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戶您好,這是來自FT中文網的溫馨提示:如您對更多FT中文網的內容感興趣,請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谷歌應用市場搜尋「FT中文網」,下載FT中文網的官方應用。
2023年的諾貝爾獎結果自10月2日起開始公佈。最近20年來,日本研究人員相繼獲獎,而研讀諾貝爾基金會的資料可以發現,成爲候選人但未能獲獎的先輩在3個自然科學獎項上至少有36人。探究失之交臂的背景,日本的課題浮出水面。
20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以色列的丹尼爾•謝赫特曼單獨獲得。獲獎成就是發現固體的新狀態「準晶體」,一種既不是結晶也不是非晶體的狀態。當時,日本東北大學有一位研究人員被評價爲「共同獲獎也不奇怪」。他叫蔡安邦。
謝赫特曼在1984年發表成果稱一種急冷合金中存在準晶體。但狀態並不穩定,外界對此持懷疑態度。蔡安邦進一步加以驗證,在1987年製造出穩定的準晶體,爲爭論畫上休止符。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金融時報2015年11月合併成爲同一家媒體集團。同樣於19世紀創刊的日本和英國的兩家報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質、最強大的經濟新聞學」爲旗幟,推進共同特輯等廣泛領域的協作。此次,作爲其中的一環,兩家報社的中文網之間實現文章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