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的冬月,清晨透著涼意,碧江附近的一戶農莊卻異常熱鬧。
這家由農莊改造的寵物餐廳,尚未到營業時間,後廚卻已有十餘人忙活著,既有20歲出頭的青年,也有雙鬢斑駁的老人。
大家默契地忙碌著,偶爾有人翻箱倒櫃找不到東西,扯著嗓子喊一句「叻媽」,一位梳著低垂的長馬尾,圓臉大眼,笑意盈盈的中年女性便從後廚跑出來,手往櫃子一指,又鑽回後廚忙碌起來。
這位大家口中的「叻媽」,名叫何敏,今年47歲,從事公益活動已經17年。她既是這家餐廳的主人,也是「碧桂園幸福煮義志願者服務隊」的負責人。每月兩次的長者派飯是由她發起的固定活動,從2017年至今,無論颳風下雨,她幾乎從未缺席。
大家的「叻媽」
12月15日,冬月初一,又到了「幸福煮義」愛心派飯的日子。
臨近中午11點,雖然還沒到約定的派飯時間,但不少老人早已在門口等候,遠遠看到何敏那身熟悉的藍色馬甲,便熱情地招手。何敏小跑上前,握著老人的手聊起家常。從清晨到晌午,她一直精神滿滿,很難看出剛在2020年廣州馬拉松賽的救援輔助隊熬過兩個深夜。
作爲連鎖餐廳「幸福煮義」的創辦人,何敏的日常似乎已經和生意無關,她的首家幸福煮義餐廳成爲碧桂園社區公益活動的聚集點,眼下這家位於大夫山附近的寵物餐廳,也成爲了志願者的活動中心。
這家寵物餐廳的故事,很多人都有所耳聞。2018年,爲了方便照顧40多隻收養的流浪寵物,何敏在廣州番禺區租下一片魚塘,前後投入300多萬打造成農家樂式的寵物餐廳,又跟社區公益組織「慧靈」合作,招聘心智障礙人士做服務員,每天用大量的時間和耐心教這些孩子溝通和學習,孩子們成長得很快,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
2020年,因爲疫情影響,這家寵物餐廳暫停營業。「如果不是這些孩子和寵物,我應該早就關門了。」何敏粗略算了一筆賬,開業至今,餐廳已經虧損了100多萬,但是那些孩子找不到別的工作,寵物也無處可去,她始終放心不下。
何敏的日常生活幾乎已被公益活動填滿——每週二、週四去志願者大廳值班,週三給殘疾人上烘焙課,週五去居委會值班,週末組織隊員參加社區、街道的公益活動。
除了打理寵物餐廳和日常值班,她還有許多長期關注的愛心對象:透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何敏長期資助6位兒童,每個月都會給他們捐贈善款;
2018年,何敏以「幸福煮義」的名義對接幫扶了三戶貧困家庭,除了經濟上的支援,她還會定期去看看孩子和老人,帶去愛心物資;
偶然接觸到一戶丈夫意外去世、孩子還不到一歲的家庭,何敏和志願者們在碧桂園社區組織了一場大型愛心義賣活動,籌款結束後就開始定期給這個家庭送去雞蛋、糧油等生活物資,一送就是四年多;
何敏居住的順德碧桂園內有一家殘疾人家庭寄養中心,這裏住著一批成年心智障礙者,日常生活仍然需要照顧,何敏不僅每個月都帶他們去餐廳喫飯,還記住了所有人的生日,認真爲每一位孩子準備生日禮物,大家見到她,都會高興地擁上來叫「姐姐」;
社區裏有一些獨居老人,身體不適無人照顧,何敏和志願者聯繫物業管家定期上門瞭解情況,每月的長者派飯活動也會重點照顧,老人們每次見面都會拉著她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雖然很多都是偶然接觸到的人,但何敏總能做到有始有終,在聚光燈消失的地方,繼續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家庭,「除非是我自己三餐不飽了」。 漸漸地,她從孩子口中的「叻媽」,變成了大家的「叻媽」,街坊鄰居們有困難就會找她。
碧桂園的「女兒」
「大家都說,我現在是無所不能的叻媽,但我自己知道,最難熬的那些年,是大家把我當女兒一樣照顧。」
對何敏來說,人生最難的日子來源於8年前的婚姻變故。因爲常年在國外做生意,她對國內的生活幾乎一無所知,「我連米多少錢一斤,煤氣多少錢一方都不知道。」
在那一段晦暗的日子裏,很幸運地,碧桂園的物業管家關注到了她的情況,硬拉著她走出家門,參加社區活動。熱心的鄰居們也給她很多幫助,從買菜到開車,事無鉅細,帶她重新走進生活的熱鬧和美好。
「每當我覺得喘不過氣,像在桌子邊要掉下去了,總有人伸出手來拉我一把。真的,每一次都是。」
2015年,碧桂園舉辦首屆廚神大賽,鄰居和物業管家極力慫恿何敏報名參加,要強的何敏拜了一位酒店大廚爲師閉門學習,沒想到從來不會做飯的何敏竟然在廚藝上頗有天賦,憑藉一道「佛跳牆」,超過同時參加比賽的師傅,奪得了碧桂園物業佛山區域第一屆廚神冠軍。
更讓何敏沒想到的是,當她站在領獎臺上的時候,男友突然當衆求婚。驚愕、欣喜、難爲情……當她終於鼓起勇氣說「我願意」時,何敏意識到,自己終於走出了上一次婚姻的陰影。多年以後,何敏仍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場景:陽光燦爛、微風輕拂,揹着她苦心策劃了許久的物業管家和鄰居們在熱鬧地起鬨,自己的心雀躍地跳動。
