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民主作者

《親愛的安德烈》由臺灣女作家龍應臺跟兒子安德烈合著而成。
2015年4月23日

循環的歷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赫爾岑和「十二月黨人」都是俄國史上的「異端」,是專制下的自由派。從戈巴契夫到葉利欽的15年,只是俄羅斯歷史另一個「自由的幻象」嗎?
2015年2月26日

「我們的反省比笑聲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七十年代的蘇聯,絕大部知識分子接受了現狀。青年人則擁抱了一種嘲諷文化。他們不僅拋棄了「共產主義理想」,也拋棄了理想本身。
2015年2月5日

博爾赫斯與Google Glass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網路革命正在摧毀古登堡與工業革命共同塑造的社會結構、人類心理,一個口語文化、部落式的社羣,正在浮現,「閱讀型公衆」正被瓦解。
2015年1月22日

望執政者放眼,知識分子超越

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爲了長遠利益,執政者更應克服自己的短視和克服自己的人性弱點。知識分子則應以天下爲懷,以推行天道爲自己的職責。
2015年1月16日

掃廁所、寫檢查與挖思想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能讓知識分子斯文掃地的最有效辦法,恐怕就是文革造反派們發明的「掃廁所」。與廁所爲伍,受人尊敬的一變成爲彎腰逐臭者,人生沉入谷底。
2015年1月15日

卡夫卡的安全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感到力不從心,擔心自己不僅無法實現自我設想,反陷入相反的例證——逃避道德責任的知識分子、缺乏深度的作家、毫無章法的創業者……
2015年1月8日

好智庫是怎樣煉成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做智庫研究,不需太高的智商,但需多面手。智庫旨在影響決策,卻不能亦步亦趨地跟在政府後面,智庫戰略學不來,靠的還是團隊的基因。
2014年12月1日

非典型創業日誌(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若你看到1880年代美國人對石油、鐵路的巨大崇拜,你一定對所謂BAT令人生畏的崇敬感到相似,這像是人文主義者對物質與技術的天然排斥。
2014年10月30日

在凱恩斯的左邊、馬克思的右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全球經濟又陷入持久低迷,貧富不均越發嚴重,民衆不滿積聚。如果拉斯基生在這個時代,一定還會非常激憤,但回顧20世紀,知識分子該如何選擇?
2014年10月20日

緣何又聞「鬥爭哲學」?

中國問題觀察者鄧聿文:中國當局最近忙著純潔意識形態,更有黨校老師公開談論「八種新的鬥爭」。中國要真正進步與開放,就不能給知識分子再帶上思想的緊箍咒。
2014年8月1日

幽明之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現了一批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但他們是最後一批。知識界漸漸凋敝,隨後登場的不過是一些受過學院訓練的庸庸碌碌之輩。
2014年6月30日

朋友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上一代知識分子羣落在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轉變時瓦解,而我們這一代則走在他們的裂變邏輯上,繼續分化、邊緣化,最終變得更爲荒唐起來。
2013年12月19日

跳來跳去的狐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專家可分爲兩種,「刺蝟」更容易成爲學術大師或公共知識分子,他們有「深刻的片面性」。「狐狸」的好處則是,他們能傳播思想的種子。
2013年12月16日

葉篤正生前訪談:中國教育思想的失敗

中國氣象學家葉篤正10月16日逝世。葉篤正在2011年接受中國媒體人馬國川專訪時表示:「現在的教育思想完全是失敗的。」中國教育體制不容易出大師原因就在教育思想。
2013年10月22日

烏鴉的熱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連清川:如今人們狂歡於娛樂,很像喜鵲。寫出《大江大海1949》的龍應臺和《血是熱的》的錢理羣,則是不合時宜的烏鴉。
2012年11月5日

想像的優越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嚴飛:海德格爾曾說思想之業是危險的,優越感並不是值得誇讚的高雅趣味,卻偏被學院中人奉爲高於大衆的精英式標籤,需謹防犬儒化生存成最常態治學之道。
2012年8月13日

時代的稻草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我的確擔心自己成爲這個時代的稻草人。這個稻草人不是插在那個軍閥混戰、民族屈辱的田野,而是生活在一個國家空前繁榮、強大的時刻。
2011年7月7日

誰是知識分子?

香港傳媒從業者杜婷:在中國,知識分子的概念是模糊的,在很多人意識中知識分子只是和知識有著簡單聯繫的一批人。
2009年10月14日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