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兼CFO周國端受邀參加「FT高階視點」活動並發表演講。以下爲演講實錄:
我是個不喜歡遲到的人,所以今天很早就到了會場的休息室,在休息室的時候主持人問我,說中國現在的政策要把保險市場開放給西方更多的金融機構,我怎麼看這件事?以我過去的從業經驗,我是1987年畢業開始進入金融保險市場的,我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應該說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也經歷過日本的保險市場的興衰,我也看到臺灣保險市場外商的全面撤退。我的答案是,以中國現在保險市場的現況,中國可以大膽地把市場開放給外商,你們一定會很好奇爲什麼?我的答案很簡單,因爲中國保險市場第一階段的競爭已經結束了,縱使中國保險市場全部開放給西方的保險公司,西方的保險公司未來的10年要在中國佔一席之地根據我過去的經驗是很難的。
爲什麼呢?讓我舉一個例子,日本是在1970年代中期開放給外商的,臺灣是1986年開放給外商。再看一個更有趣的事情,全球最大的財產公司安聯是20年前進入中國的,現在可以看一下它的市場份額是非常非常小的。我的答案是,大家不要以爲保險市場是完全法規政策的關係,其實保險這個產業有很強的文化性跟地域性。所以,如果你對這個社會的文化不夠了解,也不夠尊重,以一個自我優越的心態來經營這個產業是非常辛苦的,這是保險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最大的區別。
第二,主持人也問我另外一個問題,中國保險政策有沒有考慮到中國的保險公司未來的10年會有全球化趨勢?我的答案很清楚,也很直接,不需要考慮。根據我個人在中國10年的工作經驗,以我對中國的保險市場的理解,我認爲中國保險市場還有10到15年的高成長,從資本的配置,資本使用的效率上看,中國的保險公司沒有任何理由把它的資本配置在中國以外的市場。所以這個答案是很清楚的。
今天我彙報的主題是《漫談保險業會計準則和監管規則對中國保險市場未來的影響》,在正式進入主題前,,我希望給各位一個背景,因爲在場各位不是所有人都有保險背景,所以我希望我可以多花一點時間跟各位說明保險經營的基本準則,有了這些共識,接下來我的報告會比較容易產生共鳴。
首先,在保險公司做經營管理,基本上有兩個指標,一個是財務,一個是經營。財務指標包含會計、價值、償付能力,會計側重在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事情,價值側重在股東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公司經營,償付能力則側重在監管角度,在保險公司裏有長期和短期波動的指標。因爲保險尤其是壽險是長期經營的產業,所以長期經營的指標就顯得格外重要,我記得在1981年我在美國第一次上保險會計的時候,老師講得很清楚,保險會計的設計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希望保險公司的報表不要受短期波動的影響,這個觀念與國際會計準則有很大的差異,我們現在討論的國際會計準則是要反映短期波動,這兩個觀念的差異一直困擾著我。在美國保險會計有三套準則,第一是給投資者看的,一個是監理機關看的,另外一個是給稅務機關使用的。講到這裏我想跟各位分享一個笑話,你問一個數學家1+1等於多少,他說2,工程師是接近2,問會計師,他說你要多少。這個笑話有點調侃會計師,但我不這麼看。因爲這個笑話背後的本質是在告訴我們本來會計報表就是設計給不同需求的人看。今天國際會計準則希望弄出一套會計準則給所有人看,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
我們再退一步想,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市場,無論GDP還是PPP已經大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成爲國際化輸出的國家,所以今天我們談國際化並不是要接受歐洲所有的東西纔是國際化。另外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中國的保險公司未來20年我不認爲需要考慮對外擴張,但是現在整個國際會計準則爲什麼這麼設計呢?歐洲有很多的小國,像荷蘭、像法國很多的保險公司在全世界有自己的分公司和子公司,所以他們希望他們的報表跨國是可以比較的,但中國未來20年我不認我們有這樣的需求。我講這些背景的原因是想跟各位說,在保險會計準則的設計,我們應該從兩個角度看,一個是長期穩定的,一個是短期波動的。接下來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像平安,像友邦,像泰康,像太保這些經營比較好的保險公司,在管理上會非常重視兩個指標:一個是稅後的營運利潤(OPAT),另外一個是剩餘邊際的釋放。這兩個指標是我們在管理上最重要的指標。相反,在短期波動裏,有投資收益、運營偏差跟折現率,這個東西是我們管理的參考指標,不是我們在管理上的重要指標。
