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日本防衛白皮書加碼渲染中國威脅

白皮書著重展示了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地的照片,還詳細描述了中方「強行改變現狀的努力」
2015年7月21日

安倍晉三被批「閹割日本媒體」

日本媒體並未報導安倍在沖繩遭遇的抗議,批評者稱,這說明安倍成功「閹割」了日媒
2017年1月23日

安倍晉三民意支援率創新低

安倍大力推行的國家安全改革正威脅到他的經濟計劃
2015年6月15日

安倍美國演講未就日本二戰歷史道歉

作爲史上首位在美國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中發表演講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沒有就日本二戰歷史做出直接道歉。他在演講中,幾乎沒有流露出對日本戰時歷史有任何地方需要懺悔的意思。
2015年4月30日

默克爾介入日本戰爭責任辯論

正在日本訪問的德國總理稱,德國面對自身歷史是「坦率而真誠」的
2015年3月10日

書評:日本悲劇的根源

FT亞洲版主編皮林:日本從未完全摧毀其舊秩序,美國佔領期間放棄廢除天皇,讓舊狀態得以延續至今。日本的悲劇在於它只是把現代國家的外表嫁接到原有的體制之上。
2015年1月19日

東山再起的自民黨面臨地區考驗

三年前,自民黨在大選中慘敗於在野黨日本民主黨。昨日,自民黨在大選中大幅勝出。這場勝利對於日本與美國、中國和該地區其他鄰國的關係,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2012年12月17日

日本政壇的怪客二人組

石原慎太郎與橋下徹的結盟看起來更像是出於方便考慮,而非旨在結成長期合作關係。二人領導的日本維新會政治主張混亂,導致公衆支援率相對較低。
2012年12月13日

FT社評:安倍晉三歸來

五年前突然辭職的安倍晉三捲土重來,成爲日本最有希望的首相候選人,這一是因爲中國外交政策失誤,二是因爲日本政治體制狀況不佳,無法產生更好的候選人。
2012年12月10日

日本右轉是虛弱之象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中國官員似乎非常擔憂日本右翼軍國主義捲土重來,但是日本社會的主流是嚮往和平的。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日本在國際事務中變得過於強大,而是它可能變得虛弱和內向。
2012年11月29日

日本小黨派爭當「第三極」

石原慎太郎的太陽黨四天內就與橋下徹的日本維新黨合併,他們將與其他政黨爭奪成爲能與朝野兩黨對抗的「第三極」勢力的機會。
2017年1月23日

小澤一郎仍是日本最好選擇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蔡成平:有日本政界「破壞王」之稱的小澤一郎近期因訴訟再成焦點。他的惡人形象其實多源自「敵人」的誇大,包括自民黨、美國人、媒體和檢方。
2012年5月17日

日本未來的三大挑戰

中國內地撰稿人羅天昊:本月是日本大地震一週年。但對於日本人來說,對於未來,還有比地震影響更深遠的因素。能否走出三大困境,將關係日本未來百年國運。
2012年3月23日

從TPP爭議看日本政情

日本亞太政經調研中心理事長蔡成平:與一些海外媒體宣傳的不同,日本多數民衆贊成加入TPP,但大力推動其談判進程的野田內閣的支援率卻在下降,這是爲什麼?
2011年11月25日

FT社評:日本政治程式的缺陷

在其他議會制政體中,首相也並非總是由公衆選舉產生。但在日本,這種不透明是一種常態,這有損於民主和問責。領導人的頻繁更迭已經讓日本在戰略上喪失了方向。
2011年8月30日

野田當選日本民主黨黨魁

現年54歲的野田佳彥先前擔任日本財務大臣,是民主黨內相對保守的一員。他在對外政策上則是鷹派,他的當選可能會引發亞洲鄰國的擔憂。
2011年8月30日

菅直人挫敗不信任案

日本首相在投票前宣佈,他將在救災工作有一定進展後辭職
2011年6月3日

菅直人:地震帶來結構性改革良機

日本首相稱,不會滿足於僅僅解決核危機並重建被毀的沿海村落
2011年5月25日

菅直人:日本需徹底改革核電監管

日本首相特別提到核能監督機構和促進核能發展部門同屬一家的問題
2011年5月19日

日本百年來的三大戰略失誤

釣魚島事件,只是一個縮影,折射了日本對於中國,對於世界的認知,而從最近100年的歷史上看,日本一直是一個精於計算,卻缺少雄才大略的國家。
2010年9月25日

沒有贏者的比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中日雙方的輿論,似乎都從輸贏二元對立的角度,評估這次中日扣船風波,但其實這是一場「沒有贏者的比賽」。
2010年9月26日
上一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