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矽谷

新創企業融資應量力而行

紐約合廣投資聯合創辦人威爾遜認爲,新創公司在種子階段和A輪的融資額,與公司的發展狀況往往成反比關係,融資越多,公司未必越成功。
2014年10月27日

抗議「矽谷式歧視」

與種族歧視抗爭數十年的牧師傑克遜認爲,非洲裔美國人在科技創新聖地遭遇到嚴重排斥,科技大佬們偏愛的僱員人羣並非如他們的用戶那樣充滿多元化。
2014年10月14日

智力資本時代不再需要銀行家

Fusion高級編輯薩爾蒙:在今年矽谷的併購交易中,缺失了一個因素:銀行家。在完成大額交易的時候,許多買方完全沒有求助任何投行。
2014年9月3日

虛擬實境開闢電視新前沿

矽谷新創公司Jaunt試圖開發電影化的虛擬實境技術,讓觀衆身臨其境般地觀賞劇情。但有人指出,這將令人失去與家人一同觀看電視的社交樂趣。
2014年8月11日

爲什麼是矽谷?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成功者的故事總是會被包裝再造,D君的創業似乎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北京奮鬥故事。但如不是矽谷,相信那又會是另一條人生的道路。
2014年6月9日

矽谷新貴兄弟的家

兄弟倆是線上支付公司Stripe的創辦人,公司估值17億美金。25歲的哥哥和23歲的弟弟分別從哈佛和MIT退學。他們住在舊金山教會區的二居室裏。
2014年5月20日

「偉大社會」構想成就矽谷

卡託研究所艾亞爾:林登•強森總統1965年簽署的移民法案結束了幾十年的移民歧視,吸引世界各地的菁英匯聚美國,並推動美國成爲全球最富創造力的經濟體。
2014年2月18日

成功不僅屬於矽谷的科技企業

Skype聯合創辦人曾斯特羅姆:儘管關於科技霸主地位的地域之戰引人注目,但這場戰爭會讓地理位置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在網路時代,偉大的公司可能來自任何地方。
2014年2月10日

矽谷企業將爲自滿買單

FT美國西海岸執行主編沃特斯:在矽谷,似乎每家創業公司都相信自己將改變世界,或至少能顛覆一些行業。這種技術上的傲慢情結並不新鮮。
2014年1月28日

達佛斯應學矽谷

FT專欄作家加普:儘管有數不清的聚會和活動,但達佛斯給人的感覺是古老和古板,與科技企業在一起纔會讓人感到興奮,它們是革命者。
2014年1月26日

科技企業——下一批「公敵」?

FT管理編輯希爾:就像銀行業在金融危機後成爲衆矢之的一樣,最近,一些科技業巨擘企業也受到了各方的責難。我認爲,科技業高階主管應該及時聆聽公衆的聲音。
2013年6月5日

去矽谷不是觀光

FT美國西海岸執行主編沃特斯:爲了不讓矽谷之行成爲觀光,來訪者必須正確領會矽谷文化的精髓,並將這些精髓注入本企業的文化中。
2013年4月23日

矽谷企業組建遊說集團遭抨擊

批評者認爲此舉是不必要的政治干預,必將招致猛烈負面報導
2013年4月10日

矽谷正在重新發現矽

受益於蘋果公司掀起的「硬體+軟體」一體化潮流,美國電子製造業正在復甦。加州湧現出許多消費電子產品新創企業,它們可能會把更多製造業帶回美國。
2013年4月8日

矽谷仍是最佳創業中心

Summly的成功不足以說明倫敦已能挑戰矽谷作爲科技與創新中心的地位,相對於已發展得非常成熟的矽谷,倫敦仍只是個「早熟的孩子」。
2013年4月3日

矽谷食品行銷新模式

相對於食品店或隨機派發樣品,滲透進科技企業的餐廳、俘虜技術達人們的味蕾不僅是更爲有效的行銷方式。矽谷大量收入不菲,背景顯赫的工程師,也是口碑傳播的絕佳人羣。
2013年2月21日

位元世界的原子革命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師北宸:開源硬體、3D印表機及硬體駭客們正在把硬體製作變得小衆化和個性化。大量新型硬體公司的湧現,印證了新一輪「硬體時代」的到來。
2012年12月12日

書評:矽谷科技企業的「溫室」

FT記者布拉德肖:經過3個月的實地考察,斯特羅斯記錄了矽谷孵化器Y Combinator扶持企業創業的全過程。斯特羅斯將他的這本新書命名爲《發射臺》。
2012年9月28日

新一輪科技泡沫又將破滅

商業評論員布勞頓:創立一家科技企業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容易,但優秀的創意仍和以前一樣稀少。當前的這輪科技熱潮隻影響到我們生活的邊緣。
2012年8月28日

微軟再次醞釀收購Yahoo

微軟捲土重來,意圖收購Yahoo。有分析師指出,全面收購對微軟的吸引力之一是:可以擴展微軟在中國市場的業務。
2011年11月30日

矽谷人才爭奪戰

大公司紛紛提高薪酬和獎金,以防老員工「叛敵」。初級工程師的薪酬去年上漲了30-50%,一些新創企業開始拉攏尚未畢業的大學生
2011年7月25日

矽谷的狂熱:科技泡沫1.5版

前美國財政部長顧問拉特納:科技企業的估值再次直衝雲霄,今天的局面與十年前的網路泡沫極爲相似。也許這輪狂熱還能維持一段時間,但估值的調整將十分痛苦。
2011年6月2日

別做複製矽谷的夢了

FT撰稿人布勞頓:倫敦總希望建立一個自己的矽谷,可這只是一種癡心妄想。倫敦應培養一種自發的企業文化,在它本已充滿活力的行業頂上建造「尖塔」。
2011年5月31日

曼哈頓「矽巷」的兩位創業者

博思威克和魏斯曼把公司設在紐約曼哈頓「矽巷」,他們希望幫助一批網路公司走向成熟,能夠用自己的現金流而非投資者的資金,對初期創意進行更多的投資。
2011年4月2日
|‹上一頁‹‹678910111213141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