如果一個會計準則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短期波動的分析上,我覺得它最嚴重的負面影響是時間長了以後,會讓這個產業在經營管理上出現很大的扭曲。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保險公司中的價值指標,價值指標主要是給股東和投資者看的。比較常用的是內含價值和新單價值。最後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償付能力。我向各位展示的這張圖,我認爲保險分析所有的概念都在這張圖裏了,而且邏輯非常清楚。保險公司的新業務基本上會產生兩個東西,一個叫新單價值,一個叫新增剩餘邊際,這兩個差別在哪裏?新單價值是保險公司今年銷售的保單,未來的淨現金流乘上合理預期的投資收益,用股東的期望報酬做折現,這就是新單價值,新單價值是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價值。剩餘邊際是今年銷售的保單,未來的淨現金流不考慮投資收益,同時用無風險的投資的報酬來折現,所以某種程度上沒有考慮投資波動的風險,而是未來淨現金流的時間價值。這個數字爲什麼重要?因爲它跟損益表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一個保險公司,今年創造的新單價值越高,從投資者股東的角度來看,這家公司有價值了,但是將來對公司利潤影響最大的是新增的剩餘邊際。所以當你有了新增的剩餘邊際,這個新的邊際就累積到剩餘邊際,剩餘邊際就會變大,每年會釋放出利潤,再加上運營偏差,(運營偏差是什麼?費差+保單品質,如果保單品質越好,運營越有效率,這個東西的值就越大。)這兩個加起來就到了一個運營的利潤。運營利潤如果再加上超額的投資收益,就變成你家公司的稅後利潤,就會貢獻到你的資本,再加上有效的業務價值就是內含價值。所以這張圖我認爲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圖,這張圖我蠻驕傲的,我覺得我已經把一個保險公司的經營用很簡單的兩個概念就表現出來了。
現在再看一看管理,基本上我們的邏輯是非常清楚的,就是管這幾個數字而已。跟各位報告這個東西,我希望大家有一個共識,要定一個行業的的財報規則,首先要知道保險公司的價值是怎麼管理的,不能夠讓一個財報的規則的制定違反了保險公司長期的價值管理。我們常常開玩笑說這麼大的一個產業,竟然讓一堆會計師坐在那邊20年,弄出一套東西累死你。我也常說,我最擔心17號準則實施了以後,我們必須請外部顧問到董事會,跟每個董事花巨大的時間來解釋會計報表爲什麼長成這個樣子,當我們弄出一個只有少數人才看得懂的報表,將來溝通成本會非常大。
友邦是一個好公司,雖然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我是蠻尊敬的,他們的OPAT從2007年到2018年是緩慢上升的。但是他們的淨利潤,是有很大的波動的,隨著當年的投資收益是有很大的波動,另外他的內含價值也是緩慢上升的。它的市值基本上是跟OPAT的趨勢是很像的,所以這點告訴我們什麼呢?經營一個保險公司的價值,友邦不談短期淨利潤而談穩定OPAT。投資者對友邦的股價看三個數字,一個是OPAT,一個是內含價值的增加尤其是新單價值當年的貢獻,另外一個是新單價值的成長速度。
對一個保險公司來講,淨利潤是一個管理的參考指標,但並不是一個關鍵重要的指標。這裏面有一個事情值得我們關注,當新的會計準則實施的時候,9號公報和17號公報一起公佈了以後,(企業)受短期因素的影響會非常巨大。對一個關注長期經營的公司,短期的波動對他的利潤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那麼所有的 CFO,必須爲了短期利潤的管理而付出很大的力氣,這個對一個長期經營的產業來講並不是一個好的事情。
