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網上藍領招聘專家,上市籌資部署轉型

這家專爲中國藍領而設的網路招聘平臺未具備盈利能力,過去兩年半的經營現金流都爲負數。
2022年12月23日

美國不應單獨針對TikTok

邰蒂:TikTok的問題並非其獨有。人們對所有牽涉中國的科技公司都存在擔憂,對此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應該做出應對。
2022年12月23日

中美關係新出現的兩個重要議題

王英良:一是美國「再工業化」如何實現,路徑等問題;另一個是美國在規範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並在立法等規範領域力圖獲取某種主導權。
2022年12月23日

張維迎:憶諾獎得主詹姆斯•莫里斯

張維迎:莫里斯教授總是告誡學生,搞研究,要想大的幹小的,這與胡適「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意思差不多。這樣的方法由他自己實踐,就是最好的經濟學。
2022年12月23日

從疫情防控到經濟發展背後的普遍邏輯

鄭志剛:今天經濟發展,與昨天的疫情防控一樣,我們的政府也許不是嘗試去積極做什麼,而是努力承諾,並嚴格兌現不做什麼。
2022年12月23日

利潤恐六年來首次下滑,中金公司遭老股東減持

一度持有這家中國歷史最悠久西式投資銀行約10%股份的海爾,披露其持股比例已降至6.32%。
2022年12月23日

2023年誰想當央行行長?

美國、英國和歐洲央行高層今年的日子相對輕鬆。但在進入2023年後,他們可能有必要在整體通膨回落之際進一步加息,從而招致批評。
2022年12月23日

通膨率新常態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

沃德:通膨最終可能在什麼水準穩定下來?是迴歸在過去20年盛行的頑固低通膨?還是會在更高的水準企穩?
2022年12月21日

印度尋求從美中關係緊張中獲益

印度各邦正在競相招徠外商投資,希望那些正在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的企業能夠考慮到本邦設廠。
2022年12月20日

制衡美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充滿挑戰

王英良:推動大宗商品的人民幣結算,這一嘗試充滿挑戰。人民幣國際化從根本上取決於中國綜合國力以及國際政治領導力的提升。
2022年12月20日

聯想集團:烏卡時代下,雙實企業如何幫助中國製造業後發先至?

江南:中國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說技術創新是「最後一英里」的燃料,「立足實體,賦能實體」的「聯想們」就是發動機。
2022年12月20日

展望2023:結束與開始

徐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什麼資訊?這三年,到底教給了我們什麼?穩成長的核心是穩人心,不折騰。對於2023年,我相對謹慎樂觀。
2022年12月19日

美國自利政策擴大美歐裂痕

王英良:幾乎壓垮歐洲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拜登新近簽署的《降低通膨法》。目前面對美國製造的共同壓力,中國和歐盟都在尋變。
2022年12月16日

展望2023:從數位幣看金融空資產

嚴家祺:比特幣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到底是什麼?全球債務數量愈大,「金融空資產」愈多,金融風暴愈大,也影響到美國的通貨膨脹。
2022年12月14日

熊偉銘:中國的科技發展剛剛開篇

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認爲,中國一些能重新定義國家科技能力的技術是這兩年纔剛展示出來的,早期的科技發展需要國家力量的支援。
2022年12月14日

經濟會衰退嗎?股市到底了嗎?

馮鬱青:美股是否已經觸底?明年衰退是否會來到?美聯準在面對衰退時會出現政策的轉向嗎?
2022年12月14日

加密貨幣野蠻生長的終結

周子衡:加密貨幣行業爲自身佈下了一大片雷區,如果引爆不完,就沒有發放新的通行證可言;未來的監管合規許可只能更趨嚴格。
2022年12月14日

歐洲急需一份新的工業總體規劃

當前的能源危機,以及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產業政策,都給歐洲帶來重大挑戰。
2022年12月13日

「工資通膨?我怎麼不知道?」

福魯哈爾:普通勞動者並不像政策制定者那樣擔心工資通膨,2022年上半年全球實際月工資實際上是負成長。
2022年12月13日

合理推動開放,嚴防衝擊經濟

秦勇:財政應充分考慮2023年經濟面臨的挑戰提前應對,一方面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另一方面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
2022年12月13日

「脫鉤」將結束企業的不透明全球運作

隨著全球供應鏈佈局發生改變,新湧現出的一系列數據提供商將爲我們揭示企業原本不透明的全球運作。
2022年12月12日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是科學的現代化

樊磊:無法實現現代化的國家並不是缺乏資本,也不是缺乏技術,而是缺乏一整套的政治與法律制度的安排來支援對高階產業形成需求的市場機制。
2022年12月11日

西方有責任幫助烏克蘭取勝

沃爾夫:西方有能力爲烏克蘭提供打贏這場戰爭需要的資源,並且從長遠來看,放任普丁打敗烏克蘭的代價會更大。
2022年12月11日

東西方之間需要一場關於產業政策的誠實對話

歐洲和美國最近出臺了新的半導體產業政策,打破了之前的禁忌,但在東亞國家,產業政策一直是安身立命之本。
2022年12月9日

大型企業應如何思考反壟斷風險?

劉勁、陳宏亞:爲什麼有些網路巨擘會成爲此輪反壟斷的標的?反壟斷的核心邏輯是什麼?對大型企業來說,應如何規避政府的反壟風險?
2021年10月13日

爲什麼說弗利德曼的企業學說是錯誤的?

沃爾夫:弗利德曼在1970年提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增加利潤。我以前也篤信這一觀點。後來我發現自己錯了。
2020年12月10日

疫後世界取決於場景重構能力

陳序:作爲供應鏈和數據流樞紐,當城市遭遇「幕間效應」,當難以從刺激傳統產業與需求場景中獲得更大邊際收益時,科技創新是不是一劑解藥?
2020年5月19日

疫情壓力之下企業是否還應關注「長期利益」?

埃奇克利夫-強森: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導致股價走出鋸齒狀曲線以及全球供應鏈中斷,資本主義新近的轉變正面臨最大考驗。
2020年3月6日

當企業用環保做藉口

克拉克:從餐館不提供打包的餐盒,到企業採用辦公桌輪用制,當今企業往往打著環保招牌,爲削減成本之舉提供理由。
2020年3月6日

2020,我們需要「新安全」

陳序:思考「新安全」,需要重新釐定安全概念的邊界。未經界定的「新安全」問題會加劇而不是優化資源消耗,增加而不是減少系統性危機發生。
2020年3月5日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何挑戰?

鑑於科技創新能力是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因此是否能夠成功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建設成敗的一大關鍵。
2019年2月2日
|‹上一頁‹‹3435363738394041424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