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塑造本世紀前十年的50人:政治篇

在本世紀前十年結束之時,英國《金融時報》在政治、文化經濟商業四個領域,共挑選出引領或塑造這10年全球變革的50人。這份名單也許頗具主觀性——這50人背景各異、譭譽參半——但是我們試圖找出的是在過去10年中,給全球或他(她)所在地區或行業帶來的影響最大、最深刻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

提示:滑鼠點擊圖片可翻頁

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
伊朗總統

儘管艾哈邁迪內賈德不是伊朗最高領袖,但自他2005年出任伊朗總統起,就成了這個伊斯蘭共和國蔑視西方阻撓堅持進行核研發的代言人。

2009年他在一場結果有爭議的選舉中連任,但他的對手職責他舞弊,在全國各地引發廣泛的抗議活動。他的好戰性格爲伊朗招致了許多批評之聲,並讓許多伊朗人轉而反對他們的統治者。

本拉登(Osama bin Laden)
基地組織領導人

本拉登是9/11美國襲擊事件的幕後策劃者,而這一事件對過去十年全球格局的影響超過了其它任何事件。9/11導致美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並在之後幾年,在英國、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引發了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

本拉登至今仍是基地組織和全球聖戰運動的精神領袖。西方情報機構相信他還在健在,生活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區,受到數百個核心追隨者的保護。即使在今天,如果他死亡或被捉,仍將沉重打擊南亞地區乃至全球的聖戰運動。

託尼•布萊爾(Tony Blair)
英國前首相

新工黨的這位「直截了當的傢伙」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前半段統治了英國政壇。但他1997年首次當選時在英國選民中引發的狂喜,在2005年他贏得第三個任期時已經消失了大半。儘管從1999年以來,布萊爾就贊成對獨裁國家進行「自由干預」,  但在2003年他跟隨美國派兵入侵伊拉克後,被英國人戲稱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哈巴狗。

布萊爾把大量能量消耗在與原財長戈登•布朗的不斷爭鬥上,而後者終於在2007年接替布萊爾成爲首相。如今,布萊爾靠到處演說和爲銀行代言就能掙得百萬英鎊。此外,他還是一位中東和平使者。

小布什(George W. Bush)
美國前總統

爲小布什洗刷名聲的行動已經開始了。但要改變這位美國第43任總統在人們心目中的普遍形象——即他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最不勝任的一位——則要花費不少的功夫。他頭頂兩大罪名。首先 ,他在9/11事件之後掀起的「反恐戰爭」,包括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反而讓「聖戰」烈火越燒越旺,同時讓美國陷入了幾十年來最爲孤立的境地。第二,就任時坐擁國庫盈餘的小布什在卸任時,卻留下了二次世界大戰至今美國最大的政府赤字。簡單而言,小布什當政八年,加快了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影響力的急劇下滑。

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印度執政黨國大黨領袖

索尼婭甘地是印度前任總理、被刺殺的拉吉夫•甘地的遺孀。自1998年出任國大黨領袖以來,她重建了這個印度最大的政黨,使得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統治地位在她的丈夫和岳母被先後暗殺之後,還能得以延續。她還堅持了印度首任總理瓦哈拉爾•尼赫魯在1947年結束英國殖民統治時,將印度建成一個世俗化社會的治國理念。

她精心撫育兩個孩子Rahul和Priyanka,讓他們跟隨自己的腳步。出生在義大利的索尼亞在國大黨贏得大選之後,卻把總理的位置讓給了曼莫漢辛格,一位受人尊敬的發展經濟學家。

阿爾•戈爾(Al Gore) 
氣候變化活動家

1997年,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戈爾未能與時任總統柯林頓一起,說服他們的美國同胞們簽署京都議定書。在此後的十年裏,戈爾在將全球注意力引向由人類行爲導致的氣候變化方面作出的努力,超過了任何其他人,其中最被人稱道的是他2006年有關氣候變化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

2007年,因爲他在宣傳全球變暖的潛在危險方面的貢獻,他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小組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胡錦濤
中國國家主席

自2002年成爲中共最高領袖、2003年擔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胡錦濤在世界政壇中的權力和影響力成長之快,甚至讓許多中國人感到驚訝。中國經濟在多年中保持了兩位數的成長,甚至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仍然保持了迅速擴張之勢。

在外交方面,胡錦濤領導下的中國展現出日益自信的國際形象,成爲討論金融危機的20國集團峯會、以及有關氣候變化的哥本哈根會議上的主角。但是中國國內的許多薄弱環節依然存在,包括導致在西藏和新疆爆發衝突的民族間的緊張關係等。

卡迪爾•汗(AQ Khan)
核科學家

卡迪爾•汗是巴基斯坦核武器研究項目總設計師,他率領的科學家小組幫助巴基斯坦縮小了與印度的核差距。但在這個過程中他使用的一些手段,比如在國際黑市上採購裂變材料和技術,給他的成就蒙上了陰影。

2004年,一則有關在卡迪爾•汗的監督下,核技術被擴散的事件被曝光,震驚了巴基斯坦,導致國際社會威脅對該國實施嚴格的、遏制其核研究的制裁措施。卡迪爾•汗在巴基斯坦被當作民族英雄,但由於他將核技術分享給伊朗、利比亞和北韓,他被當局軟禁達5年,直到最近才重獲自由。

保羅•卡加梅(Paul Kagame)
盧安達總統

與過去十年中的許多非洲領袖一樣,這位盧安達總統得到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在帶領盧安達走出種族屠殺的廢墟、重建經濟的過程中,卡加梅憑藉其強勢領導贏得了西方國家的讚譽。但同時,他因爲派兵干預鄰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內戰而備受非議。