在我們大家有了上面的基本的共識以後,接下來我們看一下17號公報。在談17號公報之前,我們來思考四個問題:
第一,行業特性。保險是一個長期的產業,財務報表應該體現的是一個公司長期穩定的經營成果。譬如泰康今年的剩餘邊際已經接近2000億,我在董事會作報告,我說當我的剩餘邊際已經達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每年的邊際利潤釋放超過100億的時候,基本上我的投資應該開始要從相對報酬走向絕對報酬了。爲什麼?因爲我認爲泰康的本業已經足夠貢獻合理且客觀的利潤,我們不希望投資的超額收益對公司當期的利潤造成太大波動,所以,對一個保險產業來講,他關注的是長期穩定的經驗成果,他規避的是短期的外部環境造成的波動。所以我個人認爲,財務報表應該體現這樣的一個行業特性。
第二,保險是一個文化性、地域性非常強的產業,所以我個人認爲基本上整個財務報表的設計上要與這個國家的文化、地域性有直接的關係。
第三,會計應該只是真實客觀地來記錄一個企業經營的狀態,會計的報表不應該來引導甚至於影響干預一個企業的經營方式。
第四,任何一個新的制度的實施一定要具備可讀性和可操作性。接下來來看一看IFRS 17的實施對整個保險產業的影響有多巨大。
IFRS 17的產生是國際會計師公會希望能設計出一套會計準則,能夠對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產業制定一套可比性的統一的會計準則,另外尤其是希望在跨行業上有一個可比性。最後,國際會計師公會還希望提升保險公司盈利的透明性。對最後一點我是同意的,因爲現行會計制度,保險公司的利潤是很容易在短期內受到操縱的,但長期是很難受操弄的。短期的利潤可以透過很多精算假設的調整改變,因此我們看保險公司的財務報表一定要看幾年的趨勢,這一點在行業的專業裏是大家都有的共識,接下來看針對上面的這些,17號公報做了哪些改變。
第一,在資產跟負債端都用現行的公允價值來計量,這個方法自然會讓當年利潤的波動加劇。
第二,在行業的可比性中IFRS 17希望保險和銀行的可比性提高,因此保險公司的保費只承認保障的部分。但是我們要知道,保險產業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風險保障的功能,一個是退休保障功能。年老退休的功能其實就是透過長期的儲蓄,或者是長期投資。保險公司跟銀行不同的是長期經營,保險基金跟公募基金相比也是長期經營,所以保險公司做的是長期。這種情況下,如果會計準則對保費的收入只承認保障的部分,那麼就否定了保險在退休保障上提供的功能。這個時候保險公司的經營者,在市場的排名上基於面子的考慮,保險公司的整體產品結構會產生巨大的改變,保險公司在退休保障的功能上會逐步萎縮,一個保險會計準則應不應該去幹涉一個產業長期的產品結構,我的答案是不應該。
第三,損益表中改變了傳統的收益跟列支的方式,由保險從精算的角度來表達。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精算的背景,是很難看清楚生態系統的,因此將來所有保險公司的會計主管一定要經過精算的訓練,同時閱讀保險財務報表的人也必須有精算的基本背景,這一點我個人持保留的態度。
另外,IFRS 9的實施,將來保險公司的資產將越來越多的必須以公允價值計量,不只是影響到資產負債表,而且會影響到損益表,增加損益表的波動性。此外,我認爲最可怕的事情是,新會計準則希望對將來的資產基於預期損失計提減值的概念。預期損失的概念其實某種程度上看起來好像是很科學,但是我是學計量數學的,我知道任何財務的模型裏面,沒有一個模型是完全客觀的,因爲他用了很多的假設。越多用計量的東西,你不要以爲是越客觀的,裏面很多的參數是人爲主觀的意見構成的。所以對未來的資產價值的減損,用未來的預期來計提,在技術上和實施上都會產生很大的困難和爭議。這將造成保險公司與外部審計不必要的困擾。
另外,IFRS 17會把折現率從750天的移動平均改成當天的利率,因此可以預期,保險公司負債的準備金的波動都會變得非常巨大。最後,新的會計準則雖然引進了可變費用法(VFA),希望負債與資產可實現一定程度的聯動,但這個方法論可不可行,我覺得以中國現有的資本市場的投資工具,他產生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過去傳統的損益表,用的是大家很熟悉的概念,收入-費用=利潤,可是新準則就不一樣了,用的是保險合同的收入、剩餘邊際釋放、預期賠付、預期費用,這些全部是精算的概念。在會計的報表裏面,仰賴這麼大精算人員的計算,你覺得透明度是加大還是減少了?雖然我本身也從事過精算的工作,但我不認爲精算的角色應該擴張到這樣的程度。
