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沒有「出海」
華爲的字典裏沒有「出海」這個詞。
10月12日,在上海舉辦的2018華爲全聯接大會上,有記者問到華爲雲的「出海」佈局。華爲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的回答機智而幽默:我們成天在「海」裏遊,還出什麼海?
這個回答裏暗含一句潛臺詞——不同於國內公有云先挖掘國內市場,再出海擴大份額的路徑,華爲雲一出生就是全球化的。
今年以來,全球化成爲國內公有云企業的必選動作。Gartner預測,今年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將從2017年的1535億美元,增至1864億美元,漲幅達21.4%。每家頭部企業都急於從空白市場切下一塊蛋糕,就看誰出手更快。
以「追趕者」姿態入局的華爲雲底氣十足。經過20年發展,華爲業務遍佈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To B業務收入中,有一半以上來自於海外。全球化公司的優勢好比航空母艦,可以把自家戰機華爲雲運載到世界任何地方,且不必額外修建降落跑道;而其他沒有航母的企業,則只能飛躍重洋,從零開拓市場。
早年的華爲也經歷過類似階段。鄭葉來記得,2000年華爲開拓印度市場,首先要向當地客戶做自我介紹,即華爲總部深圳在什麼地方?對話通常是這樣進行:「知道香港嗎?」「知道。」「跟香港隔著一條河的城市,就是深圳。」「哦,還有一個城市叫深圳……」
這種重複性工作,是出海企業繞不開的功課。但對於已經成長爲全球品牌的華爲而言,認知度這件事已經不是問題。如今,華爲供應到全球的軟體及硬體技術平臺均由深圳坂田研發。在坂田基地,華爲幾乎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全球各地的客戶、合作伙伴。
華爲雲東南亞副總裁王紅新在泰國辦事處值班時還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一名中國同胞到泰國旅行,大使館下班了,然後他就打到華爲辦事處求助。這名遊客還給王紅新講了個「段子」:一些出國旅行團,手裏都拿著華爲公司在當地辦事處的電話,以備不時之需。
只有像王紅新這種有多年海外經驗的人,纔會理解華爲是如何拿下170多個地區和國家,後來的中國企業在出海中又會面臨哪些挑戰。比如5年前的緬甸,由於基礎設施不到位,當地水電不穩,每天都停電3到5次。華爲員工在40度氣溫中,最長10天無法洗澡。後來公司購置油機、太陽能發電站,可以備電8到12小時。再遇到停電,很多中資企業員工就到華爲公司食堂用餐,飯桌上工程師可以自由交流技術和思想。
今年3月,華爲雲中國香港大區開服,向亞太市場提供服務。同月,俄羅斯大區開服,是唯一一個在當地落地的公有云,確保客戶數據和資訊都留在俄羅斯境內。
華爲雲泰國大區開服 華爲公司副總裁 雲BU總裁鄭葉來發言
9月,華爲雲泰國大區開服,進一步助力泰國經濟快速發展。就在昨天,華爲雲剛剛宣佈南非大區開服。截至目前,華爲雲和夥伴已經在中國、東南亞、歐洲、俄羅斯、拉美等地的22個地理區域(Region)、37個可用區(Available Zone)提供雲端服務。在歐洲等地,華爲與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法國電信等合作,推進夥伴公有云業務發展。
華爲雲南非大區開服儀式現場
華爲雲BU副總裁鄧濤在華爲全聯接大會的採訪上介紹,到今年年底,海外大部分地區和國家都可以使用到華爲雲端服務。
這一時間節點,距離Cloud BU升級爲華爲一級部門,公有云被確定爲華爲重要戰略僅一年時間。
02.當地通
說起紮根速度之快,鄭葉來舉了泰國大區開服的案例。從今年8月中旬決定設大區,到9月30日開通服務,前後僅用了一個半月。大區開通當天,泰國數字經濟和社會部部長和投資促進委員會副祕書長雙雙出席剪彩儀式。
「企業出海化、本地化,不是從中國派出來幾個人,就是一個公司、一個平臺了。」 鄭葉來說,功夫在臺下。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華爲雲的加分項是全球技術和服務的一致性以及對本地法律法規的遵從,我們比喻爲「本地通」。 華爲雲以及與合作伙伴提供聯合提供的公有云都是統一平臺、統一架構,爲全球客戶提供了一致性的服務。
王紅新是親歷者之一。據他介紹,設立大區要申請數據、影片、語音等一系列當地牌照,對一些公有云企業而言,還要面臨花費很長週期來搭建網路互聯互通平臺,取得當地合規合法的業務身份等一系列挑戰。但對華爲雲來說,一個半月開通服務並不難。華爲在全球本來就有100多個數據中心。
