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馬雲,以身行教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教師馬雲,以身行教

馬雲:「我還是比較適合教書的,我教書教得很好,我自己覺得自己可能教書教的,爐火純青。」

最近幾天,馬雲很忙,他接連出席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阿里巴巴投資者大會、阿里巴巴雲棲大會等多場公開活動,他似乎完全閒不下來。

昨天下午,馬雲再次談起退休計劃:有人問我有沒有一點傷感,我沒有,我還非常年輕,54歲,在接下來的16年,70歲之前,我還可以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比如說在教育領域,在環保領域,農村發展等等,我可以開啓一個新的事業,做我感興趣的事。

在一週前宣佈「傳承計劃」,將於一年後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的馬雲,這時候已不是爲阿里巴巴的業務站臺,而是向公衆闡釋阿里巴巴的使命、願景、戰略,展現阿里巴巴的文化傳承。

實踐是偉大的導師,企業家是行動派的教練。會幹、會想、會講、會放,最後會讓,馬老師不僅一氣呵成,高分修完了創辦企業家一連串的必修課,而且在立功、立制、立言、立人與立德的各層面上,以其言傳身教的作爲,展現了馬老師「以身行教」的初心,爲今天人們從日益複雜的商業世界中,去探索和建設新的商業文明,提供了可資參照的鮮活樣板。

解決「企業傳承」難題

企業傳承一直是難題,尤其在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實踐歷程裏,中國企業在傳承問題上的時空預算與實踐經驗尚未有實質性的積累。即使是針對從市場湧現出的中國標杆企業而言,大多數也仍處於由第一代創辦人主導治理的狀態,一些企業或正處於向家族第二代過渡接班的階段,少數領先企業實現了創辦人自覺自然功成身退,且並未進行家族式傳承,而是向與企業長期共同成長、貢獻擔當的事業夥伴進行公允交接,如何享健之於方洪波、王石之於鬱亮。

馬雲之於張勇的傳承,在中國企業現代性傳承中的意義更爲特殊。阿里巴巴建立了一套不同於以往的獨特的合夥人制度,爲阿里巴巴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正成爲解決企業傳承問題行之有效的方案。源於阿里巴巴的制度和文化,馬雲得以自信和自覺的姿態,從容地進行企業治理權力的移交。

實際上,東方文化情境下的企業往往具有更強的創辦企業家依賴,亞洲華商企業創辦人高齡主政、治理傳承家族化的現象也更爲普遍。此外,就科技創新型企業而言,創辦人的人格性或技術性稟賦作爲企業創業的第一筆基石性人力資本投資,又會爲企業人格的形成打下深深的創辦人烙印,資本也往往尊重並偏好偶像級創辦人與創新型企業長期「人企合一」的價值信號。可以說,在中國企業傳承經驗不足、家族治理傳統以及新經濟企業創辦人偶像包袱沉重,這三重情境壓力下,馬雲與阿里巴巴未雨綢繆的戰略眼光,就更加可貴。

正如馬雲在宣佈「傳承計劃」的公開信中所說的那樣:「今天的阿里巴巴最了不起的不是它的業務、規模和已經取得的成績,最了不起的是我們已經變成了一家真正使命願景驅動的企業。我們成立的新型合夥人機制,我們獨特的文化和良將如潮的人才梯隊,爲公司傳承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馬雲在制度、文化和人才上的思考,最突出地展現了他作爲傑出企業家高屋建瓴的格局。

似乎在傳承這個賽道上,馬雲與阿里巴巴也在競先領跑。這爲中國企業構建新商業文明、探索企業的可持續性傳承,又樹立了一個鮮亮的垂範。當然,我們更有理由相信,超然的情懷與格局背後,是卓然的理性與睿智;超脫的歷史自覺背後,必然有堅實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與隊伍自信。

從「企業家的企業」到「生產企業家的企業」

今天的阿里巴巴,不僅是一家從業務價值來看亞洲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是服務著數億消費者和數千萬中小企業、電商交易額突破3兆的全球最大零售平臺,是相當於世界第21大經濟體的商業生態經濟體;也不僅是一家從創業的18人發展爲今天擁有來自70多個不同國家5.4萬多名員工,在21個國家和地區有組織分佈的全球性企業;它更是一家能夠在寬闊的業務生態平臺上,伴隨業務持續的升級生長而「生產企業家的企業」。

如馬雲在公開信中所說:「1999年創辦之日起,我們就提出未來的阿里巴巴必須要有『良將如潮』的人才團隊和迭代發展的接班人體系。經過19年的努力,今天的阿里巴巴無論是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都堪稱世界一流」。

