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FT社評:中國經濟放緩VS希臘危機

中國經濟放緩和亞洲進口縮減嚴重阻礙世界經濟,導致的大宗商品暴跌令南美受影響最嚴重,即便大宗商品下跌有助其他國家。但歐洲經濟受到的威脅可能遠不止希臘危機。
2015年7月9日

美聯準對加息時機仍存分歧

6月議息會議記錄顯示,對多數成員來說,即使情況繼續穩步改善,支援利率調整仍爲時過早
2015年7月9日

美聯準會議紀要:6月加息可能性降低

4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美聯準對經濟復甦力度存疑,FOMC多數人認爲6月加息條件不成熟
2015年5月21日

英國生活水準辯論的現實意義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英國家庭實際收入中值在本財年將恢復到2007-08年的水準,這是否意味著英國關於「生活水準」的辯論應當結束了?答案是否定的。
2015年3月11日

低油價提振美國汽車銷量

去年12月美國汽車銷量同比成長13%,讓2014年成爲美國汽車業表現最強勁的年份之一
2015年1月6日

經濟沉痾需猛藥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近期金融危機的源頭在於長期結構性疲弱。如果不想剛走出危機就又走向下一場危機,政策必須解決這些疲弱問題。答案可能是非常規的,但罕見的疾病就需要特殊的治療方案。
2014年11月28日

不應誇大世界經濟放緩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IMF總裁拉加德用「新平庸」形容世界經濟的新常態。隨著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國家同時陷入滯脹,人們開始擔心,經濟放緩的態勢可能將延續到更遙遠的未來。危機真的會捲土重來麼?
2014年10月17日

全球經濟的喜與憂

FT經濟編輯賈爾斯:中國今年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發達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的佔比則在不斷下降。但新數據顯示,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多年來一直在放緩。
2014年10月13日

美聯準重申「維持低利率」指引

但新的利率預測表明,開始加息後,加息步伐將會更快
2014年9月18日

德國是如何降低失業率的?

斯里-庫馬爾全球策略公司總裁斯里-庫馬爾:德國提升就業率的經驗值得借鑑:鼓勵找工作,而非提供慷慨的福利;獎勵僱員更新技能;降低僱主社保負擔。
2014年8月6日

繁榮也許會讓你失望

FT專欄作家庫柏:經濟低迷時,社會更加擔憂貧困和不平等。但在經濟復甦後,價值觀會發生變化,對金錢和消費的崇拜會上升,而窮人將被遺忘。
2014年6月4日

IMF: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下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3.6%,明年成長3.9%
2014年4月9日

FT社評:不要只盯著財政政策

人們不應只盯著財政政策,銀行業的狀況和供應面的制約因素在決定一國的經濟前景方面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OECD近期的一份研究說明了這一點。
2014年2月24日

G20將再動用2兆美元刺激世界經濟

G20財長及央行行長雪梨會議的關注重點從倡導財政緊縮轉向促進經濟成長
2014年2月24日

後危機時代的全球挑戰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全球經濟應當如何走出危機?美國需要捨棄債務辯論中的愚蠢言論,歐元區需要擴大需求和提高通膨率,中國、巴西、印度等新興國家則需要另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
2014年2月8日

2014:美英復甦可能底氣不足

FT專欄作家盧斯:美國成長加速並不能掩蓋一個事實:它正在經歷史上最弱的一次復甦。英國也是如此。美英不應誤以爲好日子就要來了。
2014年1月29日

IMF就全球經濟弱點發出警告

稱發達經濟體仍需嚴防通縮,新興經濟體可能遭遇資本外逃
2014年1月22日

英國上調成長預期

歐洲央行則發佈了有關歐元區復甦的悲觀評估
2013年12月6日

高收入經濟體前景堪憂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全球金融危機是由金融過度行爲所導致,後者本身就掩蓋了經濟中早已存在的結構缺陷。因此僅僅恢復金融體系的健康,不太可能帶來完全復甦。
2013年11月26日

歐元區和日本第三季經濟成長令人失望

歐元區增速僅爲0.1%,日本則降至1.9%,擊碎了有關全球經濟復甦將在下半年提速的希望
2013年11月15日

西班牙艱難擺脫兩年衰退

第三季度微幅成長0.1%,結束連續9個季度產出下滑的困境
2013年10月24日

世界經濟仍危機四伏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全球四大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僅帶來失望,高收入經濟體依然脆弱,新興經濟體也頭頂逆風,而中國經濟轉型讓經濟成長面臨突變的風險。
2013年10月16日

脆弱的全球經濟復甦

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莫迪:全球經濟基本上停滯不前,有關經濟復甦的好訊息能夠推動全球經濟成長,但負面訊息以及政策錯誤可能導致經濟惡化。
2013年10月11日

生產率不是一切

FT專欄作家布里坦:生產率是個不錯的指標,它至少不會排除工作與休閒的選擇。但我認爲,更好的指標是增量資本產出比率。
2013年9月24日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