最後,我個人認爲,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有幾個問題:第一操作性很差,因爲太複雜。我一直認爲自己算是一個蠻聰明的人,我爲了IFRS 17的實施,過去這幾個月都在讀它的東西,但是越讀越難受,因爲我知道(開玩笑),我公司比我聰明的人不多,所以將來要實施這個東西應該很困難,而且我已經這麼痛苦了,我相信他們會比我更痛苦。此外,作爲一家公司的CFO,每年我必須向股東、董事會解釋爲什麼公司利潤波動如此巨大,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溝通成本。
根據德勤委託經濟人雜誌對歐洲尤其是英國保險市場做的調查,淨保費收入超過50億歐元的保險公司,79%以上預期投入超過5000萬歐元來實施 IFRS 17同時高達69%以上的保險公司必須組建高達50人以上的財務團隊來落地這個系統。最近我回臺灣,也和最大的兩家金控集團談這個事情,他們也認爲必須投入2-5億臺幣來建設這個系統,我現在服務的公司泰康保險集團,我們管理著1400億的資產,我都認爲這樣的投入在財務上是個很大的壓力,各位想想,中國還有爲數衆多的壽險公司,他們的規模遠小於泰康,不要說財務投入,光是讓他增加人手就很困難,所以我常開玩笑,IFRS17的實施就只造福了一個產業,就是會計師事務所。
今天還有另外一個主題我要跟各位探討,償付能力制度對中國保險業的影響。這張投影片我引用的是大數法則的理論,大數法則的結論告訴我們,償付能力是一個機率的概念,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不是會計學的概念,而是經濟學的概念。我在這裏跟各位比較三個區域的償付能力系統,一個是美國的RBC,一個歐盟的SII, 一個是中國的CROSS.我在1989年加入美國RBC的工作小組,當時在設計RBC的時候,有一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的監理工具一定要貼合當地的文化,美國是一個喜歡什麼都標準化的國家,所以到美國去就覺得很枯燥,所有的購物商店都長得一樣,他們都喫漢堡喫薯條,早餐都長得差不多。美國對RBC制度的設計基本是會計靜態的觀念,計算也相對簡單。有很多學者層批判RBC爲什麼那麼簡單?我在這裏告訴各位,RBC在設計的時候,就說的很清楚,RBC的計算是由公司會計部門來算的,設計的邏輯是從會計原理來思考,同時也考慮到公司的會計人員在計算上不擅長太複雜的計算公式,很多學者批評RBC計算太過簡單,其實是他不瞭解RBC背後設計的精神。
但是我今天也要跟各位探討,RBC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RBC以法定會計準則爲基礎,一個償付能力的制度建構在法定會計準則上,會產生很大的問題。一家保險公司賣長期保單,首年佣金較大,必然會造成首年虧損,因此保險公司會產生巨大的資本金壓力,某種情況下這個制度在懲罰賣好產品的公司。就像待會兒講到中國的C-ROSS,它過度強調利率風險,過度強調資產跟負債利率的久期匹配,但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資本市場要找到5年期以上的固定收益的債券是很難的,但是長年期產品的久期都超過14年,因此自然造成賣長期產品公司在資產負債久期匹配上產生很大困擾。因此中國CROSS的設計在利率風險的計算上某種程度對於銷售長期險產品的公司是不公平的,所以我的結論是,美國的RBC是一個好的監管工具,因爲他符合美國的監管文化,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懲罰保險公司賣長期商品,同樣中國的CROSS我也認爲是一個非常好的監管工具,因爲他符合中國是一個快速成長的保險市場的背景,唯一需要修正的是對利率風險的計算公式歐洲的Solvency II是經濟學的概念,因此是一個動態的關係,它是用市場價值爲基礎,中國目前的CROSS還是用會計報告爲基礎,這是目前這兩套最大的差異。另外,我覺得中國的CROSS在設計上有一個最好的地方,就是Solvency II把計算弄得太複雜,經濟學者的論文爲什麼一般市場不看,因爲他們總把簡單的事情講複雜。我在唸博士的時候曾經問我的導師說,我們寫的論文在產業界有多少人看,老師說沒有人看,我問他爲什麼,他說這是我們學術界自己的運動,就是我們自己做腦力運動,鍛鍊身體。我當時是聽著有點失望的,但我現在想明白了在學術界可以把任何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也沒有關係因爲沒有成本。可是在企業經營中如果把很簡單的事情弄得很複雜是有成本的。所以我覺得C-ROSS在中國的設計中,中國的監理管最聰明的是把它簡單化,可操作性就比較強。