也正如接棒者張勇所展現出來的特質那樣,阿里巴巴的良將們不僅僅是具備卓越職業化效能的經理人,更是能夠始終以創業家狀態與企業家精神,去追求創造性價值的阿里合夥人。2007年加盟阿里巴巴並擔任淘寶網CFO的張勇,自2009年起以內部創業的姿態啟用了當時處於困境的淘寶商城,締造了天貓的崛起;他創意並操刀的「雙11」成爲網路商業史上的現象級事件;他引領推動了阿里巴巴從PC端躍升至移動網路的升級,並進一步帶領阿里從電商平臺升級爲「數字經濟體」、驅動「商業阿里」成爲「科技阿里」;他透過打造盒馬新零售標杆等一系列組合拳,又使阿里迅速在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大局中佔得盤勢、拉開格局。驅動每一次戰略性的變革與創新,他帶領阿里巴巴徹底蛻變爲以大數據爲驅動,以電商、金融、物流、雲端計算、文娛爲場景的數字經濟體。

超拔於拘謹刻板、嚴苛謹慎的財務工作,張勇在阿里的舞臺上得以全然綻放,練就逍遙神功,招法飄逸自在,卻力道雄渾、攻無不克。是以馬雲無不篤定而驕傲地說道,「張勇是阿里合夥人機制下人才培育體系湧現的傑出商業領袖,把接力火炬交給他和他的團隊,是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最正確決定」。

當然,絕不只張勇等事業高層,阿里巴巴的生力軍內生外融、梯隊分佈、勃勃湧現。目前阿里合夥人委員會中已有三位80後,而從組織整體來看,有數據顯示阿里70後和80後管理者分別佔比達45%和52%,資深總監以上的管理人員中80後已佔到14%;在管理幹部和技術骨幹中,80後更是已佔到80%;90後管理者也已超過1400人。相信馬雲的垂範,也會在集團內部帶動一次自覺的組織更新。就像任何生命體一樣,一個有生命活力的組織也一定是代謝機能健康有力、能量持續翻騰流轉的。

正如馬雲也曾說過,「你愛自己的孩子,就要讓他獨立起來;愛自己的公司,就讓比你更懂這家公司的人去駕馭」。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要做時代的企業,就要把它交給時代的人羣。

從「職業經理制」到「事業合夥制」

在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歷程中,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被認爲是古典企業向現代公司進行體制性升級的一個最顯著標志。自19世紀中期開始,得益於金融資本重組產業時的治理偏好(如「摩根治理」),職業經理人被普遍啓用以取代家族子弟,委託-代理機制、職業經理人制度也便成爲現代公司治理的標配。這套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將開放的資本市場與開闊的人力資本市場充分銜接於企業,相對於古典企業有限的家族資本、封閉的家族人才市場而言,在提升資本的融通效率、人才的職業效能等方面都帶來了顯著的進步。

但時至當代,經歷了近180年的職業經理人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委託-代理壓力可能使經理人追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業績、報表業績;打工仔心態而非主人翁意識,追求個人職業生涯價值最大化而非事業長期價值最大化;相對於企業家的全域性兜底責任與靈活創新,經理人的高度範式化也往往導致較強的領地意識與職業教條主義;經理人往往也習慣於條件主義的工作方法,即有什麼樣的先在條件就做什麼樣的事,而非如創業者那樣從無到有、在先發擔當中不斷創造條件……最後,如馬克思曾說,「資本在具有無限度地提高生產力趨勢的同時,又使得主要的生產力,即人本身片面化,受到限制」。

在經歷了職業化制度實踐、具備了職業效能優勢的基礎之上,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多家中國標杆企業,開始自發自然、不約而同地探索創新「合夥化」的企業制度安排與組織生態。

如萬科從2014年開始建設事業合夥人制度,與其混合所有制的治理體制相匹配,推動多元的資本與知識、勞動、企業家精神等人力資本協同治理、融合發展,推動戰略、文化、組織、機制與人五位一體的事業合夥生態共同體建設。華爲將自己界定爲「是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秉承勞動本位論與知本論,在人的奮鬥激發、羣策羣力、價值實現與權益共享等方面充分實踐。海爾十幾年來以「人單合一」作爲核心原則對組織機制進行全面改造,將員工價值與用戶價值直接聯接,讓人與人圍繞用戶動態合夥,激發員工以企業家精神成爲創客,探索創客所有制。

