汽車、電子電器,甚至消費品行業的人才,因爲航天、火箭的夢想,也前來加盟。

面對「羣賢畢至」,昌武也坦言,自己並不善於給大家灌雞湯,他更希望做好服務團隊的角色,一定要兌現承諾,讓公司活下來。所以公司把主要的資源都放在了產品開發方面,從設計、研發、重點設施配套等方面,都在有限的資源內給予最大的保障。

同時,他也在更多從市場和客戶的角度出發,思考客戶的痛點在哪裏,公司的優化策略和方向又在哪裏。航天產業試錯的代價極大,如何在走通0到1的過程中保持快速迭代,並儘量降低試錯成本,也是昌武在思考的重點。

在訪談的最後,我和昌武聊起了SpaceX。我原本期待著一直沉穩、冷靜的他可以暢談詩和遠方,甚至展望一下未來有可能和SpaceX的同室操戈。但是昌武淡然的告訴我說,國際上同行的幾位競爭者,現在還是他心中的「燈塔」。藍箭航天需要自己和自己競爭,提升效率,需要實現工業化,圍繞技術開發搭建起產業鏈和配套體系。特別需要強化製造環節,打造全流程的工業保證能力,最終把這些能力全部串聯起來,形成公司的護城河。

藍箭航天的工程師對熱式車後的「天鵲」發動機進行檢查(受訪者供圖)

結束和昌武的訪談,已是傍晚時分。天色漸冷,路上行人匆匆,我在路燈下看到牆邊幾朵漂亮的小花兒,在風中搖晃著,很弱小,但是很挺拔。我上了車,回憶剛剛過去的訪談,航天、火箭、藍色星球,最最科幻的航天產業,我和昌武聊的,都是最最本質的商業邏輯:技術、產品、客戶需求、工業能力、配套設施……

過去的幾年我們都見證了外部環境的紛繁複雜、變化萬千,環顧四周,我們欣喜發現,許多科技創新的公司正在萌芽、發展和成長。他們專注於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他們在全球化的環境下與國際同行們切磋競賽,他們面對變局中的市場機會,打磨產品,給市場呈現出不同的、驚喜的解決方案。

當然,他們也會面臨過程中的挫折。昌武曾經和我說過,他和許多創業者一樣,都會經歷挫折,然後建立起對於行業的認識。而且經歷過了,最終做到了,在試錯過程中把路跑通了,以後面對其他挑戰,就會篤定許多。過去的幾年,他是這樣成長的,藍箭航天,這家年輕的民營的航天企業也是這樣成長的!

期待藍箭航天,帶給我們更多的好訊息!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英國生物技術公司新藥降低量身定製式癌症療法副作用

Autolus用於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新型Car-T細胞療法在美國獲批,該療法與癌細胞結合所需時間更短,因此副作用更小。

前保守黨財政大臣告誡工黨現任勿看衰英國前景

傑里米•杭特表示,英國在關鍵成長領域表現強勁,應該停止貶低自己。

Lex專欄:遊戲機製造商在低迷市場中表現強勁

雖然遊戲機老化通常意味著遊戲公司收入持續下降,但多年未推出新產品的索尼和任天堂等遊戲公司仍表現強勁。

爲年度展望報告辯護

巴克蘭:定期回顧投資框架以及進行經濟和市場展望是一項良好的做法。

企業長壽的奧祕爲何對投資者很重要

長壽公司除了具有凝聚力、寬容度和財務保守等特徵外,幾乎沒有什麼共同點。
1天前

川普上臺能否解決加拿大經濟疲軟問題?

經濟學家表示,來自美國的衝擊可能會使該國經濟擺脫麻木狀態。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