接下來我來談談我怎麼看C-ROSS。首先,我跟各位說的是,在整個監理工具中,償付能力只是其中一部分,我認爲不應該期待把一個工具弄得複雜到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美國在推出RBC的時候,監理理念講得很清楚,他說這是一條很大的河流,河流裏面有很多很髒的東西,RBC只是第一關攔掉最髒的東西的,下面還有很多其他髒的東西,可以用其他的工具來處理。但現在很多人就希望僅僅透過Solvency II就把水過濾乾淨,這樣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你想想家裏的過濾器過濾水,也是一道一道過濾的,這個道理是一樣的。一個好的監管體系應該是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完成不同階段的過濾作用,而不是期待一個大而全的巨無霸。
接下來,我們看中國的保險市場未來的發展,我們必須要非常務實來看這件事情。第一,中國的保險市場還在高速成長,我在2011年的時候,跟泰康的董事長陳東昇先生做了一次談話,當時我是泰康的獨立董事,我跟董事長說如果要我下來做CFO只有一個條件,我們不能靠銀保管道,而要發展個險,因爲中國的保險市場當時是高速成長的,在高速成長的時候建立自己的零售部隊是最便宜的,這時候如果不建立零售的部隊以後一點機會都沒有。我個人認爲中國的保險市場對全世界的保險公司開放沒有問題,爲什麼?因爲現在在中國要建立零售代理人隊伍成本太高了,最優效率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另外,我們也必須要了解,中國的資本市場跟歐洲市場差別很大,同時在商品結構上,歐洲有一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險的功能相對低,這一點跟我們是很大的不同。所以我的結論是,中國的保險市場無論在銷售管道、資本市場投資工具、產品結構上都和歐美有巨大差異。
我認爲SII和中國 C-ROSS設計裏面最漂亮的地方就是把剩餘邊際承認成爲公司的實際資本,剩餘邊際是什麼?就是保險公司現有保單未來淨現金流折現後的價值,這裏沒有考慮投資風險。這爲什麼是非常聰明的設計?當保險公司賣好的產品,比如長期的產品,就會貢獻剩餘邊際,剩餘邊際會對資本金形成補充,償付能力就會上升。這個設計就克服了RBC懲罰長期產品的弊端。所以中國的C-ROSS就是監管機關非常有智慧的利用償付能力工具來引導保險公司賣高品質產品。因此,現在保險公司如果經營不善賣不好的產品,像目前銀行管道銷售的短期理財型產品,這種造成保險公司虧損而產生償付能力問題是沒有辦法增資改變的,各位想想泰康將近2000億的剩餘邊際,這是一筆多大的錢,哪是股東出資可以承受的。如果你問我CROSS應該做什麼改變,第一就是對資產負債利率風險的計算必須做調整,第二對權益投資的逆經濟週期必須做適當調整,這兩個都是計算公式的調整,不會影響到CROSS整體制度的設計。
最後,在要結束之前,我對今天討論的主題有兩個建議:第一,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PPT購買力來看,我們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擁有14億人口,擁有廣大的保險市場,而且未來還有很大成長空間,監管機構應該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中國是不是一定要跟國際接軌,即使要接軌歐洲也不代表國際,歐洲的發展跟中國未來要走的路差異是很大的,中國的保險監管制度可以借鑑歐洲和美國的制度,中國可以有自己的監管理念和政策,這套政策應該符合中國未來20年的發展,符合中國的文化,符合中國老百姓購買保險的習慣。第二,如果IFRS17非實施不可,應該儘可能的簡化,我認爲保險產業應該把資源放在對客戶的服務以及對公司效率的改善上,而不是在合規的報表的制定。
以上是我跟各位的報告。謝謝!
(注:圖片來自現場演講演示內容)
點擊下載周國端先生現場演講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