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專訪尼古拉斯•博古睿:思想改變世界

黎蓉:對人類社會未來的思考令曾經華爾街金字塔頂端的金融家尼古拉斯回到少年時的激情:哲學。他從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中汲取靈感。
2021年10月14日

應對新冠威脅需要強而有效的全球治理

沈逸:正確的做法不是退回到各自關閉國界的封閉狀態,而是形成有效的跨國協調機制,以強而有效的全球治理應對挑戰。
2020年3月30日

全球難民論壇顯示難民救助進展緩慢

全球去年被迫流離失所者達到創紀錄的7100萬人,包括2600萬難民。但民族主義抬頭導致政治家在難民問題上左右爲難。
2019年12月30日

呼喚負責任、講道義、懂節制、守規制的「一帶一路」

張鋒:「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使命是縮小中西全球治理模式之間的差異、擴大它們的交集,這就需要它不斷完善。
2019年4月30日

美國警告中國對多邊貸款機構的影響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最高官員馬爾帕斯警告稱,世界銀行等美國主導的國際機構面臨被中國勢力俘獲的風險。
2018年12月21日

改革全球治理 應對百姓關切

安德松:雖然衝突和核擴散是具有潛在災難性影響的全球問題,但全球挑戰基金會發現,它們並不是新興經濟體民衆的首要擔憂對象。
2018年9月18日

中國對國際組織的參與度應當提高

陳功:中國不能總是等到被國際上強大勢力擠兌得「哇哇叫」的時候,纔想到「朋友圈」那些事,必須提早準備。
2018年5月31日

世界進步帶來新挑戰

沃爾夫:過去半個世紀里人類取得了非凡進步。但這些進步也帶來了新挑戰。最大的風險是全球衝突和環境災難。
2018年5月31日

中國應積極填補美國的領袖空缺

黎蝸藤:美國退出後中國繼續支援巴黎協定展示領袖風範。在接收難民和參加世界軍事治理方面中國也應有所作爲。
2017年7月10日

從全球治理改革到重塑國際秩序

何亞非:當前對「全球自由秩序」利弊和存續的辯論是新世紀國際秩序重塑進程的先行。中國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2017年3月27日

中美會爭奪全球治理主導權嗎?

姚洋:中國和美國已經成爲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政治對手,世界無法承受中美展開一場爭奪全球經濟治理主導地位的競賽。
2017年3月3日

亞投行不是另起爐竈

甘思德:西方認爲中國提出亞投行的目的是另起爐竈,並指責中國要推翻二戰結束後的經濟體系。這是不正確的。
2016年11月25日

中美關係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中央黨校陳建奇:中美談判議題不僅侷限於傳統雙邊領域,而且將世界銀行、G20等議題置於更突出位置。這既顯示兩國特殊之處,更突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建設已成焦點。
2015年9月29日

全球經濟治理走向「後美國時代」?

北京大學王勇:歐洲與其他美國盟國積極投身亞投行,在微妙的國際金融政治的天平上向新興經濟體靠攏,預示著全球經濟治理正進入力量更平衡時期。主導權和投票權淡化,治理形勢也將更復雜。
2015年3月31日

習奧談,談什麼?

天則經濟研究所茅於軾:如果中美對全球性的問題視而不見,只談兩國的雙邊關係,那就是對全世界人民的不負責任。其中和平與裁軍勢必成爲重點議題。
2015年3月31日

書評:一位懷疑全球治理效率的樂觀者

FT資本市場編輯阿特金斯:曾在世行供職的戈爾丁提出,在《諸國分裂》一書中探討了全球治理失敗的原因,提出了補救之道。
2013年4月17日

新國家主義死灰復燃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多邊主義時代在讓位於新的國家主義時代。自1945年以來試驗過合作式全球治理後,我們正在重返19世紀的「國家世界」。
2011年11月8日

2010年:全球治理乏善可陳

FT社評:世界本應在2010年建立健全的機制來應對主權債務危機和全球經常賬戶失衡,但它拿出來的卻是些短期協議,雖然避開了迫在眉睫的危機,但也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2010年12月31日

全球治理怎麼了?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人們本指望G20能解決全球協作遇到的問題,但隨著危機過去,一同逝去的還有合作和協作的必要性。修修補補可能確實是我們所能期望的最好結果。
2010年7月8日

不要指望「全球治理」

歐洲全球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拉茲恩•薩利:信奉全球治理的人士主張,由於更多問題具有全球性,因此更多解決方案也應具有全球性。此次全球經濟危機讓全球治理的呼聲更爲緊迫。
2009年3月25日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