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金融中心:上海的三大政策紅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離不開整體環境,香港優勢正逐步縮小,北京的戰略調整將爲上海騰挪空間;上海如能積極參與全國改革,更能實現快速成長。
2015年6月26日

警惕低利率世界的風險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儘管各國央行都在努力把利率水準降至歷史最低,但經濟成長率卻未見起色。無論如何,競爭性貶值是一種零和遊戲,對提振全球經濟毫無貢獻。
2015年6月26日

IMF不應錯失改革契機

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曼登:IMF重估特別提款權,不只是一次貨幣籃子的調整,也並非一個是否將人民幣納入其中的決定,它反映的是IMF推動國際貨幣體系轉型的意願,並將對貨幣間互動和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2015年6月24日

希臘危機是歐元凶兆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眼下解決希臘危機的任何一條出路,最終似乎都會把歐元區引向失敗的結局。這不僅因爲希臘債務的確已近乎無法償還,希臘政府痼疾太過根深蒂固,同樣還因爲,歐洲單一貨幣體系,本身就是一個存在致命缺陷的計劃。
2015年6月23日

教皇應當更相信科技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巴特勒:對於教皇方濟各就氣候變化發表的通諭,令人震驚之處是它對科學技術的攻擊,而科技恰恰是爲氣候變化提供解決方案的唯一工具。
2015年6月23日

中國試行環境審計以追究官員環境責任

環境網站「中外對話」北京辦公室編輯張春:中國新環保法和「水十條」,都明確了環境汙染破壞要對官員進行終身追責,但問題是追責如何量化。
2015年6月19日

何爲中國的「軟實力」?

哥倫比亞大學特洛吉:當美國在軍事的「硬實力」與市場經濟和民主的「軟實力」之間搖擺時,中國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利基」所在:透過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全球打造戰略合作關係。把宣揚價值觀作爲擴大全球影響力的方法,從未真正成爲中國的選擇。
2015年6月18日

歐元區和希臘「說分手」不容易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歐元集團和希臘都希望斬斷彼此之間的「孽緣」。但一刀兩斷雖然痛快,卻不是解脫。如果最終希臘違約並退出歐元區,誰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2015年6月18日

IMF應歡迎人民幣登上世界舞臺

IMF中國部前負責人普拉薩德:正式認可人民幣崛起,對IMF而言十分重要。由於遲遲沒有改革、也未給予新興經濟體應得的投票權,IMF的合法性已遭質疑。人民幣成爲世界貨幣,可推動中國及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應當受到歡迎。
2015年6月17日

亞投行:雙贏的中國-歐盟關係

史志欽、齊思源:雖然美國不歡迎歐盟國家加入亞投行,但這並不會導致歐洲犧牲其在亞洲的核心經濟利益。亞投行將會成爲中歐雙贏的合作機會。
2015年6月17日

外資離場之憂

FT中文網撰稿人張小彩:在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當下,中國或面臨外匯資產流動性和貨幣錯配的挑戰。外資希望在人民幣貶值前撤離,現在是「候鳥」飛走的時候嗎?
2015年6月17日

氣候變化:人類應爲「不確定性」而戰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迄今爲止,所有氣候會議幾乎都是「一個白癡講故事,充滿喧囂與憤怒,卻什麼也說明不了」。有什麼能真正改變人類的軌跡?答案只能是技術。
2015年6月15日

歐巴馬應向馬雲學習

FT專欄作家邰蒂:就所展現出來的樂觀情緒而言,馬雲比許多現代美國領導人更像美國人。如果歐巴馬想在未來說服選民相信貿易的益處,他可以從三個方面向馬雲學習。
2015年6月15日

中國央行放鬆政策的實際作用有待觀察

安邦諮詢:中國央行此次降準降息,官方表態是爲了穩成長調結構,市場人士則認爲,託市意味濃厚。此舉對實體經濟和股市的作用,仍不容樂觀。
2015年6月29日

取消存貸比:短期不改市場流動性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存貸取消或到明年,對信貸或相當於降存準率250基點;中長期內將幫助解決融資難問題,降低市場利率波動性,並改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2015年6月26日

