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2023年的消費:從滯後到引領

餘向榮:大疫三年,消費首當其衝。防控措施限制了消費場景,經濟前景損害了信心。消費反彈力度會有多大?2021年可當作一個較保守參考。
2023年2月7日

兩極貨幣體系將終結美元的過度特權

魯比尼:在一個將日益分裂爲兩大地緣政治勢力範圍的世界,最終取代單極貨幣體系的可能是一個兩極的體系,而不是多極的體系。
2023年2月6日

中國告別高成長的兩個深層因素

鄧聿文:影響經濟高成長最重要的原因不僅僅是人口紅利的消失,而是在人口減少的同時整個國家的未富先老以及社會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
2023年2月6日

2023年中國經濟復甦將與以往不同

盧賓: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加快還會像以往那樣,由刺激驅動和投資拉動,並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提振嗎?
2023年2月3日

Lex專欄:中國券商前景看好

外國投資者注意到中國在監管和經濟擴張方面的基調發生了變化。投資於中國各大券商的股票是獲利於這種轉變的好選擇。
2023年2月3日

歐盟難以降低對華貿易風險

貝蒂:歐盟不希望與中國脫鉤,而是希望降低對華貿易風險,但在這方面,歐盟缺乏戰略,也難以構建有效工具。
2023年2月2日

印度政府擬大幅提高資本支出

在明年大選之前的最後一份全年預算中,印度政府編列1223億美元資本支出,並將爲「辛勤工作的中產階層」減稅。
2023年2月2日

香港經濟2022年收縮3.5%

原因是疫情導致出口暴跌和本地需求減弱。經濟學家預測,香港經濟將在2023年反彈,實現成長。
2023年2月1日

美國停發麪向華爲的出口許可證

這是華盛頓方面遏制華爲的最新舉措。目前,美國越來越接近全面禁止向這家中國電信設備巨擘出售美國技術。
2023年1月31日

看懂此輪「去全球化」辯論的三種方式

圖茲:人們熱議去全球化和脫鉤,統計數據卻顯示貿易和投資模式呈現慣性般的連續性。該怎麼解讀這種脫節?
2023年1月31日

展望2023:如何管理預期和信心?

聃丘泰、溫建東:政策左右搖擺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失調,不同利益集團獲得感不平衡。中國應探索新共識,保證國家理念「中性」。
2023年1月31日

市場對中國重新放開抱有很高期待

隨著中國退出「清零」政策重新放開,市場對中國經濟數據改善抱有很高期待。交易員押注銅、鐵礦石和中國科技股等資產價格反彈。
2023年1月30日

中國聚焦消費以促進成長

中國政府提出要讓消費成爲中國經濟的「主拉動力」。人們對於中國消費者巨量購買力釋放並推動全球反彈的希望正在成長。
2023年1月29日

中國電影業在後新冠時代力爭復甦

儘管放開了新冠限制,但一些因素可能阻礙該行業的強勁復甦,而觀衆口味仍將是中國電影銀幕爭奪戰的決定性因素。
2023年1月29日

更多日本企業關注地緣政治和經濟安全

隨著日本越來越受到美中緊張加劇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正在強化它們的情報收集工作,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2023年1月29日

展望2023:不確定性下如何決策?

李楠:去年既是一場大考,也給所有人上了一堂大課。中國經濟的復甦速度短期記憶體在較大不確定性,但中長期內,依然最具有成長潛力。
2023年1月29日

中國經濟前景好轉推高金屬價格

隨著市場押注中國重新開放將提振對原材料的需求,各種工業金屬的價格自去年11月以來大幅上漲,領漲的錫價飆升近80%。
2023年1月29日

中國重新開放對貿易和全球化是件好事

貝蒂:如果中國消費反彈,航運擁堵可能會再次出現,但與全球經濟衰退相比,它不算一個太糟糕的問題。
2023年1月28日

航運業受中國出口需求減弱打擊

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需求減弱,加上供應鏈問題仍然存在,導致中國各大港口的航運取消增加。
2023年1月28日

2022給我們哪些投資教訓?

伍治堅:2022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因爲它打破了多個紀錄。因此很多讀者會產生以下疑問:發生了什麼?爲什麼?接下來怎麼辦?
2023年1月25日

蘋果如何將命運與中國綁定

過去20年,蘋果投入數十億美元,在中國建立起無與倫比的複雜供應鏈。隨著美中關係日益緊張,清算時刻即將到來。
2023年1月20日

大國衝突將危及美元特權

佐爾坦•波扎爾:基於美元的貨幣秩序已經受到了多方面挑戰,但有兩個因素尤爲突出——「去美元化」和央行數位幣。
2023年1月20日

如何化解迫在眉睫的全球債務危機

沃爾夫:目前沒有一種債務重組方式能讓負債累累的窮國有一個新的開始。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兩位知名債務專家發給我一個提議。
2023年1月20日

劉鶴在達佛斯向商界發出信號:「中國回來了」

在達佛斯的一個私人午餐會上,中國副總理與一批頂級企業高階主管會面,並告訴他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回來了。
2023年1月20日

國家統計局全年經濟數據解讀:中國經濟有望觸底反彈

葉勝舟:2023年政策主軸是「雙輪驅動」,同時統籌發展和安全,同時加強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同時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
2023年1月20日

美中關係走上一條兇險的道路

盧斯:現在不確定的不再是美中會不會脫鉤,而是會脫鉤到什麼程度。這個問題的很大一部分答案將在2023年變得清晰。
2023年1月19日

必和必拓:2023年中國將是大宗商品需求的「穩定性力量」

兩年來首批運往中國的澳洲煤炭預計將在下月抵達,這在事實上爲中澳煤炭貿易禁令畫上了句號,標誌着兩國外交關係開始解凍。
2023年1月19日

中國將經濟成長的希望寄託在中小企業身上

中小企業在產出、就業和稅收中佔大頭,但在疫情中受到了沉重打擊。中國經濟復甦的希望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小企業的動物精神。
2023年1月18日

展望2023:降低高儲蓄率能否促消費?

沈建光:去年高儲蓄源於新房銷售減少、理財資產迴流、消費減少所貢獻。儲蓄釋放對今年消費的拉動作用有不確定性。如何促進消費恢復?
2023年1月18日

《全球對話》第六期:專訪聯合國前副祕書長埃裏克•索爾海姆

此次專訪對象是前聯合國副祕書長、前挪威環境大臣埃裏克•索爾海姆,他一直以來對於中歐的洞察都是超越當下的起起伏伏,放眼整個大的週期。
2023年1月18日

劉鶴:中國已度過新冠感染高峯

這位中國副總理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恢復正常的速度超出政府預期。他還告訴投資者,中國不會搞計劃經濟。
2023年1月18日
|‹上一頁‹‹2930313233343536373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