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自己」、「爲自己做養老規劃任何時候越早越好」、「堅持正確的投資」….專家們建立在紮實的數據基礎上的長期價值建議讓人印象深刻,積累知識、轉化資源成爲財富…從當下做起,建立屬於自己的長期養老規劃。圍繞「變與不變的博弈-構建更穩定的長期投資策略」這一主題,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女士,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MBA項目聯席學術主任閻志鵬教授,通州區區長助理林巍博士,泰康長壽時代研究院副院長、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知立博士與讀者朋友們分享了在中國已經全面進入長壽時代的新週期中,「個體如何應對長壽時代在財富成長和使用中的挑戰」。
閻志鵬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MBA項目聯席學術主任
在熊市中,需要堅守「不變」的、以商業價值爲基礎的投資真理。就像黃仁勳3月份在史丹佛大學對話時曾指出「股價波動,不會改變物理定律,如果促使我們做出決定的事情、假設和信念沒有改變,那你也什麼都不需要改變,繼續走下去。」我們必須看到不變的真理才能穩健應對市場變化,巴菲特也特別強調:投資者不應被短期波動所左右。
我們現在要面臨的是「中國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已經開啓了一個新的週期」,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因此,每個人都應當爲自己建立一個長期養老規劃,不僅是財務上的安排也有很多其他關聯性的計劃。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是:「三十年後,你的錢夠花嗎?」很顯然,大部分人沒有仔細算過養老這筆帳,對於更多數人來說,如何在60歲之後還有足夠的資金儲備確保高質量的生活,更是一個艱鉅的挑戰。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百歲人生」會成爲未來社會普遍現象,而國家養老金收入替代率逐年下降,也是一個客觀現實的存在。目前,職業養老金只覆蓋7000多萬人,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才1年多。我認爲:應該從當下開始,做好自己的養老資金規劃,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並且把知識力轉化爲行動力,才能夠真正去解決問題,只有持續地投資自己、堅持做正確的投資積累,才能夠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富足、更有保障。
張延
FT中文網出版人
老齡化社會是這幾年備受關注的重要話題,FT也做了很多有關老齡社會、銀髮經濟的深度報導。身邊的朋友們在聊天時,「如何照顧家裏的老人、如何選擇養老社區」已經成爲大家繞不開的話題了。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這樣的社會結構轉變,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如何讓自己更富足、更健康地去迎接「更長壽」的生命週期,不僅需要自己有意識地學習理財知識,更需要專業的服務機構幫助我們設計穩健的、長期的養老資金規劃。如何在60歲以後,還能夠讓自己從事一個有價值的工作或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角色),用新的收入來補充養老金的缺口,也可以使自己保持更好的精神面貌,在老年時代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是我和很多讀者最關心的問題。怎麼做?什麼時候做?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我們期待從國家、社會、專業服務機構多方面給出更務實的建議和幫助。
我認爲60歲以後,無論從經濟角度出發選擇繼續外出工作,還是加入公益事業發揮自己的社會責任,甚至是迴歸家庭承擔起照顧上一輩老人的職責,都是老齡化社會中個體價值再創造的切入點。穩健投資、不迷信預測、量入爲出都是從養老的視角進行資金管理,我建議所有的年輕人現在就開始爲你的老年生活做好規劃,越早投資自己越能夠獲得長久的富足。
林巍博士
MBA、CFA、通州區區長助理
目前大環境下,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應對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幾乎每個行業都有所參與。當中國社會全面進入老齡化之後,人口結構、經濟成長結構都會發生非常重要的變化,所以養老要有系統性、前瞻性的規劃,用財富管理的思維框架,綜合考慮財富的創造積累、保值增值、使用、傳承全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
作爲個體,我們需做好思想準備,儘早採取行動,爲自己的未來負責。我有四類建議給四類人羣:
1. 要投資自己的人力資本(讀書、接受教育和培訓),增強成長性。
2. 要儘早投資(複利的偉大力量)。
3. 投資四原則:分散、被動、定時、長期。即,要投資分散多元化(這是資本巿場唯一的免費午餐),要買指數ETF等被動產品、不投(或少投)個股,要定時投資、不預測、不擇時,要長期持有。
4. 隨著年齡成長,要逐漸降低風險敞口(買退休目標日期基金)。
1. 要投資自己的身、心健康。
2. 要買保險來對沖風險。
1. 要用年金等產品把自己的存量財富(淨資產)轉化爲穩定不斷的、與生命同樣長度的現金流(存量轉流量)。
2. 要尋找機會繼續工作,既能發揮人力資本的價值增加收入,又能從工作中從感受到「自己有價值」、從中獲得快樂。
3. 如果需要,房產(存量)也可年金化(這裏需要金融機構進行產品創新)。
要設立遺囑,做好傳承規劃。要有風險意識,做到未雨綢繆。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個會先到。
曹知立博士
泰康長壽時代研究院副院長、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經濟的發展纔是解決養老金的根本之道。養老金融解決的是資源的跨期配置和優化的問題,配置講的是資源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比如養老資金從年輕時的儲蓄或投資裏來,供年老時使用。但是養老金融並沒有解決資源有多少、能成長多少的問題。現在常常說養老儲備不足,深挖源頭其實是一個經濟問題,需要用經濟學的視角去解決成長的問題。所以,解決養老缺口最基礎的路徑,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仍然是「發展纔是硬道理」。前面說到的「長壽經濟」是泰康提出的長壽時代的解決之道,從老年人需求端來看,具有巨大消費潛力。「銀髮經濟」是從供給端來講,即長壽時代的服務業發展會帶來更多的市場機遇。在生產端,老年人透過價值再創造重塑供給。進而既解決了老年收支缺口的問題,又助力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