雖然在具體方式和語境上各有不同,但可以看見這些標杆企業殊途同歸的導向,即透過制度創新來凝聚與激發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合夥人,實現使命共識、價值共創、風險共擔與增值共享,與事業長期結合、傳承發展,爲最廣大的利益相關方創造更長遠的價值,最終也實現創造者的全面價值。阿里巴巴及若干中國標杆企業在合夥化治理與管理機制上的創新實踐,也正是在爲發端於西方的代理化治理與現代企業制度再升級,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以身行教:他從來都是一名老師

2018年的教師節,同時也是馬雲先生54歲生日這天,他將自己醞釀已久的那個想法正式告訴了世界,一年後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而做回自己最喜歡的馬雲老師,更多投身教育與公益事業。不做企業教父、做回人民教師,這不僅是馬雲本人的轉身,同時也將阿里巴巴集團傳承計劃的落地,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進程。

實際上,在我看來,馬雲先生始終都是一名卓越的老師。自1995年從高校辭職、1999年與夥伴們創立阿里巴巴以來,從課堂到商業世界,馬老師一直在用他的企業家精神與創新實踐,爲大家備著一門來自中國的世界級企業成長之課。他帶領阿里人在企業創業與成長實踐中積累的各種經驗,都在爲這門課提供著最爲生動的教學案例;阿里巴巴在使命驅動、網路新經濟業態創新、企業網經濟體治理、新型合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轉化、組織活力建設、公益責任擔當等各方面的實踐,都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專題;當然,帶著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寬闊的未來自信,他的轉身又爲中國乃至全球現代公司的傳承做出了一個教科書式的註解。

西方受尊敬的企業家在退出企業事務之後,便往往投身公益、回饋社會,將公益作爲自己甚至家族新的社會事業。曾經的洛克菲勒石油大王遠去了,企業都已拆分重構,但洛克菲勒基金會卻持續傳承百餘年,在教育、健康、民權、城市和農村扶貧等領域成爲全球慈善事業之標杆。將微軟持續重新整理的事業交給了後來人,比爾·蓋茲全心投入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爲全球的醫療衛生與教育事業全力貢獻。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功成身退的中國企業家同樣以博大的情懷,展現出迴歸社會公益事業的典範作爲,如王石之於環保,馬老師之於教育。

「我最快樂的時候,是一個月拿91塊錢,我當老師的時候」、「我進入商界完全是誤打誤撞,其實我最想做的是老師」、「我還是比較適合教書的,我教書教得很好,我自己覺得自己可能教書教的,爐火純青」……在很多場合與記錄中,馬雲對於教師這個角色的熱愛,發自肺腑、溢於言表。

馬老師及阿里對教育事業的投入與行動,也早已全方位展開:「馬雲公益基金會」不僅進行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公益捐贈,還更加關注鄉村的教育問題。以「馬雲鄉村教師計劃」、「馬雲鄉村校長計劃」、「馬雲鄉村師範生計劃」、「馬雲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以及教育網路平臺等系列化的行動,來改善鄉村教育、助攻脫貧攻堅事業。2015年成立湖畔大學,旨在發現並訓練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主張堅守底線、完善社會。還有由阿里巴巴合夥人聯合出資創辦的雲谷學校,開始探索對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創新之路。

看來,馬老師早就爲自己後阿里時代的教育事業,做好了佈局籌劃。馬雲對教育展現出難以抑制的熱忱,準備當起園丁去展開新的耕耘,在教育這個善莫大焉、百年功德的事業裏,耕耘出新的天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數百萬勞動者陷入「競業禁止」陷阱

爲防止員工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而廣泛使用的限制措施引發反彈。

面對俄羅斯威脅,波羅的海國家著手升級防禦設施

該地區越來越擔心,普丁可能會以挑釁或直接攻擊的方式來考驗北約的決心。

Lex專欄:生成式人工智慧到底有多「開放」?

科技行業永遠不會擁抱真正的開放。

烏克蘭的防空困境顯示了以色列面臨的風險

全面衝突耗盡了烏克蘭的防禦力量。儘管以色列上週末攔截成功,但它也面臨類似的困境。

富裕投資者在通膨風暴中擴大財富

儘管全球物價上漲,但世界最富有人羣的投資成長更快,從而擴大了他們的財富。

Lex專欄:大學捐贈基金可能需要告別「耶魯模式」

精英私立大學將大筆資金投入非流動性的另類投資,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這種做法現在似乎值得懷疑。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