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輿論

輿情驅動的時代,政策如何保持定力

劉遠舉:現代社會各種問題都是非常複雜的,不是靠看幾條短影片就能做出正確判斷的。政策應該在輿情面前保持定力,這纔是真正地對大家負責。
2024年3月29日

防疫政策如何贏得民衆的信任和滿意

徐海娜:新冠疫情絕對是一個「烏卡時代」的挑戰。這就要求政府和整個社會要非常地有「韌性」。
2022年12月12日

人們爲什麼越來越無法容忍不同意見?

聶日明:讓觀點之爭轉變成爲切身利益之痛,捲入到意識形態化的循環中,進而造成人羣對立和社會撕裂,對於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恐非幸事。
2022年8月25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司馬南們」至少當前不合時宜

曹辛:司馬南等網紅的共同立場是以左翼思想爲旗幟;操作方式是以民粹影響中國的內外政策。這在當前的中國國內形勢下,客觀上相當不合時宜。
2022年8月22日

「新兩個輿論場」的挑戰與機會

劉遠舉:演算法帶來流量形成資訊繭房,由此形成暴虐的民間輿論,也指向平臺本身,因爲平臺是「資本的」,短視的商業精英成爲了自己的掘墓人。
2022年1月11日

演算法推薦、資訊繭房與輿論投機

王鵬飛:在更大的層面上,資訊繭房中的羣體,會越來越大,透過沉默的螺旋,通向社會輿論的極化。
2021年11月26日

除了氣候承諾,中國還應向世界說什麼?

張銳:中國國際形象容易遭遇質疑式的「二元對立」解讀,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具有建設性的言論,可供國內未來氣候行動和氣候傳播借鑑參考。
2021年11月12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實現「國際傳播能力」和「國際話語權」的前提是實事求是

曹辛:提高中國的「國際傳播能力」和「國際話語權」,前提首先是要有基本的實事求是立場,並與被傳播對象之間尋找到認知上的最大公約數。
2021年6月7日

後真相時代與民主的終結

汪錚:這是一個思想與觀點氾濫而事實與真相不再重要的年代,人們觀點差異巨大又執著己見和歧視異見的年代。
2019年9月27日

與FT共進午餐:周濂

這位青年哲學學者走出書齋,與我們對話當下:如何在衆聲喧譁中堅持溫和理性?LGBT問題對今日中國爲何重要?大轉型時代,個體應當如何自處?
2019年7月2日

劉強東案風雲:如何抵抗輿論代理人之戰

宋志標:輿論代理人之戰不是是非之爭,而是數人頭、論規模。「公道自在人心」的樂觀說法在資訊操縱中完全不起效,很可能只會淪爲笑柄。
2019年5月6日

中國社會需要更多的「存疑主義」

嶽源:培養公衆的「存疑」意識,不僅能夠減少個人損失和社會成本,也能形成多元的意見環境,讓真理越辯越明。
2018年8月23日

世界越來越平,內外很難有別

笑蜀: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網路的普及,中國分割國內外兩個輿論市場的高牆正在坍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018年8月3日

崔範之爭背後的那些輿論、稅負往事

劉遠舉:神仙打架,百姓看戲,最終喫瓜羣衆中的少數人發現身上負擔又重了一層,而更多人則陶醉在打土豪的幻覺中,以爲自己福利多了一點。
2018年6月4日

浙大馮鋼事件中公共辯論爲何失範?

陳振鐸:浙大教授馮鋼四年前的一條微博再度引發風波。一場本可能深入展開的討論,爲何會偏離問題的出發點?
2017年11月1日

「辱華」演講呈現出的中國輿論場

劉遠舉:在柴靜的《穹頂之下》中,他們只批評數據的某處誤差;在楊舒平的演講中,他們假裝只看到了演講修辭的誇大。
2017年5月26日

中國中產階級正走向網路輿論前臺

李玲:中產階級從網路輿論中沉默的少數這一角色轉換出來,成爲主導力量,背後是中產階級對於自身處境的擔憂。
2017年2月20日

反對川普的國際主串流媒體錯了嗎?

劉波:民主、文明、包容的建設篳路藍縷,其毀滅卻往往在頃刻之間。始終提醒這種可能性,正是嚴肅媒體的職責所在。
2017年2月13日

科技與真理的奇怪矛盾

桑希爾:在我們這個時代,發現和傳播真理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人們只聽自己愛聽的故事,忽視不想聽的事實。
2016年10月19日

四起襲擊事件之後的德國輿情

楊祺軒:德國人對四起背景、原因不同的襲擊的討論,最終集中到了難民與安全政策上,顯現出「政治工具化」傾向。
2016年8月2日

酒店遇襲事件中的輿論偏離

陳賀振:在女生酒店遇襲事件的討論中,人們從一開始的表達憤怒,到之後的討論自衛方法,輿論在這樣的傳播過程中發生了偏離。而這種偏離,正在消解著輿論的合力, 無助於推動公共事件的解決。
2016年4月7日

「雞血捐款」暴露中國公益事業隱患

FT中文網撰稿人才讓多吉:安徽發生的「狗咬騙捐」事件再度挑起中國網民口水戰。習慣性地依靠「淚點」籌款,已成爲中國社會互助機制健康發展的最大隱患。
2015年10月26日

臺灣輿論中的族羣議題光譜

廈門大學教授鄒振東:「省籍議題」、「中國臺議題」和「統獨議題」,構成了臺灣輿論的三大主軸。但其實族羣議題是個假議題。中臺議題、統獨議題不過是爲了選票。
2015年9月9日

2014消失的「大V」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伴隨著「大V」的消失,「五毛」在2014的中國輿論場終於熬出頭,儼然登堂入室,而網信辦卻開始了世界範圍的遊說。
2014年12月26日
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