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銀行

英國分析師成立銀行向中小企業放貸

將以傳統方式,吸納存款爲放貸融資
2009年9月7日

歐洲數國政府因紓困銀行仍面臨賬面虧損

但美國和瑞士均因紓困本國銀行獲利
2009年8月24日

Lex專欄:美國銀行倒閉成本

一般說來,與小銀行相比,大型銀行的破產成本相對較小。而事實證明,本輪危機中銀行倒閉的代價比以往都要高。
2009年8月21日

美國州立養老基金反對破產銀行收購新規

表示新規將給美國銀行業復甦帶來「降溫」效應
2009年8月21日

分析:美銀行發「透支財」

美國各銀行今年收取的客戶透支費將達到創紀錄的385億美元,透支費已成爲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2009年8月11日

美聯準購買證券令華爾街牟取巨利

令人擔心美國央行在與民營部門交易時談判力度不夠
2009年8月3日

報告:華爾街鉅虧銀行獎金照發

花旗和美林共向1400餘名僱員支付百萬美元級獎金
2009年7月31日

如何拴住金融巨獸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監管機構正在設法解決某些金融機構「太大而不能倒閉」的問題,我要是銀行家,肯定會對他們裝模裝樣、方向錯誤的努力竊笑不已。
2009年7月28日

Lex專欄:德國遲到的信貸緊縮

調查顯示,有近一半的德國企業目前難以從銀行獲得資金。信貸枯竭將令德國中小企業面臨比出口下降更大的打擊。
2009年7月23日

法國財長:銀行重新發放固定獎金「太可恥」

要求G20對此採取遏制措施
2009年7月22日

華爾街迴歸精品銀行?

在華爾街一些大銀行高利潤業務陷入一團糟之際,以提供諮詢服務爲主的精品銀行,似乎碩果累累。今年迄今,它們賺得14%的全球併購收費,份額之高前所未有。
2009年7月20日

讓誰來管銀行?

FT專欄作家約翰•凱:我們的銀行可不是由笨蛋管的,而是由能人經營的。可是,如果這些能人的抱負超出其能力,那是因爲其抱負也許超出了所有人的能力。
2009年7月14日

中國各銀行爲何競相放貸?

FT駐華記者馬利德:中國各銀行向外撒錢的方式,說明政府作爲銀行正式擁有者的持久影響力。中國各銀行外資股東的想法,是無關緊要的。
2009年7月13日

Lex專欄:中國放貸量堪憂

中國各銀行在今年頭5個月發放5.84兆元人民幣新貸款,幾乎是去年同期的三倍。高盛預期,鑑於各銀行急於提高季度放貸總額,6月份貸款量將再次飆升。
2009年7月9日

世貿總幹事:銀行紓困可能危及貿易

拉米預計,今年外國直接投資將下降50%
2009年7月6日

應該減少監管

Arcus Research分析師塔斯克:經過「失去的10年」,日本得出的結論是,應該減少監管,擴大股東影響力,建設更強健的市場。歐美當前主流觀點與此形成鮮明對照。
2009年6月26日

美國金融監管白皮書的妥協

美國剛發表的金融白皮書中,沒有恢復實施雙重銀行體系的跡象,也沒有大規模整合銀行業監管機構的痕跡。
2009年6月19日

歐央行:歐元區銀行可能再虧2830億美元

不良貸款已取代證券虧損,日益成爲銀行虧損主因
2009年6月16日

美十大金融機構獲准償還680億美元政府紓困資金

引發市場對花旗、美銀等其它大銀行競爭力的質疑
2009年6月10日

美歐銀行壓力測試爲何不同?(下)

歐洲各國銀行面臨的問題種類繁多,爲其設計壓力測試系統也很複雜。若在歐洲強力推行美國式壓力測試,很可能行不通。
2009年5月22日

美歐銀行壓力測試爲何不同?(上)

美國和德國對銀行壓力測試截然不同的看法,突顯美國與歐洲之間的政治分歧——而這一次則與如何應對金融危機有關。
2009年5月21日

日本欲打造「全能銀行」

利用金融危機提升投資銀行業務技能,以參與全球競爭
2009年5月18日

蓋特納:美國金融體系開始癒合

美國財長承諾,將把大銀行歸還的紓困資金投入小型社區銀行
2009年5月14日

爲什麼不讓銀行破產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馬修•理查森、魯裏埃爾•魯比尼:全球各國政府向金融體系投入數萬億美元,以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但根據「創造性破壞」理論,爲保障資本主義機制,應該讓無力償債的銀行破產。
2009年5月13日
|‹上一頁‹‹8182838485868788899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