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戶您好,這是來自FT中文網的溫馨提示:如您對更多FT中文網的內容感興趣,請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谷歌應用市場搜尋「FT中文網」,下載FT中文網的官方應用。
日本企業至今未徹底走出「失去的30年」。日本不再誕生劃時代的技術以及像美國「GAFA」那樣的創新性組織,也沒有再湧現受到世界矚目的企業家。日本企業出了什麼錯?又都錯在哪兒?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失敗的本質》等的作者、經營學泰斗、日本一橋大學名譽教授野中鬱次郎,向他請教了日本「失去的時代的本質」和藥方。
在泡沫經濟崩潰後的日本,就業、設備和債務等3個過剩問題被認爲困擾著企業。但野中鬱次郎認爲真正束縛企業的是三種截然不同的「過剩」。
記者:對於日本企業來說,「失去的30年」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野中鬱次郎:就業、設備和債務都是如此。但從本質上來說,計劃、分析與合規(compliance、遵守法令)這三項都出現過剩。
日本經濟新聞社與金融時報2015年11月合併成爲同一家媒體集團。同樣於19世紀創刊的日本和英國的兩家報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質、最強大的經濟新聞學」爲旗幟,推進共同特輯等廣泛領域的協作。此次,作爲其中的一環,兩家報社的中文網之間實現文章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