「我們在當地什麼都有,把家裏產的設備運過去,或等當地監管機構運營牌照一申請下來,就開服了。」鄭葉來輕描淡寫地透露,11月14日華爲雲宣佈南非大區開服,華爲雲因此成爲全球首個在非洲設立本地數據中心並提供服務的公有云服務提供商。先前公有云先驅亞馬遜也曾經宣佈要在非洲開設大區,微軟也提過,但這兩家美國公司至今還未開通。
「看起來都提供了雲端服務,但最後的表現是不一樣的。」華爲雲基礎設施工程部部長蘇立清接受《財經天下》採訪時提到,一名客戶發現,華爲全球化的流程把控和遵從能力也可以幫助客戶規避風險。比如歐洲剛發佈《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時,華爲已經在很嚴格地執行,因爲相關的數據私隱保護項目,華爲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啓動。
有些細節連華爲內部人都很難注意到。比如南美國家巴西有一些特殊的稅務管理條例,「好比一件貨物從北京朝陽區運到海淀區,必須還要開一個發票,即使是本國貨物同樣如此待遇。」與華爲合作,客戶不用試錯,即可規避風險。
「比如,在對客戶提供某種雲端服務的時候,哪些數據部署在本地,哪些數據管理層面在遠距,華爲均可以給客戶的建議。因爲我們更瞭解當地政策。如果有些國家要求數據不能出國,但企業不瞭解情況,就會出問題。」
王紅新在泰國時曾聽說一個例子。近年來很多中資企業到泰國開展業務。國內某家知名網路遊戲廠商,出海時忽略了當地文化問題。遊戲中打道具時,就涉及到佛教的一些東西。本以爲虛擬世界的產品不會影響到現實世界,但當地政府在審查時發現這這一問題,很快讓遊戲下線。
鄭葉來總結華爲雲的能力是既懂中國又懂全球,「如何跟當地政府打交道、如何本地化,如何支付、如何交易,我們早就打通了全流程。我們經常講,華爲的一個核心能力叫Glocal,即Global加Local——通達全球、本地遵從。」
不止走出去,很多歐洲的企業,包括施耐德、飛利浦醫療、迅達電梯等等,包括宜家到中國來也都選擇華爲。
03.新優勢
在2018年華爲全聯接大會上,華爲發佈了全棧全場景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這被認爲是華爲雲的差異化優勢之一。鄭葉來說,未來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將會是企業向雲遷移非常重要的動力。
目前來看,華爲在人工智慧領域提供的晶片,是絕大部分廠家當下不具備的能力。圍繞已發佈晶片Ascend,華爲投資了訓練和推理平臺、開發者的AI全流程開發平臺和工具ModelArts、HiLens。華爲在晶片上佈局有十多年時間,據說很多客戶選擇華爲雲,就是看中其在人工智慧上展現出來的能力。
但除此之外,鄭葉來認爲,未來佈局最重要的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到底能不能做到全球領先,或者逐步做到全球領先。「我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好,爲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這是我們未來的挑戰,我們自己到底能不能持續努力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其次便是如何來找準自身的定位,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我們不是把平臺賣給客戶就完事了」。就在上週某天,王紅新凌晨4點纔回到家中。客戶當晚要上線一個新業務,按說華爲只要確保平臺技術穩定即可,但他們的運營保障團隊主動與客戶坐在一起,盯著機器運行,看上線後第一個用戶的購買體驗是否流暢,系統是否夠快。
等客戶都滿意了,保障小隊才撤離現場。在王紅新回家路上,該客戶特意打來感謝電話,說先前合作過多家雲端計算公司,但這次特別感動,因爲沒有一家公司像華爲這樣對待他們。
這種眼盯客戶,讓華爲雲能夠在「起大早趕晚集」的局面下,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德意志銀行在去年預測,到2020年,阿里雲、騰訊雲、華爲雲在中國將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將分別佔有40 %、27%、29%的市場份額。
而在全球市場,華爲雲的目標是成爲「全球五朵雲」之一。憑藉華爲的「獨門祕籍」,華爲雲能達成所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