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東

西亞北非政府打擊民衆抗議

利比亞和巴林政權開始堅決打擊對反對勢力
2011年3月17日

巴林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沙烏地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派軍警進駐巴林,令中東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2011年3月16日

歐洲高官:軍事幹預利比亞「時機已過」

一些歐洲高級官員表示,英法已錯失機遇,而卡扎菲可能在幾周內就把起義鎮壓下去
2011年3月16日

Lex專欄:市場該抵制恐慌

在中東陷入動盪、日本有可能發生核災難之際,人們很難保持平靜。通常,在別人四散逃離時保持鎮定是明智之舉。但大量挪動資金則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2011年3月16日

沙烏地向巴林派出1000名士兵

以解救巴林的皇室家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表示已向巴林派出500名警員
2011年3月15日

如何實現中東民主與繁榮?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即使卡扎菲最終被推翻,也不能保證這些長期處於專制統治下的社會能順利實現自由民主和經濟繁榮。我認爲,應該爲中東設置五個路標。
2011年3月14日

利比亞叛軍警告不支援禁飛區的國家

稱如果他們推翻了卡扎菲,便可能對這些國家實施石油禁運
2011年3月14日

如何讓卡扎菲垮臺?

英國前外交官羅斯:針對屠殺本國人民的卡扎菲,國際社會與其軍事幹預,不如採取抵制、孤立、破壞等非暴力措施,包括對利比亞高官發出個人警告。
2011年3月11日

受卡扎菲牽連的LSE院長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長戴維斯是英國的異數,無論是與左翼還是右翼政界人士打交道,他都能輕鬆而成功地與之共事。但在上週,這位通才卻栽了跟頭。
2011年3月11日

仁慈的獨裁比暴政好

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卡普蘭:仁慈的獨裁者雖然獨裁,但他的統治對於他的人民並非一點好處都沒有。人們會認識到,戰勝暴政遠非舉行選舉那麼簡單。
2011年3月10日

卡扎菲轟炸叛軍控制的石油設施

錫德爾港口4座油罐爆炸,產生大量黑煙,全球油價隨之上漲
2011年3月10日

中東鉅變對英國的教訓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中東和北非的民變浪潮顯示,無論從經濟、能源安全和移民控制上來說,推動那些國家實現民主轉型,才符合英國利益。
2011年3月9日

利比亞央行行長神祕失蹤

本達拉掌控卡扎菲金融大權,銀行家們和反對派迫切希望瞭解他是否仍然忠於卡扎菲
2011年3月9日

如何與獨裁者打交道?

前英國駐聯合國大使傑里米•格林斯托克:在與那些剝奪本國民衆自由和個人權利的政體打交道時,西方應該更加小心謹慎。民主國家需要弄清楚:哪些獨裁者可以打交道?如何與他們打交道?
2011年3月8日

破解「資源詛咒」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喬治•索羅斯:在中東和北非一些國家,石油收入支撐腐敗政權,卻沒有造福人民。事實表明,提高石油業、採礦業等自然資源行業的透明度,有助於破解「資源詛咒」。
2011年3月8日

賣水果的布阿齊茲

世界可能已經忘記了穆罕默德•布阿齊茲這個名字。但是,當席捲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被載入史冊時,世人會記住這個26歲的突尼西亞青年。
2011年3月7日

美國不想再當世界警察

從國防部長蓋茲宣佈美國不太可能再向海外大規模派遣地面部隊,到華盛頓圍繞利比亞局勢的冷靜辯論,種種跡象顯示,美國正從積極干涉主義轉向相對孤立主義。
2011年3月7日

利比亞瀕臨全面內戰

忠於卡扎菲的政府軍在飛機和大砲支援下對叛軍展開反攻
2011年3月7日

中國公共安全支出首超國防支出

去年用於維護國內公共安全的支出成長15.6%,突顯政府對社會不安定的擔憂
2011年3月7日

利比亞危機:中國難以置身事外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無論是出動空軍和海軍撤僑,還是在聯合國投票支援將卡扎菲提交國際刑事法院,利比亞事件都說明,隨著中國企業和公民「走出去」,中國在海外發生危機時置身事外的能力逐漸下降,「不干涉」政策的侷限性日益明顯。
2011年3月4日

中東動盪:自由vs石油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中東和北非目前的政治動盪很可能是一個歷史性分水嶺。石油危機可能相當重要,但它遠非一場災難,而且可能是短暫的。總體而言,長期政治影響似乎遠遠大於經濟影響。
2011年3月4日

分析:中印加快戰略石油儲備建設

西方早在30年前就開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中國只是近年才啓動戰略儲備計劃,印度在這方面比中國更落後。中東動亂可能促使中印加快建立石油儲備的步伐。
2011年3月4日

葉門總統被迫考慮「退出戰略」

抗議活動持續不斷,反對派要求薩利赫最遲在年底交出實權
2011年3月4日

美國可能是中東危機的大贏家

Guggenheim Partners首席投資官邁納德:中東的事件將推升油價,加劇新興市場通膨,促使它們收緊政策、減慢成長步伐,進而拖累到歐洲。而美國金融市場將坐收漁利。
2011年3月3日
|‹上一頁‹‹252627282930313233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