卡加梅具有東亞專權者的某些特質,比如他把經濟發展至於政治和其它自由之上。他對盧安達經濟發展的貢獻贏得了外界支援,但他的專權則受到了人權組織的批評。

小泉純一郎(Junichiro Koizumi)
前日本首相

J作爲日本在最近幾十年中最具魅力的首相,小泉純一郎以其反叛形象爲長期執政的自民黨注入了新鮮血液,下決心迫使該黨接受市場自由化改革。他將日本郵政私有化的動議在2005年贏得了選民支援 ,而他出兵伊拉克的決定更讓美國人覺得日本有可能成爲一個更積極的安全盟友。

但在2006年小泉純一郎決定離開政治舞臺後,日本自由化進程逐漸喪失動力 。2009年,自民黨在大選中慘敗給民主黨,而後者則暫停了小泉純一郎倡導的郵政私有化進程。

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巴西總統

即將結束他第二個四年任期的盧拉憑藉個人魅力和嫺熟的政治技巧,成爲巴西曆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而真正讓巴西人愛上他的是他的經濟政策。他在大體延續前任宏觀經濟政策的同時,大舉實施廉價而有效的向弱勢羣體傾斜的收入分配改革。在他的領導下,巴西終於開始實現它巨大的成長潛力。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許多人預計巴西將在2020年之前成爲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這將給世界經濟秩序帶來持久的影響。

曼紐爾(Trevor Manuel)
前南非財政部長

曼紐爾是新興經濟體中最具影響力的政策制定者之一。直到去年他被調任執掌南非經濟規劃之前,他曾是世界上任職時間最長的財政部長。地處非洲大陸末端的南非一直深受大宗商品價格及資本波動的衝擊。

在曼紐爾的領導下,結束種族隔離後的南非保持了經濟穩定。他主導的政策不僅遏制了通貨膨脹,而且在提高公共開支呼聲高漲的壓力下,保持了財政自律。去年,僅僅是一則他有可能離職的謠言,就引發了南非蘭特幣的貶值。

庫馬利•瑪雅瓦提(Kumari Mayawati)
印度北方邦首席部長

瑪雅瓦提是印度北方邦的首席部長,而北方邦是印度人口最多,最貧窮的一個省。她是Bahujan Samaj政黨的領袖,在整個政治生涯中致力於爲印度低下階層請命。在2007年5月的省內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後,瑪雅瓦提豎起巨大的砂岩紀念碑,讚美在印度教中處於最底層的、先前被稱爲「賤民」的英雄們。瑪雅瓦提本人也是「賤民」出身,因此被稱爲「賤民女王」。她因脾氣暴躁和不可捉摸讓人害怕,但她雄心勃勃,要把她提高一個長期被踐踏的種族的社會地位的實踐複製到印度其它地區。

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
德國總理

在默克爾成爲德國第一位女總理之前,她就已經改寫了德國政治歷史。她2000年當選基督教民主聯盟領袖,打破了這個保守黨派長期由德國南部男性天主教徒執掌的傳統。她是第一位在前共產主義東德長大的德國總理。從2005至2009年,在她的第一個任內,她以非常務實的方式,把執政聯盟中的各派政敵們聚合在了一起。她讓基督教民主聯盟接受更爲自由化的經濟政策,讓該黨走進了德國政治舞臺的中心。

作爲戰後德國最受歡迎的總理,默克爾至今仍然在執政聯盟中扮演著協調員的角色。在金融危機之初,默克爾曾被指責應對危機猶豫不決且三心二意。但在她冷靜的領導下,德國已經走出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最糟糕的經濟衰退。

歐巴馬(Barack Obama)
美國總統

歐巴馬在本世紀前十年接近尾聲時當選美國總統,他影響力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他在2008年大選中壓倒性的勝利,凸顯了美國在過去數年中發生的深刻變化。作爲第一位入主白宮的黑人總統,歐巴馬的當選,修補了小布什執政最後幾年中受損的美國形象,也顯示出美國與其它國家和地區打交道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在本世紀前十年之初的美國頗爲自負,而十年之後它則顯得相當謙恭。與他的前任不同,歐巴馬更能接受世界已是多極的這個事實。

哈拉夫(Rima Khalaf Hunaidi)
人權衛士

前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阿拉伯地區助理祕書長哈拉夫於2002年指導制定了第一份阿拉伯社會發展報告。這份報告與此後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檔案一起,爲阿拉伯世界帶來了深遠影響。它們迫使該地區意識到,在知識、婦女權利和民主方面,該地區仍然存在缺陷。2005年,阿拉伯國家聯盟授予哈拉夫「國際組織中最傑出的阿拉伯婦女」獎。

普丁(Vladimir Putin)
俄羅斯總理

普丁重新塑造了俄羅斯。2000年,這位前任克格勃在57歲時,成爲前任總統葉利欽親自挑選的接班人。他入主克里姆林宮時,帶進了一批現役或前任國家安全部門的同僚。經過最初的猶豫,他們開始致力於恢復克里姆林宮的權威,重新掌控俄羅斯的89個省、廣袤的自然資源和龐大的官僚體系。在這個過程中,許多高級官員加入了鉅富的行列,實現了政治野心和個人利益的完美結合。儘管俄羅斯對前蘇聯地區之外的影響力仍然有限,但它開始重樹對於一些鄰國的威懾力。

兩屆總統任期結束後,普丁把這一職位移交給了他的門徒梅德韋傑夫,自己出任總理。但普丁仍是俄羅斯最有權勢的人,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可能會繼續如此。

1/7

讀者評論 評論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FT中文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