原本想低調開始的這場婚姻,因爲物業管家那句「我們嫁女兒,不能不辦婚禮」,變成一場500人的盛大宴席。何敏回憶,那場婚禮,鄰居和物業管家來了150多人,「我老公單位的人,到現在都以爲我是碧桂園的工作人員。」
收穫愛情的第二年,何敏又迎來了自己的新事業。在物業管家的推薦下,她拿下了碧桂園首個商鋪改造,從不會做飯,到成爲中西餐廳「幸福煮義」的創辦人。
「一開店就爆滿了,我在羣裏向管家求救,管家一發資訊,鄰居們就全過來了,男士把揹包往收銀臺一放就去後廚幫忙,女士就去前臺幫忙寫菜。」
故事如果到這裏,那只是「女兒」被偏愛的故事,但何敏顯然不願如此。早在03年,何敏就已經開始接觸公益活動,但現在,她覺得一個人的單打獨鬥遠遠不夠,她想做更多事情。第二年,她在餐廳裏發起了關愛長者的免費派飯活動,開始了回報愛的人生。
愛心的「引路人」
何敏沒有想到,公益活動最難的不是付出,而是接受。
「我們預算是120份,最後只派出去不到30份。」 第一場長者愛心派飯頻頻受挫,何敏和志願者們在街上挨家挨戶送上愛心午餐,但願意接受的人寥寥無幾,一些不理解的業主,甚至在社區的微信羣裏聲稱這是騙局。
何敏努力安慰自己,實在送不出去,還可以當員工餐喫,但當她滿身疲憊地回到餐廳,看著大家從大清早就開始準備的幾十份愛心便當堆放在角落裏,何敏的心裏像堵了塊石頭,「那種委屈說不出去,我就覺得怎麼做一個好事這麼難。」
讓她感到欣慰的是,也有不少人一直給她加油打氣,「老業主跟我說,無論是做公益或者別的事情,任何一件事你沒有堅持,別人就看不到效果。」 何敏把這句話記在心裏,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2019年,一位業主因不慎操作致煤氣爆炸引發嚴重燒傷,住院一個多月花光了積蓄,走投無路的時候,業主的兒子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繫了何敏。
「我們當天下午就坐車去廣州」,何敏跟其他熱心鄰居一起趕到醫院確認了情況,當場就用手機編輯簡訊,組織了三天的素食義賣和水滴籌。
爲了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場愛心義賣,何敏和志願者們當天就準備了400多份素食便當,發動周邊所有社區的業主關注和參與。在何敏的帶動下,一位業主提供了500多份點心參與義賣,物業管家也一口氣買了20多份愛心便當並參與捐款,「我們下午3點多發出去的,到晚上7點,400多份素食全部賣完了。」
爭分奪秒的三天裏,何敏的手機訊息響個不停,「不但幫忙捐款,還幫忙轉發,手機裏資訊一直滴滴滴,不停的在重新整理。」說到這裏,何敏忍不住哭了,她說自己是一個淚點很低的人,可哪怕回想起昔日的生活變故、做好事卻遭受的委屈時,她都不曾如此落淚。
最後,3天的愛心義賣活動順利完成,加上社區物業在總部申請到的愛心款項,難題總算解決了。出院的那天,大家還一起到醫院接業主回家。
從一個人默默獻愛心,到領頭組織志願者服務隊,何敏也有被人質疑「作秀」的時候。但其實,早在被外界發掘之前,她已經默默做公益十餘年,聚光燈之外,善意從未停止。現在的她,學會不在乎流言蜚語,她知道站在聚光燈下便要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總得要有人去領頭,有人領頭纔有人參與去做。」
在何敏的堅持下,越來越多人看到公益活動的真實意義。「以前發活動還是要挨個叫,現在不用了,甚至有人不但自己來了,還把家人帶過來。」
從開始簡單的愛心派飯,到建立「碧桂園幸福煮義志願者服務隊」,團隊的力量越來越大,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一次次的愛心活動,又讓更多人相信這個組織,參與愛心活動的人數也從5人逐漸發展到140多人。
更讓何敏高興的是,很多當年質疑她的人,還有她曾經幫助過的人,如今都成了志願者服務隊裏的積極分子。
以前,何敏時常會想,年輕的時候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老了以後給孫輩們講故事,但是現在,她只想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過程中感受生命的意義。
「只要是我覺得我能做到的,我都去做。」
現在,何敏還加入了廣東救援輔助隊,開始學習急救技能和知識,以幫助更多的人。她的天地更廣闊了,像一滴水匯入大海,從有愛的地方,奔向了更多有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