取消存貸比:變與不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取消存貸比利好銀行,但不會根本改變現有融資格局。銀行冒險結果往往都是全社會承擔,這是比股市泡沫更令人擔憂的隱性炸彈。
2015年6月25日

中國可借力中美戰略對話加快改革

安邦諮詢:從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來看,加快中國金融領域改革是中美在人民幣納入SDR問題上的共同訴求,中國應藉此加快國內金融市場改革步伐。
2015年6月25日

如何用模型分析中國經濟?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鄒至莊:計量經濟學家常用統計數據來估計模型參數。模型可分析和了解經濟的運作,也可用來作經濟預測。西方經濟模型是否適用於中國經濟?
2015年6月25日

再次避重就輕的中國國企改革

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翁一:對新一輪的中國國企改革,需要運用廣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目前雖然一定程度上觸及既得利益格局,卻無法避免新利益集團出現,更迴避了根本的行政性壟斷問題。
2015年6月24日

走出公司治理的六大誤區

中國經濟學家張維迎:公司治理理論應以企業家爲中心,經理人和企業家完全是兩類人。企業行爲能不能獨立於所有制?小股東是無辜的麼?過度監管會導致什麼結果?
2015年6月24日

停不下來的寬鬆

中國國泰君安周文淵:中國利率市場化就欠臨門一腳,市場化確實會提升金融機構的負債成本;中國貨幣政策已出現大規模放鬆,中美利率或會逐步接軌。
2015年6月18日

從工業革命歷史看中國未來發展

安邦諮詢:不論技術如何進步和飛躍,中國經濟發展仍要抓住工業革命歷史呈現的基本邏輯:發展工業製造,提升人力資源利用,推進城市化,促進國民消費提升。
2015年6月18日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名與實

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以中國儲蓄率之高,融資卻如此之難,表明金融體系在配置資源上存在嚴重問題。利率市場化關鍵在於資金可以根據市場信號來配置。
2015年6月18日

牛市不需「國家戰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A股走高導致國內外投資者的態度出現反差。A股低位反彈源自流動性寬鬆和改革預期,但面臨較大風險時,政府與投資者應該防範股市風險與泡沫的積聚。
2015年6月17日

美國應換個角度審視TPP談判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TPP談判僵局,讓美國在國際貿易的主導地位再受重挫。與其討論TPP能否爲未來貿易協定樹立典範,不如想想在國際貿易格局發生鉅變的今天,貿易協定該扮演什麼角色。
2015年6月16日

「經濟處方」難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

FT中文網撰稿人聶方義: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需要首先改變凡事從黨國角度尋求解決方案的思路,應從最根本的個人和家庭談起,「經濟處方」固然重要,卻是片面的。
2015年6月15日

對企業家的盲目崇拜

FT撰稿人威爾克斯:據傳小布什曾說,法語沒有企業家一詞。真遺憾,此說純屬虛構。說遺憾,是因爲這段逸聞突顯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缺點。
2015年6月12日

生態城,成不成?

英國《獨立報》前記者麥克賈克:新書《夢幻島》透過解讀上海東灘生態城的教訓,探究其他大型生態城市項目的命運爲何也會殊途同歸。
2015年6月12日

滙豐歸來:環球網路的本地麻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滙豐表示做「中國的國際銀行」,業務重心重返亞洲,滙豐總部是否再度搬回香港?回顧歷史與現實,滙豐應該重新思考,對自身最有利的資源在哪裏。
2015年6月11日

上海離國際金融中心有多遠?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除了稅收,國際金融中心還能帶來什麼?金錢永不眠,而保障其順利流動的底線在於規則:大到法治,小到不繞路的計程車司機。
2012年7月5日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個稅之癢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於乎:香港工薪最高稅率爲15%,新加坡最高稅率則不超過20%,而中國則可能需要繳納40%以上的個人所得稅,這使得很多金融業高階主管不得不兩地奔波。
2011年6月2日
|‹上一頁‹‹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