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重步70年代和80年代歐美國家的後塵嗎?」
2010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上,大會主席胡大一教授的反問,道出了中國心血管病的嚴峻現狀——
據2002年官方資料報導,中國有1.6億高血壓、1.6億高血脂、3.5億吸菸、3000萬超重和肥胖者;2009年有糖尿病患者9400萬。心血管病已成爲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一殺手。
誰是我們永遠的夥伴?財富抑或運氣?都不是。是健康。
中國人的健康觀念在變,當然,也令中國的醫療管理模式亦走向悄然的變革——疾病的維護不再只是醫生和醫院的專屬,它已然成爲與普通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分——人們不再只滿足於疾病的治療,而是更加關心健康的維護。
今天的中國,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兩難境地。這對人們的健康維護提出了新的挑戰——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生活工作壓力的加大,令各種慢性病逐年上漲,疾病和健康對於中國人而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來得重要。
除了健全公共醫療的保障政策,我們還有一條綠色之路來保護公衆的健康——即提升公民自我監測能力,推廣患病教育。
以中風爲例,中風是一種高復發疾病,第一年有10%~20%復發,5年內超過30%會復發。如果不幸患上中風,再次發生的風險將比普通人高9倍,而再次發生後,其中約有25%的人致死。因此,心血管領域專家一再呼籲,對於中風的治療患者需要長期堅持和重視二級預防。而問題的根源往往就在環節的連接處,對於中風治療中隊寶貴的疾病資訊監測往往只能依靠患者自我完成和判斷。而在缺乏疾病常識和適宜護理系統的情況下,靠患者自身,很難做到。
中風的難題,只是中國健康保護現狀的一個側面。除了政府的投入,中國醫療體系的健全還有什麼路徑?
或許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並不僅僅只是難題。疑問和答案,正如一個硬幣的正反面,從來都是相互而生。作爲中國醫改的真誠關注者,飛利浦公司一直在努力尋求答案——從終端做起,從患者自身做起,從患者的角度,建立最貼近生活化的醫療保健體系。
飛利浦醫療保健的核心理念——Care Cycle(全程關護),充分凸顯了飛利浦在參與解決中國醫療問題時所持有的方法論和價值觀。
Care Cycle將醫療的理念迴歸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把患者和醫療人員的需求納入到對疾病的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健康管理、監測等每個環節……它將人們在日常生活與醫院就診之間原本存在空缺進行了彌補,對人們的健康提供了周全保障。試想,如果中風患者在家便可以得到完整的疾病監測數據,他們所獲得的不僅是治療上的便捷,也有大大減輕的經濟負擔。
「精於心 簡於形」,這句已深入人心中的代言語,或許也將成爲飛利浦交給中國醫改的一份值得深思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