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預測

我們爲何對預言著迷?

FT專欄作家哈福德:儘管專家預言往往出錯,我們爲何還會對預言著迷?和喫薯片一樣,雖然人人都知道這沒多大好處,但那種短暫的快感讓我們難以抵抗。
2016年1月15日

50年後,麥肯錫還在嗎?

FT專欄作家凱拉韋:《麥肯錫季刊》已經50歲了,它刊出一篇重頭文章,用對未來50年的預測爲自己慶生。相比之下,我個人的預測截然不同。
2014年10月16日

預言:2114年的世界

未來一百年,人類如何應對氣候變化?醫藥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人類如何管理五花八門的風險?三位著名經濟學家分別給出了對2114年世界的預言。
2014年3月10日

經濟學家沒有「水晶球」

FT專欄作家布里坦:與其過度依賴極不靠譜的預測,我們不妨採用「應變規劃方法」。例如,與其問「會發生什麼?」不如問「如果發生了,我們該怎麼做?」
2014年2月6日

經濟學家漫遊未來

FT專欄作家庫柏:從父母有能力操縱子女的基因,到「終生意義上的一夫多妻制」,經濟學家們在《100年後》一書中集思廣益,爲我們的重孫輩所處的世界勾勒出一些可能的輪廓。
2014年2月5日

預測天氣和預測銀行危機是兩碼事

FT專欄作家凱:和天氣預報不同,由於經濟衰退、地產泡沫和銀行破產屬於相對罕見事件,因此經濟學家往往只能將經濟模型修正得能更好地解釋過去,而非預測未來。
2013年8月20日

經濟學家不要自以爲是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斯坦恩•瑞傑:經濟學家對經濟形勢的預測錯得離譜。他們已成爲了過分自信的犧牲品,而過於自信會導致狂妄。經濟學家們都放鬆了警惕。
2012年3月30日

央行官員無法預測未來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榮休教授古德哈特:無論是央行官員還是其他任何人,都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預測幾個季度之後的產出、通膨或利率波動。
2012年2月7日

經濟「天氣預報」?

FT專欄作家哈福德:我們也許可以期待有一天,透過電腦的實時收集,真實的經濟數據能夠變得像財經頻道上的圖表一樣易於收集和傳播。
2011年8月19日

市場的瑕疵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貝克漢姆不做計算也能踢出精準的球。弗利德曼和薩維奇因此認爲,在經濟推理中使用非現實假設是妥當的。但經濟與市場並不像貝氏弧線那麼完美。
2011年1月18日

2011年七大商業預測

FT專欄作家加普:凱恩斯的「動物精神」正在迴歸。有鑑於此,我對2011年商業領域作出了七個預測。
2010年12月31日

經濟學家並非預言家

FT專欄作家布里坦:金融危機表明,經濟學家並不具備及時識別轉折點和系統性失靈的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經濟學本身是毫無價值的。
2009年8月19日

經濟預測,慾望永不眠

insatiable|貪得無厭的;不知足的 impunity|不受懲罰,免責 dissenter|持異見者 「25 standard deviation」|高盛公司的首席財務長大衛·維尼亞在2007年8月對FT說,他的員工看到市場上出現了「好幾天25個標準差」的現象。倫敦商學院教授丹尼爾森估測高盛公司已經好幾天遭到了史無前例的慘重損失。這大概每多少年纔出現一次呢?文章中給出了數字。 bloviation|長篇大論 psephology|選舉學 Exhibit A|【法律】證據甲(當庭首先出示的或主要的證據,也指重要的人證或物證)
2024年5月9日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